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10/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1期   作者:赵福科
[导读]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积极主动地展开学习活动最为强大的动力,

         赵福科
         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良村镇大安小学        564601


         摘要: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积极主动地展开学习活动最为强大的动力,正是他们发自内心的兴趣。如果教师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形成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那么就能够切实调动他们的数学学习主体能动性,促使他们主动展开数学学习与数学探究,进而有效强化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实践能力,充分满足新课标要求并获得数学教学质量改善。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兴趣;培养策略
         引言
         学习,对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苦乐交织的,因为学习过程本身就是苦乐交织的过程,学生需要不断地展开思考与记忆,学生还要结合遗忘规律展开复习巩固。如果学生本身缺乏学习动力,其学习就非常被动,学习效率当然也比较低下。而且数学科目相对于语文等文化科目而言比较抽象,学生只有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会积极自主地展开数学知识的探究构建。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多措并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课堂教学活动变得更加高效。
         1利用趣味教学提升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手段来实现有效的趣味教学,从而让数学教学内容更具丰富有趣。首先,教师必须课前收集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有关的图片、文字、声音以及影像等素材内容。然后,将收集到的数学教学素材与课程教学内容整理和制作成成相关的PPT文件内容,或者将这些课外收集到的教学素材作为数学课程导入的内容。最后,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有关的内容,并配合相关的数学教学讲解,促使教学内容由枯燥、死板课本文字,变成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数学知识,体会到数学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以小学数学“旋转与角”知识为例,为了提升数学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趣味教学方法,向学生直观地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角的图片、影像等内容,以增强学生的视觉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中,在课前导入阶段,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导入一段生动形象的影片内容,如播放一段时钟走动的影像。然后,要求学生们看一看时钟的分针和时针在不同的时间段旋转形成角的样子?并询问学生是围绕哪一端点旋转的?然后,结合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角的图片,与课程内容相融合。比如,在讲解到角的种类时,教师可以配合图片来分析不同角的大小、以及角之间的关系,使得课程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学生也会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2创设开放性问题,增强学生创新思维
         开放性问题能够让学生解题思维避免出现固化、死板的情况,而且还能培养思维的创新能力,培养多角度的数学思维。比如在教授数量关系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桌上现在有10颗草莓,哥哥姐姐都想要吃,但是妈妈说:‘你们可以拿相同数量的草莓,然后剩下的给弟弟吃。’你们认为可以有几种分法?”通过独立思考,学生们会说出自己认为的分法,比如哥哥和姐姐一人吃一颗,然后留下8个给弟弟吃。计算方程是:10-(2×1)=8(颗)。然后他又说哥哥姐姐可以一人拿2颗、拿3颗、拿4颗、拿5颗,留给弟弟的数量就是6颗、4颗、2颗、0颗。由此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开放性题目,就可以将数量关系知识贯穿进去,提高学生解题的思维。
         3通过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动手操作是启迪学生积极思考,引发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的重要手段,通过动手操作可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获取知识,更好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多角度观察认知对象,促进分析与探究。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领悟知识,教师让每个学生先准备一个任意平行四边形。教材在编写时也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材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为重点,先用数方格方法计算图形的面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含义,为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提供感性材料。再通过割补实验,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一个与它面积相等的长方形,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明确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便于从已经学过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中推导出新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使学生明确面积计算公式的意义和来源。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使他们从“学会”到“会学”,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
         4趣味新知导入,调动学生迅速集中数学学习注意力
         导入环节是一堂数学课的起点,教师必须重视导入环节,切实增强数学课对于学生的吸引力,帮助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投入数学学习状态。为此,教师应深入分析和研读数学教材,形成对于教材的全面把握,有机从教材中合理完成教学目标提炼,并结合学生的兴趣因素,设计出兼具教学针对性与趣味性的导入方式。例如,在进行《圆的认识》这一章节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讲一个关于圆周率的故事来完成趣味新知导入:“山巅一寺一壶酒,尔乐,苦煞吾。把就吃,酒杀尔,杀不死,乐而乐,这段童谣的故事虽然简单,却包含着一个重要的数学概念——那就是圆周率。圆是一种我们在日常生活之中非常常见的图形,但要想从数学角度出发形成对圆的深刻认知,必须把握圆周率。在我国古代,许多数学家都对圆周率展开了探索,其中最著名的是祖冲之,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的人。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圆周率并深刻认识圆。”
         5竞赛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组织学生展开竞赛活动,进而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计算方面的竞赛活动。计算竞赛活动可以促使学生注重计算的准确性与速度,可以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首先,是笔算方面的竞赛活动。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多道数学计算题目,具体可以是156×38;208×42;80×680;99×39+39;101×48等类型的题目。学生可以结合不同算式的特点,或者是列竖式计算,或者是运用简便方法展开计算。教师则结合学生的计算时间以及计算正确率表扬优秀的学生。其次,是口算方面的竞赛活动。教师随机出示计算题目,知道答案的学生抢答。如教师可以出示口算题目720÷9;56÷8;360÷60;42×50等。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口算方面的竞赛活动,从而给每一个学生创设展示自我的机会。再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综合探究方面的数学竞赛。虽然数学计算贯穿于学生学习活动的始终,然而数学是一门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学科,学生需要从大量的语言文字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并能够分析清楚其中的数量关系,然后才能对数学问题作出正确解答。综合探究方面的数学竞赛,教师要提前准备好相应的题目,有数与代数方面的问题,有统计概率方面的问题,有平面几何方面的问题,有问题解决方面的综合性问题等,还有促使学生至少用两种方法解决一个问题的习题等。然后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具体作答情况,评选出表现优秀的学生。
         结语
         总而言之,基于数学学习兴趣对于学生自主展开数学学习的积极促进作用,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对此加以重视,通过以丰富多样的趣味方式完成新知导入、联系生活实际,增强数学教学生活气息以及编创趣味数学游戏的方式,充分向学生展示数学科目的内在趣味性与魅力,有效完成数学学习兴趣培养。
         参考文献
         [1]李友斌.兴趣,走进数学王国的“敲门砖”——浅析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J].新课程(小学),2017(1):444.
         [2]席铭俊.有效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6(32):67-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