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宠
辛集市艺术职业学校05236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在全国各地中小学的进一步贯彻,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模式也受到了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积极影响。在传统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中,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受传统的阅读教学思想影响,教学模式固化,教学形式缺乏创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落实到高中语文教学,学生接触到新的理念、思想,教师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开放性学习,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综合质量。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引言
影响读者非智力因素的过程是阅读的过程,学生通过阅读可以从书面材料中获取信息,对世界拥有更直观的感悟能力,领悟到语言文字的魅力。然而在实际调查中,目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不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学生缺乏对文章结构、内容及所表达感情的了解,想象力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1构建和谐课堂
学生在轻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进行阅读,可以提升阅读热情,促进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良好的阅读环境可以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所阅读的文章上,使他们带着轻松的心情阅读。教师要积极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多指导学生,引导学生应用正确的阅读方法阅读文本,以促进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深入理解;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了疑问、遇到了问题,教师要积极地帮助他们解决,或者引导他们查找资料进行解决,多与他们讨论和交流;还可以提出与阅读材料相关的问题构建阅读氛围,提出问题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阅读的针对性、有效性,问题提出后学生就可以带着问题进行阅读了。例如,学生在阅读课文《荆轲刺秦王》的时候,教师可以提问:“课文中提到荆轲‘怒叱太子’,这表现出了荆轲怎样的性格特点?太子怎样的性格特点?”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进行阅读,就会在阅读的过程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师创建的问题情景中,通过认真详细的阅读找到答案。找到答案后,可让学生交流分享,有的学生说荆轲是侠士,而古代的侠士都是一诺千金,而太子疑其“有改悔”,这种不信任侮辱了荆轲的侠士人格,这是荆轲不能容忍的,这表现出了荆轲刚烈的性格特点;太子的“迟之”“复请之”,说明在秦国大兵压境的情况下,太子是焦虑的、恐慌的,表现出了太子性情浮躁、多疑、谋事不周的性格特点。学生交流后教师可对答案进行点评,帮助学生解答疑问,多与学生讨论交流,构建出和谐愉悦良好的阅读氛围。
2转变教学模式,发挥主观能动性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转变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核心素养的提升,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缺乏主动权,学习兴趣缺乏,语文阅读能力得不到提升。教师应当规避语文教学传统模式的弊端,激发学生的思维开阔,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日常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可以注重对学生阅读的引导,结合教学需求给出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目或者文章,比如同一位作者的其他作品、同题材的文章、同风格的素材等,从而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此后,让学生选择性进行阅读,并积极在课堂上进行展示,阐述个人观点。这样学生就可以在积极阅读当中,不断提升其阅读能力,掌握阅读技巧,养成阅读习惯。而结合高中语文教材的内容,教师在阅读教学模式转变上,可以从文言文、新闻文章、现代诗歌等类型的阅读素材出发,选择一些适合学生阅读、故事性、逻辑性和可读性更强的阅读素材,让学生在学习中可以打开视野,开阔思维,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丰富知识面。另外,在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一定基础后,也可采用群文阅读的方式来处理教材,不再局限于一课一课学习的常规模式,而是通过某一个贯穿整个单元或几篇课文的主题目标来进行有针对性地阅读。
3丰富教学方式,提升学习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丰富教学方式,注重学生语文素养和感悟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师可以采用构建阅读情境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领会文章思想,有利于学生领会到语文阅读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诗歌的教学中,很多内容可以采用阅读情境构建的方式来展开,让学生想象不同作品所营造的特定场景,感受到语文文字的表现力和魅力,从而形成更深刻的理解。而在戏剧和小说(例如《雷雨》《一滴眼泪换一滴水》等课文)的教学当中,教师则可以让学生通过整本书阅读和跨媒介阅读,一方面更全面地了解整部作品的架构,在阅读中获取文章核心内容,便于对所选部分有更深刻的理解;另一方面可通过对不同形式的同一作品进行的比较,在比较中提高阅读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当减少学生阅读的限制因素,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语文素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举办阅读分享会或探讨会的相关活动,就某一主题如现代诗歌的常用手法、文言文的常用语法、文章的逻辑性和记叙特点的体现方式等展开充分的探讨,让学生结合其阅读经历,畅所欲言,最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4合理使用教材,整合教材资源
教材处理主要有两个层次,第一点是教师和文本对话,第二点是教师通过文本与学生对话。但是在实际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受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的影响,按部就班地组织班级学生进行阅读教学。可以说,这样的阅读教学方式,即教师被教材所牵制,学生被教师所牵制,两者都是被动地教和学。对此,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应该改变这样单一的阅读教学模式,学会灵活运用教材内容,要懂得教材只是一个例子,在实际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开展阅读教学,最大限度地使用教材,可适当地对教材中的文本进行整合,补充与之相关的文章。如在教学《致橡树》时,笔者为了班级中的每一名学生都可以在学习完这首诗后感受到诗中含蓄的意象,使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在正式教学这首诗时,我没有直接进入主题,而是做了这样一个引子:“同学们,你们喜欢诗歌吗?如果没有诗歌你们会不会感到悲哀呢?”随着我问题的提出,学生说:“老师,我们喜欢诗歌,诗歌,不仅带给我们美的享受,还陶冶了我们的性情,滋养了我们的心智。”听到学生的回答,我说:“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即《致橡树》,诗的作者是‘朦胧诗’派的掌门人舒婷,她的《致橡树》曾经打动了一代年轻人的心,这首诗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震撼力,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舒婷,走进她的《致橡树》,一起阅读学习这首诗。”具体地说,教师可以先选取一名有专业朗读水平的学生上台朗读这首诗,在该学生朗读这首诗时,教师可以引导其他学生注意诗中的字、词的读音,学生在台上朗读完毕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聆听时感受到的韵味表达出来。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舒婷的其他诗,在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使学生了解舒婷自主、平等的爱情观,树立积极健康向上的爱情观和价值观。
结语
总而言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对学生的学习具有促进作用,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主,丰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和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沈小瑜.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J].语文课内外,2019,(23):247.
[2]徐艳秋.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J].文渊(高中版),2019,(4):510.
[3]陈菲.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J].文学教育,2019,(21):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