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霞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
摘要:生物作为高中重点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密切跟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了培养具备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的人才,高中生物教师必须对核心素养加以重视。由于在高中阶段,学生形成的核心素养对其学习思考能力、行为方式、乃至一生的发展轨迹都具有重要意义。所以高中教师更要关注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形成与发展。只有树立良好的“生命观念”,学生才能摆脱书本知识的片面、苍白的束缚,进行更生动系统的高层次学习,获得更好更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生命观念 高中生物 培养策略 浅谈
“生命观念”是2017年版课程标准中最具生物学特征的核心素养。尽管“生命观念”是一种高度抽象的概括,但它是是对大量生命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的概括,是经过实践验证的观点和方法,包括结构与功能观、物质与能量观、演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这些观点与高中生物教材内容息息相关,在教材中处处渗透反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紧密结合教材,授课时适当渗透涉及生命观念,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生命的现象、规律、本质,并潜移默化中形成一种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价值观。以下教学中的一些案例说明了如何渗透生命的概念。
一、生命观念
生命的概念不能生动具体地表达,它是客观存在的。它主要是对生命现象生命特征、关系的描述。生命观念的概念是源于人们的经历通过知识的获取改良得知,这个概念使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学中所发生的事件和现象。生命观念也是一种思维方式,使高中学生能够加深对生物学核心素养的理解。生命观念与其他核心素养不同,它是其他概念的总结。高中学生学习生物学时,可以通过对教材相关概念的理解来形成生命观念。生命观念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探索生物活动规律的过程中保持清晰的认知,并且学生还可以以此认知来解决许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
二、生命观念的培养策略
(一)加强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
在高中生物课堂上,教师要督促学生养成自主探究能力,还要进行合作教学。加强学生的探究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习惯,在解决生物问题时也会更简单。另外,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态度,让他们养成积极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习惯。合作探究教学的基础是学生分工学习,然后进行合作交流。除此之外,教师还必须与学生保持有效的沟通,对学生的学习条件有必要的了解,然后制定教学方法以提高生物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在高中的生物学课堂中,研究是生物学教学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生物课程的基础。例如,在课堂上,当讲到“分子和细胞”时,教师要紧密的结合教材,由浅入深地渗透生命意识,可以从最简单的生命单元——单细胞的详解,循序渐进地过渡到高层次细胞的讲解,然后涉及教材或课后到一些较难的思考问题,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互相交流想法,不仅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培养了积极的合作意识。
(二)拓展生物的教学场景
要想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教师必须实施情景教学。因为这种方法在实践中可操作性强,深受广大高中学生喜爱。情景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摆脱枯燥的课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积极投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另外,情景教学要求教师要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因此对教师自身素养的要求也较高。例如,在教学“光合作用”时,针对长时间的潮湿天气对农作物的影响这个问题,可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根据理论知识,即光合作用主要是由二氧化碳、太阳光及温度等因素决定的来解释。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大家有没有思考过,农民在种植农作物的时候为什么要施肥呢?不施肥会怎么样呢?还有课本上提到的“合理密植”是什么原理呢”是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情景教学方法,在具体的情景中,可以为学生点明思考的方向,提供有针对性且有效的指导,强化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方面取得更好的发展。另外,教师在授课时不能只讲解课本上的知识,还要拓展课外知识,将两者相结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物核心素养。
(三)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检验真理的途径只有一个,就是实践。在高中生物课堂上,学生如果只看重课本上的知识,死记硬背,在学习生物时,就会感觉非常困难。大自然中的生物是丰富多样的。在实际生活中接触这些生物,对学生理解生物知识有很大帮助。为了利用好这种方法,学校必须开展实验教学,让学生通过实践更好地理解课本上的知识。在实验课上,学生可以自己动手操作,从而对生命观念产生更清楚的认识。例如,在教学“维持生物pH稳定”,开展课堂实验教学,让学生通过实践更好地理解课本上的知识。在实验实践课上,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从而对生命观念产生更清楚的认识。例如,在教学“维持生物pH稳定的机制和内部环境内稳态的重要性”时,教师可以开展实验教学,让学生自主预习教材后,提出维持生物pH稳定的机制的假设、并设计具体可行的实验方案去验证他们的假设,教师要做好观察者、引导者、勘误者的角色,让学生直观清楚地认识到这堂课内容的重要性,深入了解“稳态与平衡观”,理解生命系统的奥秘。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要起到引导作用,让学生从宏观、微观的角度对生命观念形成更直观更深入的理解,感受大自然中的生命,揭示原本看似自然的物体也具有操作性、启发性,丰富活跃学生的思维,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生物学教学是中学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门学科。尽管它在高中考试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小,但作为自然学科,它是一门实用且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教师通过紧密结合教材,探讨得出教学新方法,让学生树立良好的生命意识,切实培养并加强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于细微之处对高中学生进行引导教育,鼓励学生在生物学习中勤于思考,培养高层次思考型人才这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高中生物教学应该达到的目标所在。
参考文献:
[1]李巧芸.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中“生命观念”的渗透[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3):129.
[2]杨玲,杨友联.指向生命观念建构的高中生物学教学设计与实践——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为例[J].科教导刊(上旬刊),2020(08):156-157.
[3]涂锦华.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培养中“生命观念”的渗透[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