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峰
新疆乌鲁木齐市教育信息服务中心 830001
摘要:在当下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初中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高度重视。初中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学生在步入高等学府前的重要受教育阶段。因此,在初中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要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能力进行高效性的培养。在计算机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下,初中阶段的教学工作得到了有效的创新与完善,其新型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在思想认知上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一方面,新型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的提高,另一方面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是促进人才培养与建设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初中;教育教学;计算机信息化;信息技术
引言:
随着近年来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计算机信息化得到了飞速的跨越,并且应用于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中,教育教学中应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以及成为了一种常态。在初中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的个人能力与综合素质是教学前提,而教学方式与手段则是教学的核心所在。将微视频的教学手段应用于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是这一课程教学的创新形式,并且是弥补传统教学缺陷的有效途径。本文将通过对微视频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展开分析,从而使这一创新型教学手段的应用得到理论基础的巩固。
一、教学现状
在教育教学进入初中阶段,不仅象征着教育教学工作进入了重要的发展阶段,同时也意味着学生的身心发育进入了叛逆时期,因此在这一时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则显得更加艰巨和严峻[1]。在传统的初中教育教学工作中,由于教学方式的传统化,不利于学生心理上进行充分的阶段,最终造成物极必反的教学问题,一方面学生不能够通过课堂学习进行自我知识的储备与能力的提示,另一方面,教师难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叛逆心理针对性且有效的教学,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在于教师说、学生听讲。这一教学方式由于其过于死板、课堂趣味性缺失以及课堂氛围的营造不够等原因,使课堂教学的效率低下,学生的能力学习与知识储备都得不到有效的发展。在初中教学阶段,任何一科目的课堂教学中,只有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为课堂教学的开展奠定基础。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很显然难以满足这一要求,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陈旧的教学方式进行知识的教学,学生在心理上难以接受,长期得不到有效的创新与完善的情况下,则会造成教学无效与学习无效的问题,充足的教学准备与高度的教学关注最终也只会功亏一篑。
二、微视频的应用
(一)视频的有效选取
在进行初中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用微视频的教学方式对课堂进行有效的创新与质量的提高,其前提则是对视频的有效选取[2]。在计算机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下,网络中的教学资源不仅有对教学工作有利的一面,同时也有部分教学资源中存在着不合理的设计或者违规的内容等,教师在这一情况下应该对教学视频进行筛选与研究分析,保证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所应用的视频能够对课堂教学具有积极性推进作用且能够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案例一:在进行初中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计算机病毒》的章节教学。在这一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用微视频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提高,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不断提升。在进行课堂教学前,教师对课堂进行微视频的准备,这一工作需要教师对网络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找到合理的教学视频在课堂中进行应用,保证课堂质量。教师对视频的选取要针对教材内容进行,例如熊猫烧香病毒侵入后的计算机画面显示,木马病毒的侵入等视频进行合理的选取,教师可以找到网络中卡通动漫的视频来进行课堂微视频教学的应用,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和课堂氛围的渲染,最终则能够使微视频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其优良作用。
(二)切入点选择
在进行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要应用微视频教学,就必须有明确的切入点选择,才能够保证这一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的高效性,保证学生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有效掌握与提升。
教学案例二:在进行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指法练习》的章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进行微视频的准备工作。在这一阶段,教师所选取的视频要与教材紧密联系。使学生能够通过视频联系教材,从而掌握打字的指法技巧,促进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避免选取的视频过于详细和过于繁琐,而是应该对相关指法进行应用的展示,使学生通过视频进行模仿与学习,而不是对指法进行研究,脱离实际教学目标。
三、结束语
随着社会对于人才的高度要求,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成为了全面发展中的重要组成,教师应该明确与重视这一点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微视频教学法,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付婷婷. 微视频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8, 014(001):129-131.
[2]郭敬. 微视频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才智, 2020(14):193-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