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彩虹
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县岩溪中心小学 363900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时代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当今中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小学生进行适当的科学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当今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成果进行调查后,我们发现,其中仍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缺乏一定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并未意识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未得到充分调动,对最终的教学成果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将简要分析当今我国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课堂存在的弊端、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课堂的具体应用实践。
关键词:小学教育;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法
引言: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任务驱动法出现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逐渐占据重要地位。这一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调动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这一学科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这一教学模式,学生可以主动地参与到信息技术的学习活动中,提升最终的课堂效果。深入推进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课堂的改革,对于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将任务驱动教学法深入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课堂是较为有效的途径之一。
一、当今我国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课堂存在的弊端
调查了当前我国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课堂的教学现状后,可以发现:在课堂上,教师受到了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填鸭式教学法十分普遍,学生成为单方面接受知识的个体。由于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状态,容易产生厌学心理,最终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当前我国小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参差不齐,学习成绩较为优异的学生通常拥有较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但部分学生受到多种客观因素的限制,缺乏接触计算机的实践的机会,最终导致计算机操作水平较差。教师在日常的计算机教学实践过程中,无法顾及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最终导致学生的学习成果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基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课堂,教师通常会忽略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并未给予适当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学习问题也并未得到及时解决。究其原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是根本。学生的学习疑问得不到及时解决,无法正常获取新的知识,这种情况严重地削减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通常处于被动式的学习状态,缺乏机会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机械式的学习与操作严重压制了学生的发展空间。由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机会较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课堂的教学成效得不到明显提升,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课堂的应用实践
将任务驱动法深入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课堂,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改变被动式的教学课堂。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活动开展的成效,以下是将任务驱动法融入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课堂的有效策略。
(一)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环境
在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课堂中,教师能否为学生准确安排学习任务,对学生的学习进程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适当的学习进程安排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明确教师的教学任务,让学生明确所需学习内容,在脑中形成有关信息技术学习的整体思路。
举例来说,教师在讲授有关word的使用知识时,可以为学生设置学习前的教学情境,为学生布置明确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务必在课堂上掌握word的文件发送方法。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word收集自己亲人、朋友的照片,并将其转化为文件。通过这一方式,学生不仅学会了word的使用方法,还掌握了文件的传输方式。
(二)帮助学生理清任务思路
教师在布置完有关信息技术学习的学习任务后,学生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思维,独立思考如何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并根据头脑内的学习思路制定合理的学习方案。教师应该在课堂结束后,明确学生的课后学习任务,学生根据教师发布的课后学习任务,有目的地、明确地完成知识的学习。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强化学生对于任务完成计划的认识,让学生体会到任务思路的重要性。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传授分层学习法的内涵,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归类,从简单到复杂,从浅显到深刻,逐渐对自己的学习规划进行落实,最终实现教师的教学目的。
举例来说,教师在讲授有关网络浏览器的相关知识时,可以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在课堂开始前为学生布置明确的学习任务,学生需要对学习任务进行整体的分析,明确学习任务的核心内涵所在。除此之外,学生还需要通过互联网寻找自己所需的学习资料,利用网络浏览器进行搜索,这一系列流程恰好训练了学生的网络浏览器使用能力。当学生使用网络浏览器出现困难时,教师应该给予指导,帮助学生利用网络搜索引擎进行资料搜集,最后由学生独立完成信息资料的整合。
(三)实现协作式教学方式
调查显示,团队间的协作交流对于完成目标任务存在一定的积极效果,在适当情况下采用团队协作模式可以有效提升任务的完成效率。小学生的年龄较小,知识领域较为狭窄,团队间的交流合作可以有效弥补学生的知识弊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为多个教学小组,为多个学习小组发布同一学习任务。学生团队在获得学习任务后,可以在小组间进行沟通与交流,制定团队的任务完成计划。除此之外,学习小组还可以选出一名具有领导能力的学习组长,由组长带领大家完成任务目标。学生们在交流与协作的过程中,实现了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合理应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可以有效提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课堂的质量。立足于我国小学教育的长远发展,任务驱动教学法也是促进小学教育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提升我国小学教育事业水平的有利条件。本文简要分析了当今我国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课堂存在的弊端、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课堂的具体应用实践,希望给工作在一线的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葛盼盼.依托易加互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探究与应用——以Scratch课程《小猫出题》为例[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9(24):22-25.
[2]王晶. 任务驱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382-383.
[3]隗晓宇. 面向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任务驱动式教学设计与应用[D].北京工业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