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晓婷
昆山市实验小学 215300
摘要:信息技术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小学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教育人员也已经意识到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重要性。但小学生年龄较小,对外界事物好奇,他们喜欢能够吸引他们兴趣的新鲜事物。但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形式较为枯燥死板,难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因此文章重点研究小学时期信息技术课程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策略,希望能够通过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实现课堂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学习兴趣;培养策略
信息技术课程在小学时期一直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很多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提高效率都会采用兴趣激发的教学形式,通过对课程内容合理的规划与整合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自主性来实现它们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文章在分析了小学信息技术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小学信息技术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策略,希望能够帮助教师实现授课方法的创新,以激趣为原则全面开发创新性的授课方法,构建新形态的课堂环境,实现高效课堂合理化构建。
一、小学信息技术特点
(一)基础性
基础性是指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它在培养信息技术人才方面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学生接触信息技术的第一站,对从小培养起学生信息技术的掌握能力和专业的素质有一定的帮助。而近年来各大软件硬件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断加快,信息技术对于未来社会发展来说起到了主导作用,所以在这一时期小学生必须意识到掌握信息技术相关技能与操作技术的重要性。
(二)应用性
应用性是指本身信息技术就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掌握了基本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具备实际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要让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信息技术来熟练的搜索、筛选、鉴别以及使用,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相关问题
(三)整合性
整合性是指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事实上是数学、文学、美学、哲学等多学科的统一,它无法脱离其它学科独立存在,所以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要做好相关的有效整合。
(四)趣味性
趣味性也是小学信息技术的一项重要特征,小学时期正处于一个人心智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孩子们活泼好动,采用趣味教学的形式能够取得较好的课堂效果,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程学习过程当中。从小培养起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对今后打下计算机学习的相关基础有一定的作用,所以作为教师必须要培养起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
(一)简化教学过程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当中,可以通过简化教学过程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时期开展信息技术课程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做教学内容的重组,在培养起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做信息技术相关原理的讲解,将兴趣培养的理念融入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简化流程,比如说对于PPT的教学中,学生对于PPT的兴趣普遍较高,做好这一方面的讲解能够为今后动画制作等打下一定的基础。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理论水平,做教学内容的科学调整。对于学生事先没有接触过的部分可以适当的运用教材中的一些案例,向学生讲解运用计算机语言书写之前学习过的公式再次打下基础,让学生明确相关知识点,再逐步增加教学难度。使学生对于编程有更加清晰直观的认知,这也能够较好的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兴趣。
(二)运用任务驱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多个环节穿插不同的任务,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被一个个任务目标所吸引,愿意主动的探究与学习。而任务驱动需要教师科学的进行课程设计,安排好合理的教学任务。所以必须要对于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深入的理解,在明确自身教学目标、教学策略以及教材内容体系的基础上考虑到学生的吸收理解能力和可接受程度来安排适宜的任务驱动。
(三)联系生活实际
本身信息技术学科就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且存在着大量的术语,而小学时期初步接触信息技术对于这些术语是难以理解的。而以往教师会采用死记硬背的形式,这种起到的效果并不好。教师可以在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现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引导,让学生更为细致的观察和思考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在教学课堂中引入生活相关的题材,才能实现学生对知识点的更好理解与吸收。要保证信息技术课堂与新课标理念相一致,教师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明白信息技术同生活的息息相关。比如说为了加深学生对输入和输出这一概念可以采用比喻手法的形式做知识点的讲解,将人体与电子设备有效联系,让学生注意力得到集中,然后教师讲解:“如果以人体比做电子设备,那么眼睛、耳朵是接受外界信息的也就是输入的过程。嘴巴和手写则可以理解为是向外输出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学生对于输入和输出这一知识点就会有更为形象的理解,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一定的作用。
(四)借助多媒体优势,强化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自身的特征,从视觉与听觉方面来使学生投入到信息技术课堂当中。比如说,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视频动画,适当的讲解这些视频动画的制作方法。又或者在进行打字、绘画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金山打字、画图等一些趣味性游戏软件的形式,通过小组比赛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打字技巧。也可以运用画图的软件,教师向学生示范,让学生感受到绘画的乐趣,使课堂氛围得以提升。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创新,也可以有几个同学共同完成,将创作好的作品上传到大屏幕展现给同学,能够让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充满兴趣,点燃学习热情。这既帮学生了解了技术知识,也缓解了学生的疲惫,吸引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意识到信息技术同自己生活的相关性,愿意积极主动的投入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当中。而且运用多媒体的形式还能够从侧面使学生的视野得到扩宽,信息技术水平得以提升。
(五)搭建展示舞台,增强学生成就感
教师可以通过搭建展示舞台的形式迎合小学生渴望受到他人认可与表扬的心理,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多赞扬学生,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与学习的自信心,比如说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任务驱动的形式,制定一环接着一环的特定任务,让学生感受到不断突破自我,完成任务的乐趣,喜爱信息技术课程。比如说就图片的拼接与整合这一知识进行讲解时,可以采用展示的形式将学生的作品在多媒体屏幕中展现出来让全班同学欣赏,并适当的予以表扬,通过投票评选的形式选出最佳的作品,颁发物质奖励或是予以技术小能手的称号,让学生感受到被表扬的荣耀与自豪,也愿意更加积极的参加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当中。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能够为学生今后计算机操作能力打下基础,所以教师应该注重小学信息技术课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简化教学过程,运用任务驱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结合生活实际接触多媒体优势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搭建展示舞台,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在兴趣的激励下,让小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信息技术课堂当中,提升整体学习效果,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尽情的展现自我、提升技能。
参考文献
[1]臧雷.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考试与评价,2020(06):24.
[2]冯素英.小学信息技术课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读写算,2020(15):145.
[3]包亚东.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2020(36):119-120.
陶晓婷(1991年)、女、汉族、江苏昆山、本科、昆山市实验小学、215300、中小学二级、信息技术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