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华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火箭农场第一学校,新疆 哈密 839129
摘要: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要进行信息技术、技能的教育,更要注重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这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基本能力是教学的重点,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本文对此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生信息素养;初中教学
引言
信息素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技术以及信息道德,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重要教学目标。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要结合教材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培养学生信息获取的兴趣,并形成独立的信息意识;教授学生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科学文化知识,增强学生的信息知识基础;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信息技术,提升其实践能力,并且要在此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信息认知观念。要在海量的信息中学会筛选有效信息,灵活应用各种信息,形成良好的信息道德,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进行了如下探究。
一、灵活采用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相关信息技术
(一)情境教学激发兴趣
情境教学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大量的实践已经证明情境教学可以良好的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教学效果。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上的教学资源,将其与自己结合教材制作的教学课件结合起来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下展开学习。关于情境的创设,教师最好是结合学生喜好构建一种探究性的情景,促使学生在这一情景中主动的思考,激发其信息技术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制作幻灯片这一内容时,首先教师可以自己制作一个相关的教学课件,如我国的校园,在课堂上展示出来,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其次,教师自己制作的幻灯片是教学样板,要尽量的细致化、完善化,展示出图、文、声、像多种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兴趣。最后,分步骤教授给学生制作要点,促使学生们可以掌握PowerPoint的制作技能,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教师可以给学生们布置课下任务,要求学生们将自己生活中的趣事、个人简介等等制作成幻灯片,并且在网络上展示出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实现了知识与技能的应用,不但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与创作中,还愉悦了身心增强了成就感。
(二)任务驱动探索新知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可以更好的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创造能力。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有助于学生探索更多的新知识与技能。
例如在学习Word时,信息技术教师就可以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要学生完成任务“校园生活”的电子板报的制作。电子板报的制作主要涉及到两部分,即画图与文字(Word),教师要先教授给学生相关的基本技能,如此才能让学生完成任务。其中在画画部分可以交给学生一些常用的菜单栏、工具箱以及颜料盒,Word部分要让学生掌握常用菜单、格式以及工具栏。这些都属于最基础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掌握这些技能,但是关于技巧部分则可以留给学生自己去探索。教师不必一一讲解,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己去摸索,这样的学习其印象更加深刻,掌握的更加牢固。
(三)问题向导式教学
问题向导式教学又称作“问题教学法”,教师在备课时需精心设计问题,引人入胜地提出问题,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帮助学生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在整个课堂中的思维一直处在被“激活”的状态。教师在课堂上先将问题引出,学生自主思考尝试解决问题,过程中教师做好引导工作,学生根据教师引导逐层解决问题,最终掌握课堂知识。问题导向式教学应用中,学生从传统的被动学习中转入主动学习中来。
例如在学习Photoshop软件时,教师将“如何制作一个精美的立方体?”问题引出,这个实例的制作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在Photoshop软件中对其图层及工具的应用能力,还有对艺术(美学)的赏析能力,学生以问题为中心,根据所学的Photoshop软件的基础知识,小组先构建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基础步骤的搭建,会用到哪些工具?会用到哪些菜单命令等等),将讨论结果列出,然后实机操作。学生在实例制作的过程中,实质是在解决教师提设的问题,并形成自主、协作学习的良好的氛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无法实现初期搭建的步骤时,教师再加以引导,最终完成“解决问题”的环节。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较其它教学模式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可以从学生的作品中看到惊人的效果,孩子们的作品不再是任务驱动教学法中千篇一律的形式,而是各具风格,充分展示了孩子们的创作创新能力。
二、利用实践教学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一)涉及操作内容在机房进行实践巩固
操作内容多数是根据教材中的理论由教师自由安排与布置任务的,然后要求学生利用课堂时间完成,用实践实现对理论知识的巩固。这一部分教学工作教师切记让学生在机房内完成,学生存在疑问可以及时请教老师,接受教师的指导。如果在课下让学生自主完成,则往往会有部分学生未重视这一作业,或对理论知识理解不透彻在完成时存在困难。实际上这种没有具体要求与限制的作业,学生们的兴趣是很高的,教师要抓住时机,在课上完成,以Windows绘图为例。理论课结束之后,要求创作彩色图画,且要打印出来进行展示,这样学生纷纷投入到创作中,激发了学习热情,也巩固了信息技术。
(二)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知识与技术的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一分部,更加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就会自主学习,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在安排部分内容让学生进行自学,自然这部分内容是符合学生认识水平的。最初阶段的自学内容要简单,且学习量小,让学生感受到自学并非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体会到自学的乐趣与成就感后可适当增加难度。
以文字处理的教学为例,首先让学生学会一些简单的、基本的编辑方式,而对于一些可修饰的操作则学生自己体会。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学生的之制作出来的结果是不同的,学生之间通过交流,掌握了更多的内容,体验了成功的乐趣,也培养了其自学能力。
结论
综上所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不但要提升学生的信息知识与信息技术,更要关注信息素养的培养。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中注意这一素养的渗透与锻炼,促使学生可以在今后的学习中灵活的应用信息技术来解决问题。以信息素养促进信息技术与知识的获得,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花晓娟.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初探[J]. 科普童话, 2019, 000(035):P.112-112.
[2]罗锋. 浅谈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J]. 文渊(高中版), 2019, 000(006):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