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性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1期   作者:陈保红
[导读] 伴随着我国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已成为教育领域的共识

         陈保红
         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牛首镇实验小学 湖北 襄阳441134
         摘要:伴随着我国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已成为教育领域的共识,而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也成为教师群体不断探索的任务。趣味性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因其特有的优势受到各学科教师的尝试,而道德与法治教育作为学生成长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相关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也纳入了此种教学方法,并且取得了相应的教学成果。基于此,本文将简要分析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纳入趣味性教学的现实依据,并系统阐述如何此种教学方法巧妙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中。
         关键词:趣味性教学;小学道德法治;现实依据;应用策略
         引言
         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时代大势下,教师纷纷尝试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寻找符合时代要求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型教育方法,而趣味性教学则逐渐受到了教师群体的关注,尤其对于道德与法治此类与人们情感与实践密切相关的学科而言,趣味性教学能够吸引人们更加关注道德法治热点。为增强包括小学生在内的我国学生的道德法治意识,教育界一直将其作为探究的重要课题以寻求有效方式,趣味性教学因其特有的作用与优势也得到了研究人员的关注,为切实提升的学生的道德与法律水平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一、将趣味性教学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现实依据
         (一)囿于传统教学理念的困境,学生难以激发学习兴致
         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中往往消解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仅仅为其传授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学生对知识逻辑等内容的深入理解,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容易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尤其是对于道德与法治此类容易陷于说教的学科而言,加之小学阶段学生认知水平相对较低,一旦囿于枯燥的灌输式教育,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致与热情。因此,将趣味性教学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有利于拉近师生关系且将主体地位归还学生,学生能够从乐趣中习得知识。
         (二)趣味性教学与道德法治课堂结合能够产生极大的实践价值
         对于尚未形成逻辑等思维能力的小学生而言,庞大的道德法治知识体系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与难度,教师一旦忽视了有意提高知识的具象化,学生便会产生畏难情绪与抵触心理,从而失去对此类知识的学习动力。因此,将趣味性教学纳入道德与法治的课堂,能够为学生打造充满乐趣的场景进而直观呈现相关知识的形成逻辑与过程,使其深入理解知识内容,并能够建立自身的知识体系,并促使其将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中,有利于推动社会法制的发展。


                  二、将趣味性教学纳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可行性路径探析
         (一)构建生动的知识场景,赋予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乐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好奇心重且爱玩的年纪,教师在探索课堂模式时可以充分将此种特点考虑在内,并利用趣味性教学为学生创建生动直观的道德法治知识场景,使其身临其境式地感受知识内容及其形成逻辑,教师在创设相关情境时不仅需要顾及学生特殊的认知及心理特点,还需要全方位呈现知识内容以保证最大程度实现道德法治的教学目标。譬如,在讲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相关内容时,教师便可以为学生创建还原常见的公共场所情境,并为学生分组使其扮演遵守规则、违反规则、制止违反规则等三组角色,通过还原在公共场所中可能会出现的破坏公物、乱扔垃圾、随意插队、大声喧哗等现象,使学生意识到此类行为的不道德并学会在公共场所应有的行为规范。
         (二)设计趣味性游戏或竞赛,使学生在实践中习得知识
         将趣味性教学纳入日常教学实践中最常见的形式便是教师设计规划与授课内容相关的小游戏,使学生在沉浸于游戏乐趣的同时学习课程内容,为有效将趣味性教学纳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便可以设计知识趣味类小游戏或竞赛,使学生在体验游戏或竞争中感受知识的乐趣与魅力。譬如在讲授《绿色小卫士》中“我是一张纸”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人准备一张废纸,且使其思考通过何种方式最大化地发挥废纸的作用,学生便可以通过将其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并当作摆饰,或者可以将其折成纸盒子用于装杂物等多种渠道再次利用废纸,最后使学生阐述自身的创作理念且选出同学们认为最好的利用方式,使学生在此实践过程中切身体会废物利用及环保的重要意义。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使学生深入感受道德法治的学习乐趣
         为有效激发学生的道德法治学习兴致且从中感受学习乐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趣味性教学方法开展多种类型的教育活动,比如演讲比赛、文艺汇演及等活动项目,使学生在聆听观看过程或自身进行准备时能够对道德法制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并且以诸如此类直观的形式消解了道德法治知识的抽象性,使其在相对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趣味性教学作为教育改革的成果受到了各学科教师的争相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提升我国学生的道德法治意识是当下教育界关注的重要课题,并在不断探索有效方式切实推动道德法治教育,将趣味性教学融入道德法治教育实践也正顺应了时代的发展,且能够有效促进学生道德法律意识的萌芽与成长。
         参考文献:
[1]周伟. 浅谈趣味性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的有效策略[J]. 神州(上旬刊), 2019, 000(021):233.
[2]秦二彬. 在小学生思想品德培养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法的研究[J]. 作文成功之路(中), 2014(12):78-78.
[3]胡建栋. 情感教学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新一代:理论版, 2019, 000(002):P.30-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