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教学充满智慧与激情

发表时间:2020/10/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1期   作者:乔迎春
[导读] 我们要立足于新课程,运用好新理念,追求数学教学的整体感悟和生命体验


         乔迎春  
         辽宁省凌源市万元店中心小学
                   
          [摘要] 我们要立足于新课程,运用好新理念,追求数学教学的整体感悟和生命体验,让数学教学充满智慧与激情,使数学课堂更具魅力,从而更好地实践新课程。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数学教学、应用能力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深切感受到,只有立足本校实际,以课改的理念为导,以创新实践为动力,深入挖掘校本课程资源,不断丰富校园文化,才能实现 有健康体魄和健全人格,有聪慧头脑和扎实底蕴,有独特个性和鲜明特长 的育人目标。因此,我们就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本校的特色,从数学的美、数学的快乐、数学的价值等几个方面开展数学校本教研,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我们的身边处处有数学,二是数学解决我们身边的许多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一、感受数学的美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同时,小学数学与现实生活有密切联系。促使学生在课堂中联系生活,用数学的思维发展智力;在课外用数学的思考去发现数学、运用数学,从而发展心智、热爱数学。因此,教学时应从学生日常生活中选择要开展活动内容,激励学生主动求知、主动探究。在学习校本的过程中,我通过生活中图形的展示(课件展示各种各样的对称图案、动物以及生活中的物体),分析,设计等等环节展开活动,让孩子们通过活动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分析各种美图的构成、体会到我们所学平面图形在生活中的作用,并应用各种平面图形通过对称、平移、旋转装饰教室,设计板报,不但让学生学到不少数学知识,发展他们的思维训练,同时也让孩子们感受到对称之美,平移之美,旋转之美--学生在欣赏中数学的美。                   
这样有意识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既满足了学生好奇、好动、好玩的心理,也使学生产生了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情感,逐步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事物、观察生活的意识,整个活动学生都积极参与、乐于探究,体现出 以人为本 的教学理念,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创造生活中的美。                   
                    二、体验数学的快乐                   
         课堂上注重体验--让课堂得以延伸。

体验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可以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当学生学习了数学知识后,教师应及时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尝试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利用生活素材进行教学,使学生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广泛的,大至宏观的天体运动,小至微观的质子、中子的研究,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甚至某些学科的生命力也取决于对数学知识的应用程度。马克思曾指出:“一门学科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才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更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产生兴趣。比如教第九册“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我就是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红领巾、自行车车架、电线杆架、桥架等引出三角形,再让学生通过推拉等实践活动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并运用它来解决一些实际生活问题,如修补摇晃的椅子,学生会马上想到应用刚学过的“三角形稳定性”,给椅子加上木档子形成三角形,从而使椅子稳当起来。这样使学生学得容易且印象深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如数学活动课《可能性的大小》,学生通过课上“摸球”活动,初步接触了统计思想,初步认识事件发生具有的可能性,并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与社会上的摸奖、体育彩票联系,让学生思考这些事件的可能性怎样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假设你是商场经理,怎样设计一次抽奖促销活动等。通过把现实问题数学化,把数学知识生活化,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己身边经常发生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并切实感受到处处存在数学,理解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以致用,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观点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三、感悟数学的价值。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数学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应用的极其广泛性。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里都可以找到数学的影子。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里 ,都在运用着数学的概念、法则和结论。很多看似和数学无关的问题都可以运用数学工具加以解决。但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 ,很多学生学习数学多年 ,并不知道数学有什么用途 ,他们认为数学是枯燥无味的 ,学习数学就是为了应付考试。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得不到发挥。其实数学就在我们周围,让学生学习数学,可从他们已有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有目的的,合理地创设出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成有兴趣的数学问题,只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就会大大增加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就会主动地去开启智慧之门。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的时候,可以设置疑问。“为什么自来水的管道是圆形的而不是长方形的”、“你们有没有见过正方形的自来水管”,这样一个带有生活常识的问题。一提出,学生马上对它充满兴趣,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这样使教材的内容融入趣味的生活情节中,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新知识,使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诱发学生再次学习的兴趣。
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思维和方法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经历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自己的身边、自己的学校里面蕴含着很多数学问题,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总之,我们要立足于新课程,运用好新理念,追求数学教学的整体感悟和生命体验,让数学教学充满智慧与激情,使数学课堂更具魅力,从而更好地实践新课程。让学生在校本课堂里欣赏数学之美,体会数学的乐趣,感悟数学的价值,帮助学生通过对数学校本课程的学习提高用数学思想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