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素芹
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 山东滨州 256600
摘要:在当前时代发展形势下,许多学校开始将研学旅行纳入综合实践课程体系。但是,研学旅行的实践课程体系尚未不够成熟,因此,一些学校的研学旅行课程,就存在着课程设计与实际相脱节或是课程实践目标不明确等问题。基于此,本文从我国研学旅行课程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实践发展状况入手,结合凸显的具体问题提出应对建议,为研学旅行课程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背景;综合实践;研学旅行;发展策略
前言:
自2016年11月,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认证了研学旅行的重要性;紧接着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制度和政策,积极推进研学旅行课程的实施,不少学校将研学旅行课程纳入学校课程进行实践落实。但是,在研学旅行实践课程具体落实的过程中,依据研究性的学习目的和体验性的学习活动展开切实的研学旅行实践时,许多学校出于安全考虑,同时实际推行主要依赖于校方等因素,使研学旅行实践课程的开发浅层化,难以发挥出真实的实践应用价值。
一、目前我国研学旅行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积极性不高,研学旅行沦为摆设
学校是助推研学旅行实践课程发展与落实的主体,也是该课程最主要的组织规划方。研学旅行实践课程实践过程中面临的最重要得问题就是学生安全问题,而安全问题恰恰是学校管理中承担的最主要责任。因此,许多学校开设研学旅行实践课程都较为保守,比较担心学生在参与研学旅行的实践课程时发生不可控意外事件。所以,不仅是学校的相关管理部门,上到校长,下到家长,都高度重视,对于研学旅行需要承担的风险都向最大化避免,就造成了研学旅行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束手束脚。即使一些学校安排研学旅行实践课程,也会选择相对保守,本地区较近的地方,小范围内进行具体参与,对于学生的真实教育见效甚微。
(二)社会参与度不高,研学旅行产品单一
在我国目前的研学旅行实践课程落实中,大部分的研学旅行市场都没有发展起对应的研学旅行产品,为学生与教师提供服务的具体设计相对缺乏。这一现象直接导致了现有研学旅行产品相对单一,没有实际利用的针对性,存在笼统模糊的现象。同时,最为明显的一点是研学旅行的产品只会在常规化研学功能上进行基础设计,而没有更加深层的发散探究活动。甚至是一些研学旅行的高级市场更多的将“研学旅行”放在与自身利益相关的“旅”,而非对学生有益的“学”,直接造成研学旅行的实际内容过于表象,教导价值不高。
(三)政府引导力不足,研学旅行机制缺失
当地的一些教育部门或者教育机构对于研学旅行在政府出台了合理合规的政策法规后,结合本地资源优势和学校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践课程。然而,一些相关的职能部门对于研学旅行相关的政策理论,或者是课程设计与评价机制都缺乏样本性实际研究,简单的以主观化思考为主要落脚点进行研学旅行机制的引导与制定。直接间接的导致了我国一些地区研学旅行发展不符合实际,不贴近需求,甚至发展的程度参差不齐,形成不了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的网络化资源切实共享,因此没有实效的各地合力,也难以形成正式化的研学旅行实践发展体系。
二、优化“互联网+”背景下综合实践研学旅行发展的具体策略
(一)建立机制,保障研学旅行平稳运行
1.学校将研学旅行纳入综合实践课程
学校要想将研学旅行实践课程切实落到实处,并发挥其实际的教育引导价值,首先需要改变传统的引入思想与吸纳理念。以研学旅行的“核”为基,展开研学旅行的具体育人导向设计,以综合化的教育实践目标指引,确定出该研学旅行实践课程到底教什么?研什么?学什么?使研学旅行综合实践课程的教育目标更加清楚,这样一来,随之确定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也更加具有针对性与时效性。
加之互联网近年来的迅猛发展,将互联网技术与研学旅行课程进行结合渗透,就可以二者兼容,增效减负。
2.政府的相关部门多方联动助推研学旅行的发展
要想使研学旅行实践课程可以切实且真实的推进实施,最离不开的还是要属当地教育管理部门的干预与引导。由实际的教育管理部门针对研学旅行的现实主题开展有计划、有目的、有措施的研学旅行实际活动时,管理部门可以在学校主导的同时对其活动进行监督与辅助帮助。不仅可以实现学习与旅行高效结合的学旅双赢,还可以切实的带动一些研学旅行研究工作者的实际参与。在现如今的“互联网+”融合背景下,研学旅行不仅可以在实际学习深度上进行资料扩充,还可以在实际的学习广度上进行合理的提前了解与学习完毕之后的多元补充,将互联网的融合价值得到实效体现。
3.建立研学旅行发展的安全机制
“安全问题”是开展研学旅行并保证后续研学旅行活动顺利开展的“根”,也是在实际的研学旅行实践过程中一直与过程发展相对应的变动性主要问题。因此,开展切实的研学旅行实践活动,首先需要学校作为研学旅行的受邀组织者,建立起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将每个环节中的管理问题细致模拟,优化考量。其次,在参与实施研学旅行之前,由责任教师负责多次对学生进行有关安全意识的教育,让学生的安全意识不断深化,始终牢记。
(二)加强研学旅行发展的多元产品开发
研学旅行实践课程随着学生年龄的不同,可实践的范围与实践的时间也会不同。因此,在优化“互联网+”背景下的研学旅行实际成效的具体过程中。除了由学校方面承担首要的主导责任。一些与研学旅行相关的行业或者说市场,也需要在具体的研学旅行过程中加强自身的同步发展。如研学旅行相关产品的分层分类开发。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需要设计不同的研学旅行产品,以当下的智能手机app为主,设计出与学生实际年龄相符的应用类辅助软件是可以有效结合的主要方式之一。而除了产品的分类分层之外,学生可实践范围的确定与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分类的划分与安排,以此保证学生参与研学旅行实践活动可以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三)加强学校研学旅行实践发展的队伍建设
1.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在我国,目前大部分的学科教师对于研学旅行的实施都相对概念化,也缺乏一些户外的专业管理技能。因此,要想提升研学旅行实践课程的实际质量,也需要针对教师队伍进行合理的组织建设。在具体的培训活动中让责任教师针对外出的食宿安排、路线设计等具体环节展开详细的培训练习与模拟演练,从而保证研学旅行落实的准备充足性。
2.加强评价队伍的建设
当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一系列的研学旅行实践活动后,需要由教师、学生以及专门的研学旅行质量反馈部门进行研学旅行的综合评价整理。教师主要从带队反思上进行实例分析。学生从自我感受进行感悟反馈。然后由具体的负责人进行数据的统一性整合,以期从旁观者视角进行研学旅行发展质量评估的客观评价。这样一来,三位一体的评价互动,不仅可以让学生家长放心,还可以通过实际的教学数据反馈让学生的课程学习更加专注,教师的教学计划更加灵活。
结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学校注重研学旅行综合实践发展成效。不仅需要将优化过的课程教学体系深度完善,真正意义上的放手去做。还需要由当地的相关政府部门进行切实的助推与支持,为研学旅行的整体性发展与当地的研学旅行品牌打造付出行动。建立起“以人为本”、“以学习为中心”的过程性实践教育课,以此发挥研学旅行综合课程的实际效用,帮助学生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王宁.“互联网+”背景下研学旅行发展路径及对策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0(08):131-133.
[2]高金芳.基于“互联网+”背景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项目研究[J].福建茶叶,2019,41(02):104-105.
[3]曲小毅,黑岚.试论研学旅行课程信息平台开发的要点[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34(12):88-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