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改革小学体育教育教学

发表时间:2020/10/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1期   作者:郑文民
[导读] 在小学阶段,小学体育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内容
                   
          郑文民
         北京市昌平区城北中心三街小学 北京市昌平区 102200
         摘要:在小学阶段,小学体育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内容,而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育界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因此,开展小学体育教育改革也成为了教育界的共识。近些年我国小学体育已构建起了较为完善的教育教学体系,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仍然还存在一些问题,笔者依据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对于如何改革小学体育教育教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小学体育;改革教育教学
         在当前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下,全社会更加注重中小学学生的素质教育问题。体育作为开展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的方式,能够增加学生的身体素质,开发学生的智力,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改革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与实践课题,受到了教育界较为广泛的关注,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必须对此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1小学体育教学的作用
         小学体育教学在学生的健康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是毫无疑问的。首先,体育课程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相当于减压阀和接力棒,既能缓解小学生在童年学习的众多课程压力,给其快乐自由的成长氛围,又能激励学生的学习,拥有强健的身体素质,为更好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通过体育教学工作可以使学生初步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和技能,包括简单的体育基础知识、卫生保健知识等,并能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再次,体育运动是竞技、合作的代名词,在体育活动中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团队合作意识以及竞争意识,充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最后,拥有一个良好的体魄不仅是个人生存发展的基础,而且是每个人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体育教育能够强健学生的体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夯实基础。素质教育的发展使得体育教育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上,小学体育教育也因此备受社会各界重视。然而由于传统教育教学思想以及应试教育思想一直未能被有效打破.小学体育教育的落实质量一直难以尽如人意。深入的研究小学体育教育问题,改革、创新小学体育教育值得所有教育者深思。
2我国小学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一)实践理论相脱离
小学体育教育是一门强实践性课程.教育过程以实践为基础,以培养学生体育技能为目标。然而很多教育者过分强调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却忽视了指导实践的理论.以至于体育教育出现理论、实践“两张皮”问题。虽然学生的体质问题得以改善,然而学生的体育素质提高却始终未有突破。
(二)教学内容较单一
小学体育教育只有帮助学生培养出终身体育的意识.学生才能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也才能够将体育发展成为一项终身事业。由于现阶段我国体育教育主要以体育教材为标准,教育者在落实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很少会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统一的体育教育计划难以契合学生个体的体育学习需求,一方面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还可能挫伤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进而影响学生体育意识的形成。
(三)教学方法无趣
虽然与其他课程相比,体育课程的趣味性相对较高.然而由于教育者在落实体育教育过程中长久的使用固定、无趣的教学方法,以至于学生们对体育学习丧失了新鲜感。很多学生不愿意参与体育教学,甚至将体育锻炼视为一种负担、敷衍对待体育。体育教育想要全面发展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初衷难以实现,教学的质量也因此大打折扣。


3如何改革小学体育教育教学
         1.适应教育教学大纲的新要求
         新课程标准中的《体育与健康》规定:体育课“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推进课程结构,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使学生关注健康意识,促进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指出:“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教师资格标准。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逐步推行小班教学。配齐音乐、体育、美术等薄弱学科教师,开足规定课程。”“增强学生体质。科学安排学习、生活、锻炼,保证学生睡眠时间。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①因此,根据新课标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规定,体育教育教学应该突破以知识为主的教学原则体系框架,既要重视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又要发展非智力因素及个性品质,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这已成当前教学原则研究及其发展的一大趋势。
         2.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第一,现代社会中人的发展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个人既是独立的个体,又是相互联系的群体,他们都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制约。共性更多地体现社会的要求,而个性则较多地体现个体的要求。现代教育发展强调个体个性化、多样化,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也需要培养具有个性的、有创造能力和开拓精神的人才。所以,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应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注重小学生在体育教育方面的主体作用,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形成主导与主体统一的教育教学方式。第二,信息社会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社会,需要具有个性的丰富多彩的人才,小学体育教育教学中要培养有创造性的、丰富多彩个性的人,也需要不断改革教育教学,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第三,现代教育的个性化必然要求教育的多样性。小学体育教育教学也是如此。教育的多样性表现在教育目标的复杂性和多样化。农业社会的教育目标是传授知识,教书育人,培养统治阶级的官吏;工业社会的学校教育不仅要培养统治人才,而且要培养发展社会生产的科学技术人才和有文化、懂技术的劳动者;而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既是人才的培养,更是社会主义德智体美劳健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培养。小学体育教育教学也应适应社会主义教育的目标设置,改变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有用的人。
 3.不断满足多元教育需求的必然要求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教育的起点不在于儿童原来有多聪明,而在于教师怎样使儿童变得聪明,在哪些方面聪明。基于多元教育理论,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应该树立积极乐观的学生观、科学的智力观、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多样化的人才观和成才观。因此,小学体育教育教学也应该摒弃固有的、陈旧的教育观点和教学方法,革新教育理念,开拓教育方法。在教育中不断地关注每一个学生个体,尽最大可能地实现教育关注到学生个体、关注到学生需求、关注到学生未来发展。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因地制宜,适应学生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多元教育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方向,小学体育教育教学也应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不断地满足学生的多元需要。
结语
改革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从国家、学校、教师、家长、学生五个方面做出努力,共同推动小学体育课教学模式创新,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认为,核心在于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其兴趣爱好,提出因材施教的体育课程规划,一方面增强体育意识,一方面增强体育参与的积极性和有效性,最终切实提高小学体育课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斯琴必力格.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运用[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6(4):00292-00292.
[2]虞庆英.浅谈在小学体育课中如何有效实施快乐体育教学[J].教育,2017(2):00062-000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