苏君华
甘肃省武威市天祝县新华中学
摘要:有了之前小学数学知识的铺垫,初中阶段学习的数学知识会更深奥一些,学习难度也会有所增加。也正是因此,导致许多学生在初中阶段开始偏科,数学成绩倒退。为了让这一情况得到改善,初中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中采取了各种教学策略。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收获了显著的教学效果。这一模式可以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面调动起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所以,得到了一众教师的认可。本文围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学展开探讨,希望能够推进我国数学教育的发展进步。
关键词:数学教学;初中阶段;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引言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最常见的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班级集体合作;第二种是以几人为小组合作学习。据教学实践得出,这一学习模式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有极大帮助,被广泛应用到教育领域中。合作学习模式最显著的特性就是把组内成员的成绩全部捆绑在一起,组成一个整体,而不是单独评判个人成绩。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意义
(一)降低学习难度
相较于小学阶段,初中数学的知识点要更多一些。在许多情况下,教师所讲的内容都无法在一堂课中完成。学生只有在课下时间加强学习才能做到把知识完全内化,但是凭借初中生个人的学习努力,还是具有一定难度。通过小组分工合作方式,对学习任务进行合理安排,学生各司其职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随后,组内成员进行交流讨论,得出最终答案。在对合作学习小组进行划分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学习成绩作为依据。让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组成一组并布置一些难度较大的学习任务,让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组成一组并布置一些难度较小的学习任务。经过一番讨论探究,学生可以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找到问题答案,品尝到胜利果实。如果还是沿用传统教学模式的话,不管学生的学习水平如何都必须要思考难度较大的问题。如果经过一番探索无果的话,学生内心必定会产生挫败感,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畏难心理。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完全可以取缔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学习工作。这一别致的教学模式,可以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的改革下,数学知识量骤然增多。如果教师不对教学方法做出创新的话,学生极其容易产生学习疲惫感,甚至学习兴趣逐渐弱化,对今后的数学学习造成影响。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与同学之间自由交流数学问题,起到互相引导、督促的积极作用。在遇到同学讨论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时,学生可以及时告知教师,由教师进行细致讲解。这一学习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区别就是,彻底颠覆了以往的“一言堂”,可以全面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踊跃表达自己的观点,营造出一种活跃的课堂氛围。最主要的是,学生之间通过交流,可以弥补各自的不足,让信息的流通性更高,在数学知识的掌握上更加深入。
(三)提高学生参与广泛性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时,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对数学理解力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鼓励学生交流数学问题,为学生空出充足的时间去探究知识,进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应用中,学生在课堂中等同于透明人。就算教师提出数学问题,几乎也没有学生站起来作答。久而久之,学生对数学学习便会感到麻木,在课堂上也习惯性依赖教师的讲解,成为名副其实的课堂旁观者。这样一来,学生的听课效率可想而知。一般来说,在课堂中有两类学生最容易陷入这种学习状态:第一类,是数学学困生。
他们原本在数学知识学习上就基础薄弱,为了避免被教师批评几乎不参加教学活动。在数学课堂中,也只是滥竽充数。第二种,是性格原本就内向的学生。他们数学学习水平较好,就是不愿意和同学、教师交流。在数学学习中出现自己无法理解的知识时,宁愿自己思考。当然,这类学生中也有优等生的存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拉近优等生和差等生的距离,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感受到自己是学习中的一份子,从而对数学学习充满信心。
二、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策略
(一)合理划分小组
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中,第一步就是要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在初中数学课堂实践中,教师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全体学生分为多个小组。在小组划分时,教师必须要对班级中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和学习能力全面了解。在此基础上,开展划分工作,保证每个小组的均衡性。比如,在一个合作学习小组中,除了有性格内向的学生,还应该有性格活泼的学生。既有优等生,也要有学困生。同时,在每个学习小组的人数上,最好是四人到六人左右。并且,保证每个小组中的成员都能发挥所长,各司其职。小组中应该有记录员、组长等,分工明确,做好自己负责的相关工作,从而共同去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让学生在合作过程中逐渐建立责任感。为了能够更好地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教师可以让各个小组发挥想象,为自己的小组想口号,想组名,打造出特色化十足的小组。
(二)全面思考问题
数学学科,虽然具有超高的严谨性,但也不失灵活性。所以,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尝试从多个方面去思考数学问题,对学生发散性思维进行培养。从多个方面出发去分析问题,至少可以找出一种以上的解题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从而对数学学习兴趣变高。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材时,有一章节的内容是《三角形》。其中,有部分内容是“三角形高度测量”,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去讨论怎样对三角形进行测量,并设计出一个可行的测量方案。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每个学生发挥自身聪明才智,说出自己的测量想法,有三角函数法、金字塔阴影法等等。接着,教师可以再次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借助哪些工具进行测量,制定测量计划。最后,由教师对各个小组提出的测量方法进行整理,并说出他们的优势和不足所在。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到其他同学的学习思路、思维想法,相互学习,提升自我。并且,学生还可以感受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强大之处,增强合作意识。
(三)科学安排学习内容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每个学习小组的学习任务均由教师进行安排。在安排学习任务时,教师必须要做到合理性和科学性兼顾。首先,教师要对本节课要讲的数学知识进行深入分析,明确哪些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哪些内容适合个体学习,从中提取出适用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在布置学习任务时,教师应采取由简到难的策略。先让学生学习一些难度较低的学习内容,在慢慢向一些难度较大的学习内容上过渡,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跟上学习进度,不会掉队。比如,在教学《平行线的性质》这一数学知识时,这一部分的重点主要是“空间与图形”。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画出角、直线和线段。在此基础上,把学习难度加大,让学生区分什么是错内角,什么是同位角。通过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手段,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之间的协作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灵活的,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为其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浩.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 013(035):37.
[2]张燕国.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科普童话, 2020, 000(007):P.37-37.
[3]仲燕. 浅析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C]// 2019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论文集.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