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菊艳
贵州省天柱县中等职业学校
摘要:自2014年“贵州省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创新工作实施办法”以来,全省各学校开展了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让我们的民族文化得到了传承和发展。作为中职学校服装设计专业,我们秉承让学生学习专业技能,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为目的,多渠道、多方面挖掘苗侗民族服饰文化,以黔东南地区为调查对象,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索、调研、实践,将苗侗民族服饰文化引入职校课堂。
关键词:民族服饰文化 中职课堂 探索与实践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省东南部,这里是苗侗民族服饰文化集中的地方,也是中国苗族、侗族分布区域最大的一个地区,当地的民族服饰被外界称为“穿在身上的历史”。
民族服饰文化是一个民族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相结合的产物,能够折射出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经济、宗教、审美、工艺、习俗等。苗侗民族服饰是中国少数民族服饰百花园中的经典代表之一,它有丰富的款式、精美的刺绣、耀眼的银饰、高超的手工技艺和丰富的内函,但两个民族的服饰文化又各具特征。为了保护、创新、发展和传承民族文化,让学生了解并成为民族文化能手,我县根据《省教育厅、省民宗委关于在我省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民族民间文化教育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将民族文化有序的在各校范围内开展,结合自身专业实际,将苗侗民族服饰文化带进中等职业学校的校园。
一、苗侗民族服装文化的发展现状
(一)黔东南民俗风情,它承载着民族积淀和追求,是反映民族酸甜苦辣的风俗画,如苗族的苗年、游方、跳芦笙、锦鸡舞等,侗族的赶歌场、山歌、酒歌等,别具一格,展现了苗侗民族生活悠久的历史和现代生活的交流融合,但近些年来,由于打工潮影响等原因,许多民族风情已经流失,甚至逐渐消亡,如苗年,与几十年前相比,不少村寨已经不再过此节日;侗族赶歌场人数更是廖廖无几,此风俗越来越淡由于人们受现代思潮影响,观念更新,对风俗节日逐渐漠视。
(二)民族服饰是体现民族文化特色重要组成部分,台江施洞苗服饰、雷山西江苗服饰、锦鸡服饰等:坌处镇三门塘、注溪等地侗服,样式独特,精美漂亮,各具特征。如今,青少年上学穿着大众化,外出者穿流行服装,黔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许多村寨,50岁以上女人穿本民族服装的还见些,男人穿民族服装的很少,40岁以下者穿的就更少。
(三)民间歌谣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民族历史的缩影,什么样的节日,唱什么样的歌谣,穿哪样民族服装以及戴哪样配饰,都很有讲究,在这一点上苗、侗民族有不同,但又有共同之处,即在节日当天都要穿着盛装、佩戴华丽的配饰,参加赛歌节。
二、苗侗民族服饰文化在中职学校的探索
?为保护和传承苗侗族优秀的服饰文化,根据国家关于做好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的精神,将我们的民族文化发扬光大,作为中职学校服装专业有必要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对保护和传承苗侗民族服饰文化的认识。苗侗民族服饰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要充分认识它目前所处的困境,增强紧迫感、危机感、历史责任感,提高保护、传承、开展这一探索性活动,学校则是传播该文化的重要阵地。
2、把苗侗民族服饰文化作为职校服装专业重要的教学内容。天柱县是苗族、侗族聚居区,尤其是侗族人口居多,民族服饰文化底蕴深厚,民族风情浓郁,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挖掘、传承中将这些喜闻乐见的民间服装、传统手工艺、配饰等引进教学中来,使学生能够从中接受民族传统文化熏陶,了解和掌握这些技能,把学生培养成为品质优良、多才多艺的民族传承人。
3、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苗侗民族服饰文化教育教学活动。我们在着力全面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弘扬民族文化,充分利用可用资源,如在服装班组建少数民族服饰社团、民族服装小课题研究、时装走秀等形式的活动把苗侗民族服饰文化引入到服装专业建设中去,让学生投入到民族服饰的研究和实践中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感受民族服饰的美,体会其无穷的艺术的魅力,打造职业学校专业办学特色,使服装专业教学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
4、深入苗乡侗寨进行实地考察。经过初步、进一步的走村窜巷,深入调查得到可行性的研究内容。如坌处镇三门塘村的民族服饰具有独特的代表性,喜好吉祥图案,讲究色彩配合,青色无领衣,黑色裙内衬镶花边,穿自纺自织自染的侗布;与之不同的注溪服饰,用黑、青、白等色;南侗服饰区别于北侗,高贵典雅,服装有挑花、刺绣等极致手工艺,头、手、足配有精美银饰。
三、苗侗民族服饰文化在中职学校的实践
1、2015年9月成立“侗族服饰社团”,用多种形式和手段,把课堂教学的基础课学习,以社团为主的专业探究性学习,以社会实践为主的专业创造性性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向学生传授民族、民间文化,尤其是了解本苗侗民族文化,鼓励学生说民族语言、唱苗侗歌曲,大力开展校园活动、着苗装侗服,发挥苗族侗族服装传统文化在学校的主阵地作用,激发学生去爱好和传承我们的民族文化。
2、2016年8月28日至31日,组织学生到我县具有侗族民族风情的坌处镇三门塘和从江县巴沙采风,对那里的民俗、民情、民风等,进寨、进户了解,特别是多向老年人和民族传承人了解,挖掘当地侗族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服饰文化。
3、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做三组当地侗族服装和配饰。2017年3月到4月,在前期工作已准备就绪,组织学生制作苗侗民族服饰,从效果图、款式图、结构制图,都展现了一个全新的视觉过程,学生也从中学到了很多相关方面的知识,从探索、学习到实践,形成一个完整的蜕变。
3、2017年7月日组织学生到台江、雷山为期三天采风活动,对那里的苗族民俗、民情、民风等,进寨、进户了解,特别是多向老年人和民族传承人了解,挖掘当地苗族族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服饰文化,进行整理、设计、纸板,用了3个月完成了四个系列的苗族民族服饰。
4、2018年5月份到6月份在校园内全面推进苗侗民族服饰成品展示,校区走廊文化建设、“6.22”全县汇演、到各中学时装秀演出、15级服装班毕业汇报展演等,这一系列活动都是苗族侗族服饰文化进职校的见证。
参考文献:
①《黔东南苗族侗族服饰及蜡染艺术》
②《黔东南苗族侗族女性服饰文化比较研究》
③《贵州侗族服饰文化与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