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巧用现代信息技术

发表时间:2020/10/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1期   作者:张帆
[导读] 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带来了信息技术的发展

         张帆   
         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兴华初级中学  744502
         摘要: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带来了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作为社会中的很大一个层面,同信息技术的相互融合似乎已经成为了当前发展的常态。相较于传统的数学教学,融合了信息技术之后的新型数学,更加适合当代青少年的学习状况。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巧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现代;信息技术
引言
         初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部分内容复杂且抽象,教师采取传统方法教学事倍功半,效果不佳。而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可巧用信息化技术设计课堂教学,将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生动化,学生在数学学习体验上能更为直观、形象,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能有效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深度融合。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数学教师对教学目标把握不准确
         数学教师由于对教学目标的把握不够准确,导致在实际教学环节中,教学内容背离了教学目标。教师讲,学生记笔记,师生之间缺乏互动。这样的教学形式无法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欲望,时间一长,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大大降低。这极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教学评价缺乏针对性
         在传统教学评价下,教师始终以考试成绩作为最终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评价的片面性和单一性导致教师看不到学生的进步,不利于学生数学学习自信心的建立。教学评价有时也只是为了对教师的工作进行考核,并不是研究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因此,这不利于教师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导致教学评价失去了其本身的实质性意义。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方法
         (一)合理运用技术,改变教学手段
         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在运用的过程中,既不可以对其敬而远之,三年的初中教学用到多媒体的次数可以说是屈指可数,同时也不能过于依赖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完全的融入到数学课堂中去。教师不可盲目的在教学中使用教学手段,而是有目的的,从数学本身的特性出发,通过信息技术最大程度的将数学中的抽象概念可视化,从而推动学生快速的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内容,真正的实现将抽象知识可视化。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运用该项技术,使得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记忆和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实现信息技术能力的最大化发展。


         (二)巧用信息技术将复杂难懂的知识直观形象化
         初中数学囊括的知识点复杂且具有多元化,因此,教材中除去公式概念,还设置有大量题目、案例,因此教师巧用多媒体手段,应用案例结合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帮助学生能更深入理解教学内容,此时,教师可以配合信息技术多媒体演示功能,针对各式各样的问题来实施有效教学,如形象化抽象问题、趣味化乏味问题、动态化静态问题、简单化复杂问题,提高学生问题解答能力的同时培养其思维创新能力。
         (三)应用多媒体,加强学生的情感认同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性体,教师应当相信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学习天赋。教师善于使用丰富的信息化资源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情感认同,还可以加强学生差异化能力的培养。例如,在“二次函数”的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掌握不同变量对函数图像的影响。然而,要保持函数图像的准确性,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确定图像的点上,而且图像又会因一个点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基于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呈现整个图像以及在图像各点变动下的函数图像的变化等。这样既增强了数学课堂的趣味性,也有利于学生对函数图像进行理解。
         (四)加强生活实际,理论联系实践
         数学来源于生活,总结于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大部分初中生在面对数学课的时候,通常会产生自己为什么要学习数学,生活中并用不到数学的这种疑惑。但从数学教材可以看到,数学课本中的很多知识都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象,但如果仅仅依靠教师上课讲解相关内容,学生无法从干巴巴的讲述中体会到生活实际或者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将理论知识同生活联系起来,以生活化的素材来展现相关的教学内容,可谓是信息技术为教师带来了一定的进步。同时学生也可以在变化中更多地去感受数学的意义以及数学在生活中的美妙。例如,在学习“对称性”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从网络上下载一些相关的图片来进行对称性的辅助教学。生活中常见的蝴蝶、枫叶甚至是五角星等,都是来自生活中的图片。学生可以激动地进行相关的讨论。
         (五)巧借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初中数学教师开展教学时,在紧扣教学内容前提下,巧妙利用信息技术收集教学资源来丰富课堂内容,并以动画、图片等形式呈现于课堂中,能有效提高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和学习能力。与此同时,教师需注意灵活运用数字化学习资源,不可对信息化技术教育手段产生依赖性,切记不可本末倒置,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才是达到教师预期教学目的前提所在。如,教师在开展几何“探究性活动:镶嵌”一课时教学时,在指导学生掌握平面图形镶嵌条件后,教师再利用多媒体设备来为学生建设问题场景,引导其走入五彩缤纷的“镶嵌王国”。然后引导学生在校园中去收集平面镶嵌图案,如地板砖,壁纸印花等,后展示于课堂中,并自主总结平面图形镶嵌规律。此类方法,不仅能让数学融入学生生活,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更能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本质,在学习中收获乐趣,感受数学魅力所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地紧跟时代潮流,对现有的教学方式作出大胆的尝试。虽然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但是学生极大的兴趣和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在向外反馈时,信息技术融入初中课堂是成功的。教师应当不断的继续同信息技术磨合,以此来更好的为提高高质量的课堂服务。
参考文献
[1]彭奕锋.浅析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的深度融合策略[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论文集卷三--专题研讨.: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8:4-5.
[2]马秀霞.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初探[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年会(分会场)论文汇编.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8:503-505.
[3]侯飒飒.巧用信息技术优化初中数学教学之我见[J].才智,2018(31):1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