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婉纳
温州市永嘉县桥下镇中心小学325106
一.案例背景:
究竟新课标下的美术课对教材又该如何去取舍呢?如何才能体现学生创新学习?本案例就以同一教学内容,因对教材的不同取舍、不同理解、不同设计取得了截然不同的课堂效果为例,使得最终的教学效果相差很大,并试图对美术教学中的有效性学习做一次再认识,
二.案例描述:
适合纹样整体造型优美,属于设计应用领域,,色彩搭配鲜明,有其独特的魅力,是生活中的重要角色和设计元素。本课是浙美版六年级上册第九课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适合纹样的种类及构成特点,并学习用多种方式制作适合纹样,感受艺术的生命力和实用性,提高美化生活的能力。
教学片段一:
1.教学目标与设计
第一次课堂设计将欣赏、评述做为主要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感受适合纹样艺术的独特魅力,培养他们的美化生活的能力和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以花纹的欣赏为导入,在欣赏各个构成不同的精美适合纹样作品的同时,介绍有关特殊适合纹样的特点,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再穿插有关适合纹样的外形、图案内容、结构对称、基本形的确定、一个基本形经过不同的布局可以变成不同的纹样等相关的基础知识。最后作业是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适合纹样。
2.效果呈现:
在设计作品时出现迷茫情况,不知该选择什么题材内容来表现适合纹样,并且种类繁多,有的是选定一个外轮廓加生活题材,有的是“基本形”变化及布局产生的不同效果,作业出现了凌乱的局面,适合纹样的构成特点和特殊性没能在学生的作品中找到,而且作业的整体效果和质量都不尽如人意。
3.分析与结论:由于笔者对这课内容没有理解透彻,没有进行取舍,导致新知识以一种灌输式的方式进行教学,问题的设置不够明确,导致冷场;各个教学环节都是以讲授式的方法进行,教学内容与作业要求之间也没有明确的联系点,因此未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教学片段二:
1.教学目标与设计
课堂设计以实践、探索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并把单调的设计课采用玩游戏“连一连”的方式进行对知识的探讨,理解,创新。分析各种结构形式,哪种是最特殊的(如均衡式),强调适合中对称的普遍性运用。并出现一个内容题材,提问该用什么形状最适合它,突出适合是在一定的范围(几何形状)之内。最后也是让学生自己设计一幅适合纹样,并采用幻灯片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欣赏其他同学创作的作品,进行互评,发现闪光点进行大力表扬与鼓励。
2.效果呈现:
学生从完成作业到自发的设计纹样,并装饰自己的房间,使自己设计的适合纹样恰当地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很好的体现了新课标所要求达到的学生的自发、自主、探究性学习。
3.分析与结论:新颖的教学方式使师生之间的沟通更加融洽、亲切、自然,使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视频多媒体幻灯片教学手段的引入,也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知道和了解整个设计适合纹样的过程,为之后的作业呈现好的质量铺垫了良好的基础。
三.提出问题:
笔者不得不思考:同样的课程内容,一节课以欣赏、评价、设计为教学目标;另一节以实践、探索、设计为教学目标。
到底怎样的课程设计才能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
经过思考、讨论发现最主要的原因在教学设计中教师是否对教材理解透彻,是否顾虑过多,是否会造成“学困生”,是否联系了学生实际教学,是否真正了解学生的想法,是否引起学生的兴趣,相信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更加精彩。
四.解决问题:
美术是一门以视觉为主导的学科,由于其本身的专业性和特殊性,使得很多的新美术老师认为要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认为只要循规蹈矩地教授课本上的全部知识就能够令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就能达到美术课的最终目的,并认为完全体现了教师的“掌握全局”教学。
那到底如何才能充分地体现新课标所要求的有效性学习呢?在教学上真正发挥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呢?总结了如下几个方面:
(一).做到真正地理解教材,取舍有当,避免面面俱到,更好地为美术教学服务
笔者也观摩过一些优秀美术课,大部分形式新颖,构思巧妙,让人不得不佩服教师的教学设计。更不乏有些教师为了显示自己的才能,在课堂上教授一些不切实际的新知识,结果变成了一堂“教学大杂烩”。因此教师要努力学会抓住美术课堂的特色,不要让它们主导了美术的课堂。一节好的美术课不在于用了多少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或者说多少素材,关键还是在于是否能体现美术课堂教学的特点。只有吃透教材、反复思考、联系实际需求,才能使我们美术课更加精彩,使我们自己得到更大收获。
(二).教学设计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多多考虑目标、重难点,关注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
经修改之后的教学设计,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及合作学习 改变整个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仔细欣赏,提出问题,并全班同学一起解决问题,教师在旁边进行辅助,引导,这使他们觉得既亲切又特别。笔者正是抓住了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心理,在潜移默化中体会美术学习的快乐。接下来课程设计又以新颖的多媒体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他们会想了解关于这门艺术的各个方面的知识,以便自己以后能做出最完美的作品。
通过以上的分析,这堂课所呈现出来的问题,最根本的改进方法就是教师要时刻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去设计,真正做到解决难点、突破重点,在知识点方面做到简化概念,使之轻松愉悦地接受新知识。
(三).教师从主导者变为引导者,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师生多多进行双边交流。
那怎么样的课程设计才是学生所需要和喜欢的,对于美术这门特殊的学科,我们更应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该搭建一个能充分发挥学生交流互动,自主创新,动手和想象的教学平台。我们应该提倡让学生自主学习,从中体验美术成功的乐趣。我们应时刻提醒自己反思自己:这样设计学生是否真的喜欢?真的把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挖掘出来了吗?这是所谓的有效性教学吗?只有经过不断的思考,不断的试教、修改才能设计出更加完善的课。
总结:大相径庭的两节美术课使得我去深思,去探索,使我获益良多。 新课改不仅使我们的美术课堂更加精彩,也给更多美术教师提供了一个创新和探索的平台,培养了更多的学生去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