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10/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1期   作者:范旭颖
[导读] 伴随网络时代的到来,社会对组合型的人才的需求愈来愈强烈,

         范旭颖     
         辽宁省北票市西官营镇初级中学
         摘 要:伴随网络时代的到来,社会对组合型的人才的需求愈来愈强烈,增强青少年的信息技术基础亦变得非常重要。因此,很多学校均开设了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掌握好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对初中生亦十分关键。
         关键词:信息技术;有效教学; 教学资源
         培育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及应用计算机的概念;培育学生优良的计算机使用习性及责任概念,这是新课标对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最基本的目标要求。为了有效地实现这些教学目标,笔者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适时导入教学资源
         新课导入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基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教师需要适时合理地创设情境,尽可能从实际生活中积累素材,寻找生活素材与课程内容的结合点,这样一来教师就很容易导入应用的教学资源,进而引起学生的共鸣,推动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例如:七年级上册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与基本结构”为例,笔者在新课导入环节和学生一起分享关于计算机的手抄报——计算机的历史。学生通过欣赏手抄报对本节课的知识内容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在学生沉溺于教学情境中时,笔者抓住时机导入本节课“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与基本结构”的教学主题。同时笔者播放了一个“计算机的历史”的PowerPoint演示文稿,其中包括优美的背景、动态的Flash、欢快的音频和学生喜欢的短视频。在导入环节的最后,笔者总结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概念,即计算机硬件分为中央处理器、存储设备、输入输出设备等,具体点就是CPU、主板、内存、硬盘、显示器等。
二、任务引领,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方法应用是整个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改变传统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教学模式,从课程标准中过程与方法的达成角度出发进行创新教学。落实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师需对本节课的基础知识、重难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并为学生设置与知识内容相对应的学习任务,促使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
         例如:以“Photoshop”为例,笔者为学生布置以“欢乐圣诞节”为主题的教学任务,让学生依据个人的能力倾向、知识储备、个性特征等进行实践,最终运用Photoshop中的“画图”工具呈现任务结果。为此,有的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资源共享,组内成员之间互相交流意见,比如一个三角形的圣诞树、一只五彩的袜子、一顶尖尖的圣诞帽子……这些都属于圣诞节的元素。同时,笔者既介绍了小组合作活动的相关要求,帮助学生协调组内分工,又对学生主动探究学习方法的行为表示了赞扬,鼓励他们主动学习,积极完成挑战任务。

总而言之,笔者通过设置合理的学习任务,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任务的引领下能够主动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操作,分析探索完成任务。  三、采用举例方式来讲清楚信息技术的基本定义
为了有效地讲清楚信息技术“快”的特征,我讲了采用信息技术来预报天气状况的例子:采用人工来计算明天的天气状况,就需要64000人连续计算24小时,而采用信息技术来计算,不需要1小时就可以计算出来。讲到信息技术的精确度时,我是这样举例的:美国采用信息技术控制导弹,从几百公里远的地方发射,居然可以精确地射中伊拉克的目标,而差距不到一米。这些案例均可以活灵活现地让学生领悟到信息技术“快”的特征。
在学习“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这一知识点时,“字节”则是计算机存储容量的基本计量单位。注重强调基本的“计量”单位和我们日常生活中长度用“米”或“尺”、重量用“克”等计量单位作比较,便于深化学生对信息技术概念的理解。
四、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机,在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中亦是如此。初中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对较少接触的事物均认为新鲜及有趣,进而想去认识及领会。初中生的兴趣通常较易受目前整体生动的形象所诱惑及吸引,一直从对事物本身的热爱为动机,来认识事物。
例如,老师所讲的感人故事抑或是教学中的游戏等,均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致。所以,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授课过程中,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引发学生学习热情的重点。例如,在学习“鼠标的使用”这一环节时,我引导学生玩“纸牌”游戏来训练他们的鼠标应用能力。在翻牌过程中,学生不但熟练地把握鼠标的单击操作,而且可以稳固地学会鼠标的拖动操作,由此可以实现在玩游戏中学习的目的。而在学习“指法练习”此环节时,为了防止学生对单调乏味的键盘字母排列、键盘功能等知识进行照本宣科学习,我在上课之前下载了《趣味青蛙》的教学软件。在练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高,他们轻松地达到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五、对学生技能差异进行分层教学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进程中,由于每位学生家庭条件抑或是其他原因让学生计算机的操作水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在上初中前已熟练掌握电脑的基本操控,然而有的学生则连电脑都没摸过。针对此情况,在教学实践中,老师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尤其要关注信息技能较差的学生,对于他们取得每一点进步均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为他们树立自信心。例如,在学习“表格的制作”这一环节时,我给学生提出的要求是:插入表格、在单元格上输入数字、调整表格的大小等,最后要求学生制作幻方。在这个实践的进程中,我对基础不同的学生提出的要求也不相同,对于信息技能较差的学生制作三阶幻方就可以,对于信息技能较好的学生要制作更高阶的幻方。如此,不但有益于缩短学生之间的差距,而且可以让不同层次学生的信息技能获得有效的提升。
         总之,信息技术学科作为现代基础教育体系的重要部分,构建信息技术课程高效化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初中通用技术新课标的实施与执行,有利于突破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瓶颈,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实质性变革,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当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注意加强学生的创新、探究、实践等方面的培养以及开放性思维的发展,力求借助情境创设、方法创新、改进评价等有效策略,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从而提升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刘金艳.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与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7(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