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10/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1期   作者: 俞帆
[导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思维能力对于学生数学学习乃至终身学习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
          
         俞帆
         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实验小学 325600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思维能力对于学生数学学习乃至终身学习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教师需要充分发挥思维能力教育的自身特性,以高度的责任心引导学生正确学习。思维能力不仅仅局限在教材中,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
         关键字:小学数学;学生;思维能力
         
         1 创新生活教学,提升思维能力
         在如今的时代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对生活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强,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熟练掌握数学知识。虽然在对于特定的数学问题上有很好的效果,但不利于学生对于数学学习中探索、猜测、验证流程的体验。小学数学老师也要结合生活问题设计一些实际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能够自主的或通过合作的方式发现问题。学校可以考虑开设新型的线上形式的数学课程,使学富五车的同学拥有更多的学习平台,保证日常教学中数学思想能充分渗透。
         在进行小学数学授课的过程里,数学思维的建立更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学生在学习数学的知识时,会慢慢完善自己的思维方法和处理难题的体系,这就可以被称之为数学思维。如果学生可以把控数学的思维,就能将数学的思维带到生活里面,开展多方位的钻研,使学生完全做好“把所学到的东西付诸实践”的这件事。小学数学不只为小学数学内容的归纳,亦为小学数学学习的基石。所以,使学生拥有数学的思维,不只是可以使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做一个整合和掌握,而且能够为学生以后更深入的数学学习提供更厚实的根本。
         比如说:肖明家有20吨桃子,肖红家有40吨桃子。现在我们要把这些桃子运到A和B这两个市场。从肖明家送桃子到C和D的费用是10元,每吨15元;从肖红家运桃子到A和B的费用是24元,27元。现在A站需要15吨桃子,B站需要20吨桃子。如何将运输总成本降到最低?这种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实例,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拥有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在小学授课的方面去看,教师仅仅是把教材为依据对学生的开展授课,长久而言,学生不能得到更有用的练习,导致灵活使用知识的能力不能得到训练,学习的效率也就提升不了,完善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够助力他们,然后老师对当下的授课问题也能有一个更好的解决。教师在进行问题导向学习时,可以与相关老师积极沟通、相互学习,从而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2 反证分析引导,强化辩证思维
         在小学数学中,反证分析法是当命题不成立,分析与假设相互矛盾的情况,判断一种结果是否可行。在小学生的逆向思维的培养中,反证分析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反证分析法不仅可以快速解决数学问题,与此同时,也有助于小学熟练掌握教材的基本知识,加深对相关公式的理解。通常在数学问题的解题思维中,都是按照既定要求来逐步得出结论。反证分析法通过逆向的思考模式,从结论出发来分析题目中隐藏的解题信息。通过强化反证分析法有时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对于整体的学习能力也具有明显作用。针对性教学运用到数学课堂中,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降低教学难度,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也减轻了教师的心理负担,有利于教学方式的革新。
         3 突破固有思维,激发学生动力
         创新能力作为发散式的数学思维模式,可以打破学生固有的思维方式。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只会单一的套用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模式有时并不利于解题。基于创新能力,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熟练掌握,通过灵活性和变通性,来达到快速解题的目的。基于灵活的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来引导学生深度掌握课堂知识,全面提高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综合素养。教师在使用创新课堂教学时对于学生也是一种很好的引导,教师往往会在课下安排相关的理论知识让学生进行学习。首先,教师发现创新课堂的重要性。结合数学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创新,构建良好的数学创新课堂。促使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进行创新,锻炼学生的推理能力。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利用手工图纸去折叠出自己所知道的对称图形,描绘出折叠图形的对称轴在哪里,并具体有几条对称轴,在趣味性游戏中加强学生的数学知识理解。还可以通过创新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
         教师在互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转变教学方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得数学课堂以学生为主导,回归学生。教学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状态,让学生保持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去挖掘教材的知识内容,打破原有教师单方面教授的束缚。通过归纳总结学生比较容易误解的知识点,让学生进行小组式的讨论讲解。

教师可以基于预习教学→引导教学→固态教学的循环模式,让学生打牢数学基础。在新内容学习之前,可以提前给与学生该课程的预习资料,让学生有缓冲时间去通过查资料等方式了解相关知识。引导教学主要是教师设计教学问题,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分别填写学案上的几种问题。如空间观念的建立,需要以大量的感官体验和操作练习为基础,需要课前进行操作探究。通过基本的动手观察已经基本能够了解长方体以及正方体等基本特性,那么这些数学知识如何在生活中运用到呢?首先在生活中找形状是正方体或长方体的物体,并进行观察,描述长方体、正方体是什么样子的。决定从生活中发现的一个长方体来加以利用。最终选择一个无盖的鱼缸作为研究方向,主要由于鱼缸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许多家庭都有就有一个鱼缸。在这样的研究题材下,主要提出几个思考问题。制作这个金鱼缸需要多少玻璃?把金鱼缸放在客厅需要预留多大的空间?思考这些问题要计算这个长方体的什么?
         4 引导自主教学,优化思维导图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社会要求每个人都需要以终身学习的理念去不断提升自己。当自己停下脚步,那么他将很快被社会所淘汰。而自主学习的能力的形成对于终身学习而言,是其必备的条件。自主学习指的是学生能够按照既定的要求和目标,生通过自主把控学习的方法和时间,自主的完成学习活动。在小学数学改革的发展过程中,越发的注重对于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训练。通过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形成。教师需要充分重视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积极意义,从而针对性的提出发展策略。如引导学生通过量角器来分别测量等边、等腰、直角以及不规格三角形的度数。在此基础上从而引申钝角、锐角三角形的具体概念,加深学生对于数学图形知识的掌握。通过加强课堂中老师和学生的互动环节,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者在图形的面积计算中,先让学生熟悉掌握三角形、四边形等常见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然后将这些图形进行拼接或者拆分,让学生自主思考有几种方式可以计算得到所求图形的面积。
         在绘制思维导图之前,引导学生找到一个中心主题来绘制思维导图,并且该主题应该能够表达的知识主体。为了引起的学生的注意,需要使用尽可能大的字号来表达这个主题,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首先将中心主题以外的其他地方留空,以便学习者有无限的思考空间。绘制思维导图时,许多线用于连接每个知识点,这些线应规则且不混乱。按照人脑的想法绘制关键字后,它会分解关键字中的几行,这一行可以称为辅助分支。该次级分支是由关键字触发的所有新关键字,但是该次级分支必须沿着学生的学习记忆和思维的曲线表达。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数学思维能力作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重要教学目标之一,在日常学习占据着重要地位。教师需基于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深入分析当下的实际情况,从而提出有效的培养策略。通过有效树立学生正确的创新意识与数学思维,来不断的发散拓展。
         
         参考文献:
         [1]卢敏燕.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基础教育论坛,2012(08).
         [2]肖丽清.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文理导航.2010(10).
         [3]詹有红.基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创新[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