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教育研究室 830017
摘要:学习是一个长久的过程,如同学会学习一样,教师在教授学生基础知识能力的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学会自学,如此一来,才能够使得学习得以有效的持续,因而,对于学习的主动性亦是如此,其不仅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而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这一习惯培养的良好时期,因此,教师更加应当重视这一方面的培养,尤其对于道德与法治这一科目的学习,这是促进学生在形成正确认知以及观念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从而强化学生在这一方面建立完整的道德与法治观念。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学生学习主动性
引言:
道德法治教育的目的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思想品质、建立健全学生正确的人格、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促进学生健康的身心成长与发展,对于初中生而言,这一年龄时期的学生正是逐渐形成道德认知与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道德与法治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而在培养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教师完善并研发更具效果的教学模式,更是需要学生能够建立良好的学习意识与观念,如此一来,才能够使得这一学科的培养方向得以良好全面的发展。本文就针对于在此科目的基础上以建立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为导向,进而阐述其相关具体实施建议。
一、完善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境教学
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实际上并不是一门有趣的学科,相反其具有一定的严肃性质,那么如何使得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之中,教师则可以在课堂开始之前进行教材内容的导入,利用有趣的故事或是结合多媒体将相关内容的短视频进行播放,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能够较好地融入到课堂之中[1]。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结合这门学科的应用性特点,根据当下的时政问题结合教材内容引入到课堂之中,引发学生的参与和讨论,让学生踊跃的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而将教材的教育指标融入其中。如此一来,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提供了动力作用。
(二)开展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无疑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通过让学生之间共同探究实践的方式,进而促进学生对于问题的分析与思考总结,使得学生在沟通与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合作学习还是促进学生自行寻找答案的主要方式之一,因此,对于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也是很好的培养方式。例如,教师在进行一门课程开始之前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每位学生利用自身的资源方式去收集相关的内容资料,进而让在其所在的小组中进行分享,从中挑选出较为典型的例子对事件或是具体内容进行探讨分析,从而总结出重点部分。
(三)设置问题教学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除兴趣培养以及合作探究之外,教师还应当给予适当的引导,从而使得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具有明确的方向,通过问题的指引,在长期效果的形成下使得学生能够自主的对学习内容进行自我提问,即培养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2]。
例如,在七年级上册中学习《做情绪的主人》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则可以在备课时设置如下问题,比如,“人都有哪些情绪?”“你的情绪来源是什么?”“你能够控制你自己的情绪吗?”等等,通过结合学生自身情况作为出发点,从而引发学生积极的进行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自主的寻求其相应的答案。
二、结合生活实际与社会热点
生活是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的重要元素,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事件作为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与思考,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的事件从而建立正确的道德与法治观念,另一方面,通过对生活的相互渗透与作用,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对其日常生活中所观察到的事件形成自主的分析与思考,如此一来,对于学生自主学习更是形成的良好的效果。比如在讲解《网络生活新空间》这一课时,就可以结合具体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网络带给我们生活的改变,通过列举具体的事例让这一部分内容更清晰地呈现出来。如,网络让人们的距离更近,通过视频、语音等技术,即使远在千里也能联系到。网络还让人足不出户就能尽知天下事,这也是它带给人们生活的变化。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社会热点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关注时政与新闻的良好习惯,并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这一学科的学习意识[3]。比如有人利用网络来传播一些谣言,这是非常不正确的做法,但网络自身的虚拟性让这些人以身试法,课堂上可以整理一些类似的新闻供学生讨论,分析,让他们更全面地认识网络。
三、营造良好学习环境——师生关系
学习氛围与学习环境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条件,当学生只有在良好的环境氛围下,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对于这门课程来说,良好氛围的建设主要来源于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将学习融于课堂的内外,尤其是这门课程所教授的内容,教师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使得学生对教师更加的信任与喜爱,从而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效的帮助[4]。故教师在平时就要多和学生交流,在课前可以选择一些有趣的导入,让课堂氛围更融洽。比如在讲解《社会生活讲道德》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其当做一个话题单独列出在课前就和学生讨论,在和学生交流的时候引出这一话题,这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所以他们更有讨论的欲望,这样一来师生之间的距离就拉近了,在课堂上教师讲解具体内容时学生也会因为有了提前的思考而更容易理解内容。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任何一门学科的设置都有其主要目的所在,对于初中生而言,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仅以培养学生的知识的积累与掌握,对于学生人格的建立与培养亦是尤为关键的,这是影响学生一生的重要部分。因此,在教师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实施过程中,除以培育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以及法律意识之外,还应当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得二者之间能够良好的结合,进而提升学生道德与法治的实际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马立平.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浅谈[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9, 000(042):111.
[2]郑宏忠.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J]. 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9, 000(008):212.
[3]范朝云. 谈时事政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开展[J]. 作文成功之路(中), 2018(12):40-40.
[4]康萍.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和自主性[J]. 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 2014, 000(004):187-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