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桂容
福建省漳平第三中学 364400
摘要:近些年来的教育方向和模式一直在不断的改变,人们的物质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学生家长对于教育的水平也相应的提高了要求,这就不仅仅需要师资力量的加强,同时还需要对教学方式的整体的改变,最有用的教学方式就是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开发以及学生之间的共同学习。在现有的教学案例中,合作学习是最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仅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加强了与人交流学习的能力,本文就根据合作学习的方式近些年来在初中数学中的实践应用进行相应的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合作学习;初中数学;实践;分析
初中数学一定程度上,对于学生的理解能力来说是,是有一定的难度的,通过传统的学习方式,从概念的理解到枯燥的背公式和做题目,并不能够起到很好的学习效果。现代化的学习应该是以学生自己为主体的,通过在学习中的自我探索以及和其他学生的合作交流,学生之间的思维摩擦产生火花能够让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在解决问题时思维更加活跃。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仅能够活跃课堂的气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整个班级的成绩都会有一个提升。
一、对学生的分组要科学合理
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对学生进行分组合作教学时,首先要考虑到的就是学生分组的科学性、可行性。每个班级里面,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肯定是有一定的差距的。教师在分组之前,首先要对班级里的学生进行整体的分析,从他们的平时课堂表现到每次测验的成绩入手,将学生进行综合性的分组,保障每个组里都有成绩优异的学生和学习能力相对不好的学生,在分组合作的过程中能够形成一定程度上的互补作用[1]。
同时,在对学生进行分组完成之后要对各个小组进行相应的管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有个小团体的集体荣誉感。比如在对八年级上册的数学课本三角形一文讲解时,老师可以根据布置不同的三角形的解析题目,安排给每个小组分析计算。这样小组里能够进行分工合作,对老师布置的题目进行解析,老师解析结果进行相应的加分制度,比如一共有五个小组,那么率先交出答案的小组加五分,依次递减,在这样的加分制度下,学生们会想方设法的提高小组解决问题的效率。同时,在计算完毕之后,每个小组要派出两名同学对计算思路进行相应的讲解,老师再根据讲解的效果进行评分,这样双重的加分制度下,一方面加强了小组内成员的合作效率,同时不同组之间也能够学习到不同的题目解析思路[2]。提高整个班级的学习效果,通过学生讲解的解析问题的思路,也能够在学生的角度上,为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帮助性学习。
二、根据教学难度,设置层次性问题
对于资深的数学老师来讲,整个上课模式已经是非常熟练的了,能够很快的根据班级的学习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
但是分组合作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不同的,首先要求的就是教师自己要对每次上课的知识点进行了解,分析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将比较难的知识点提出来,在课堂上重点讲解,而对于比较简单的知识点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自学,对于难度中等的知识点就可以提出来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其次对于问题的布置也是有相应的规范的,初中生的理解能力比较有限,所以老师在布置问题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其次也要注意问题能够完整结合书本的知识点。所以,分组合作的教学模式下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说,老师的工作量是相应的增加的,但是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能够更好的对知识有全面的掌握。
以八年级数学上册的三角形的讲授为例,这一章的知识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各项性质以及三角形内的各项运算。教师在教授这一门课程时,要结合不同的三角形性质进行相应的讲解。在课堂的初期,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三角形的基本性质进行相应的自学,然后再由每个小组内的成员进行讨论,首先需要确保的就是小组内的每个成员对于三角形的基本性质要有大概的了解,对于不容易理解的概念可以由组长收集起来,再交由老师进行统一的讲解。这样也就保证了每个学生在讨论问题时的参与率,保障了学生的学习效率[3]。
三、建立健全评分机制,融入小组合作观念
分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的核心思想就是在于合作方面,小组在刚刚成立的时候,学生之间很难达到良好的契合,在这方面的管理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而言就是比较有难度的。前文提到的对于小组之间的加分制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小组的凝聚力,另外一方面,根据最初的小组分配的合理性,每个小组都会有理解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这些学生应当时整个教学工作中要重点关注的对象,在小组之间的合作中,老师可以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比如在课堂结束之后,可以对小组布置相应难度的作业,由每个人独立完成,然后老师检查学生的作业准确率,对那些成绩比较弱的学生,老师可以引导组里的成绩好的学生对他们进行讲解,能够有效向同学讲解的人加一分个人分,在一段时间内由老师统计分数,在班级里评选出“优秀小老师”,这样的机制能够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更加积极的带领稍微落后的学生,促进整个班级的共同进步。
老师对于学生小组的科学化管理,建立健全评分机制,那么学生的学习积极程度就会大大提高。同时,对于学生的分组应该有个周期性的调整,这样的调整可以建立在加分制度上,在一个周期内,教师针对分数累计的情况,对这个班级进行重新分组,分数第一的小组和最后的小组混合后分为两组,这样不仅仅能够让小组之间一直保持着学习的活跃氛围,同时也能够加强整个班级的凝聚力,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得到相应的提高,更好的呼应分组合作学习的核心思想。
结束语:
分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将会是以后的教学大方向,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也能够很好的符合社会的教育需求。这样的分组合作学习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让老师和学生之间能够更好的沟通,对于学生而言,在他们学习的初期就认识到了分组合作的重要性,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也大大降低了学生之间的成绩差距,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的能力与意识。在融洽的合作学习的氛围下,不仅仅完成了对于知识的学习,也加深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大力推动分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学生们积极的配合老师的工作,那么我国的教育事业定会是一片繁荣景象。
参考文献:
[1] 陈星忠.?浅析初中数学课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应用[J].?中外交流,?2019,?000(004):49.
[2] 周景杰.?浅谈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新课程(中学),?2019,?000(003):163.
[3] 朱兰香.?基于小组合作模式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探究[J].?考试周刊,?20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