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辉
深圳市宝安区流塘小学
摘要: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山水田园诗歌教学旨在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教养,并借助于田园诗温润优美的意境实现学生的审美引导,进而培育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小学阶段,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其理解能力相对以往也有了显著提升,这个时期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理解能力和浓厚的感知力,所以,这个阶段的山水田园诗教学应该更加注重“诗意”的探析,教师应该让学生多接触一些优秀田园诗,注重对诗歌意境的赏析,在价值观形成的同时,构建出学生对“诗文化”的基本认知,以提升他们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山水田园诗;教学策略
引言
核心素养下的山水田园诗教学应该是一个不断趋向于理想教育境界的动词,从教学特征来看,其更加注重“入情”、“举象”和“会意”,其关键在于让语文学习具备感性和精神,教师通过采取科学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提升学生学习田园诗的兴趣,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品味我国山水文化,沉淀其文化素养和人文品质,培育其综合素养。我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在经过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的风霜洗礼和一代代艺术家的传承和认同后,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因此,当下小学语文的山水田园诗教学不仅要注重表面字词理解,更需要掌握其蕴含的深远意境,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一、小学语文山水田园诗教学的现状
山水田园诗在形式上结构匀称、韵律优美动人,在意味上回味无穷,意境幽远,能够营造出直击心灵的氛围,给人一种感同身受的山水田园体验,让人宛如置身于优美的田园牧歌中,我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在韵律上通过对仗和平仄押韵形成了独特的诗歌形式,而在情感上也是所含甚远,囊括了众多的自然之情、山水之情等,可谓无一不涵。由此可见,山水田园诗探究在诗歌教学中占据着重大比重,通过山水诗词的意境探析,能够极大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文化素养,对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着重大意义。但就当下小学语文山水田园诗教学而言,学生对田园诗的学习兴致普遍较低,教师教学也只停留在表面的文章讲解和较为浅显的情感挖掘,一味的要求学生记忆或者背诵文章,学生自然也会不求甚解,对于了解山水田园诗的内涵兴趣寥寥,长此以往,学生将很难体会到诗词中描绘的绵长意境,只是做到了诗词教学的“形似而神离”,教学效率十分低下。此外,由于教师本身教学方式的问题,部分教师在山水田园诗教学中由于缺乏合理的教学策略,很难将学生带入到当中,过于注重诗词细节的梳理,忽略了诗词的真正人文内涵,对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极其不利。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山水田园诗教学策略
1.营造意象和意境
小学语文的山水田园诗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一些著作和名人的诗词歌赋,然而这类作品对于学生而言往往是最不愿意接触的,赏析兴趣较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则是这类作品的阅读门槛比较高,不论是在字词的积累还是意境上,都是小学生比较难以理解的。学生读不懂其中的文字语言,就更难理会其中的思想境界了,所以学生会不愿意去接触这些作品,即使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的探析质量和领悟度也会大打折扣。
因此,老师可以做一些课外活动,让学生将活动和山水田园诗阅读相互结合,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促进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前加入一些有趣的活动,在课前活动中“润物细无声”的培养出学生学习山水田园诗兴趣,活动的内容是让学生们罗列出教材中自己比较喜欢的山水田园诗歌作品,有的学生就会说“江南春”是一部值得反复推敲的作品,因为里面绵长的山水意境以及华丽的辞藻都会让人深陷其中,于是其他同学在这位同学的赞扬下,也都跟着拿起书阅读起来,这个时候学生的赏析山水田园诗兴趣就会变得相当浓厚。
2.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
山水田园诗教学应该要以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作为基础,使学生化解之前对于诗歌产生的误解,大部分学生的潜意识中都会觉得学习田园歌赋是一件相当枯燥且无趣的事情,对其印象也比较陈旧。所以语文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多接触一些山水田园诗作品,然后尽可能多的开展一些和其有关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感受到来自山水田园文化的熏陶,然后慢慢感受到这些作品的趣味,培养出他们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比如班级可以组织开展一次山水田园诗朗诵大赛,以加深学生对于诗文化的理解,并让他们能够在朗诵练习中升华自己的道德情感,深刻感受到作者笔下优美的大自然,其内心和精神都会在这一刻得到升华,无形中培育学生的审美意识和人文素养。
3.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教学资源
山水田园诗学习更倾向于是一种终身性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大自然的熏陶,所以,教师需要将“诗意”融入到教学中,并作为施教者的核心教学目目标,所以,教学老师应该要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教学资源,真切的发挥好这些资源的作用,让学生能够从这些教材中能够对山水田园诗有一个较好的了解。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优秀的山水田园诗词,值得学生反复阅读和赏析,比如在学习“望天门山”这篇古诗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其中的意蕴美,诗中不但有优美的图像美,还有意境美,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讲解,把“天门”“楚江”“碧水”这些画面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真切的感受到这些画面带来的意境,这种篇章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都有很好的烘托作用,老师可以在教学时有意的透露出一些山水文化知识,从学生不仅从知识层面还有思想层面加强他们的文化体验,提其文化素养。
4.遵循山水田园诗的基本原理,采取有效的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山水田园诗的鉴赏需要把握诗歌教学的规律,著名诗人余光中曾说过:“诗人内在之意诉之乎外在之象。”从表达的角度而言,田园诗鉴赏需要对语文文字所发出信息形成刺激,进而有效触发学生的感知积累,将自身情感带入到诗歌当中,进而实现“意”和“言”之间的自由切换,进而具备大量的田园诗鉴赏积淀,其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例如对于同一流派、统一风格的山水诗歌探究,教师除去自身引导示范之外,还需要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生成感悟,无形中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
三、总结
总之,山水田园诗是一种优美却简洁的语言,只言片语就能描绘出作者内心深处蕴含的丰富感情,以及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具有极大的艺术价值,而由于小学生的文学素养较低,对于山水田园诗的鉴赏还存在较大的抵触心理,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引领作用,做好课前导入、在课中或者课外开展相应的山水田园诗朗诵活动,为学生创建出一个学习山水诗歌、探析诗歌的氛围,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诗歌素养和人文精神,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林集香. 语文教材中的王维山水诗教学[D].上海师范大学,2016.
[2]徐雯.意象视角下的小学古诗词教学——以山水田园题材为例[J].青春岁月,2019(03):166-167.
[3]田静.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类别及其审美意义——以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为对象[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7,31(04):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