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能模块教学现状与对策

发表时间:2020/10/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1期   作者:徐国梁
[导读] 体育是高中教学的重点,
         徐国梁  
         安徽省安庆第九中学  246000
         摘要:体育是高中教学的重点,是德智体美劳的重要一环,其不但影响到学生的身体健康,对学生的心理成长以及长远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高中学生身体素质普遍比较差,这一方面和学习压力有关,另一方面和学校的教学方式有关。以往的高中体育教学比较机械与刻板,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结构不尽合理,评价考核不到位,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难以被有效地激发,如果不改善这种状况,无疑将影响到高中体育教学的长远发展。本文基于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能模块教学现状与对策展开论述。
         关键词: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能模块;教学现状与对策
引言
         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中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板块。通过体育教学,可以锻炼学生的体魄,发展学生的意志品质。在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又是一个最基础也最重要的板块,是参与任何运动项目的立足点和落脚点,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开展有效的体能训练呢?
一、合理规划训练时间与项目
         高中阶段的体育专项体能练习是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之中的重要一部分,也是教师全面提升高中生身体素质的重要要求。在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指的是综合专项的体育运动项目,通过科学的负荷来加强学生的动作练习,从而改善学生的身体形态,充分地发展学生的运动素质,为学生参与各种运动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但是提升一个人的体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制定长期的训练计划,同时也要高效地安排训练项目,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训练当中来。一方面,从训练的时间上来看,按照相关的科学数据,最佳的运动时间是早上的6点到7点以及下午的5~6点。在早上6~7点这个时间之内可以安排晨跑以及体操活动,如果在6点之前进行锻炼,太阳刚刚升起不久,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比较低,对学生的身体是有害的。另一方面,从训练的项目来看,在高中这个阶段,提升学生的心肺、力量以及柔韧度是体能训练的重点,教师可以安排与这些目标有关的训练内容,比如俯卧撑、登山跑、仰卧起坐、引体向上等等,在每次训练开始之前,教师要带领学生做好充分的热身,防止在训练中出现受伤。
二、以生为本,把握规律,促进体能与运动技术协同发展
         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之中,体育教师应该尽可能的依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和学生的身体动作发展规律相结合去选择相应的体能练习内容。在体能练习内容选择之上,体育教师不仅应该考虑到男女身体素质发展的差异,还应该考虑到学生各方面的身体差异,并且根据这些差异去设置体能训练活动,对学生进行“差别对待”。

高中阶段是学生生长发育和身心发展特别是体能发展的关键时期,目前我国体育课程体系是以“技术”为主线,即以运动技能体系和教师能力来设计,这种设计由于忽略了学生生长发育规律,违背了动作能力发展的规律,使学生的运动锻炼缺乏科学的指导,大大制约了学生的生长发育和身体素质的发展。所以要做好三点工作。一是充分认识高中生的生理特点。高中生属于后青春期,年龄一般在15—18岁,个性发展处于慢而平衡的按比例发展,器官功能已成熟,身体形态和生理指标已接近成人标准。无论是身高、体重,还是骨骼的坚固性、关节的灵活性等指标,都呈现出趋缓和下降态势。这个时期,学生的体能锻炼特别要注重身体姿势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可以做一些适当负荷的力量锻炼和动力性锻炼。二是高中生的心理特点。逻辑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独立性、批判性增强,对一些运动技能喜欢挑战难度大点的。特别是对涉及的运动原理和规律,热衷于探究,也因此更喜欢启发式的、探究式的教学。三是高中生身体素质发展的特点。高中阶段的学生,身体素质发展具有阶段性,包括增长阶段与稳定阶段,总体呈先增后稳的趋势。因此,要遵循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和能力发展规律,根据学生生长发育不同阶段进行适宜的运动锻炼。要由过去那种以“技术”为主线的体育课程体系转变为技术与体能协调发展的课程体系,实现体能与运动技术的辩证统一。既要让学生掌握运动负荷相对较小的相关运动技术,又要让学生掌握运动负荷较大的体能锻炼的步骤、方法及组织安排,从而激发学生的身体潜质,实现科学有效的体育锻炼。
三、创新体能训练方式
         高中体育教学在给学生进行体能训练的时候不能仅使用传统方法,其体育教育目标及教育内容务必完成好,但是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老师可以就学生进行的体能训练予以创新。比如说,开展实际教学的时候,在教学内容层面上就可以插入团队合作的一些体能训练内容,让学生在训练中可以互相协作,这样一来他们的团队意识及协作精神得到了培养。实施体能训练的过程中,其常规内容就是速度的训练和力量训练及耐力训练等,运动技巧及体能训练都需要在体育课堂上去讲解、演示,为此老师针对学生的每项训练都要体现“劳逸结合”。在进行完强度训练之后,要留出放松的时间给学生,让学生在训练过程中不会产生逆反心理情绪。比如:就足球课来讲,首先可以让学生学习带球技巧,且进行强化训练的过程中,可以练习他们的速度及力量,随后将一些新的技巧及体能训练充分融合一起,让他们在快速传球过程中完成带球、来回跑,此期间要严格要求学生进行体能训练的情况,而且学生可以两两配合,以这样的形式对体育训练进行创新可以达到体能训练效果加倍的目标。
结束语
         高中体育教育实施过程中,老师、学生均在体能训练中有很重要的影响,而体能训练效果的好坏会影响到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因为国内高中体育教学依旧暴露出一些现象,体能训练还缺少完善的创新体系,且学校没有充分重视起体能训练,老师开展体能训练的方法太过单一。因此,学校需要充分重视起体能训练工作,将其列为体育教育开展的重要内容,以此强化学生的体能训练,就体能训练方法予以全面创新,分析其创新体系,才可以确保体能训练能够妥善、高效落实。
参考文献
[1]蒋有政.高中体育体能提升的有效策略[J].才智,2016(23):125.
[2]刘光标.体能训练在高中体育教育中的创新体系分析[J].运动,2015(05):131-132.
[3]夏平华.高中体育教育中体能训练的创新体系研究[J].才智,2014(31):2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