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颖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马场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摘 要】: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是识字的主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综合训练,提高听说读写能力。阅读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和素质,与获取知识、提高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都有密切联系。
【关键词】 阅读教学 阅读氛围 阅读方法 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是识字的主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综合训练,提高听说读写能力。阅读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和素质,与获取知识、提高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都有密切联系。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激发学习兴趣,调动阅读的动力
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中,应精心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或转换文本形式,或实现师生互动,让学生在愉快、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开展阅读学习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1、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兴趣:
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台湾蝴蝶甲天下》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各样蝴蝶飞舞的动画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群可爱的蝴蝶朋友,然后出示蝴蝶飞舞的图片,把它们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顿时被激起。在学习课文内容时,让学生感受“200多万只蝴蝶成群结队在树木花丛间、山石溪水畔翩翩起舞,犹如片片彩霞在空中飘动。游人来到这里,仿佛进入了神秘的仙境,顿时感到目不暇接,心旷神怡”.的境界时,我又采用了播放录像的情景教学,学生很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像,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2、努力为学生营造轻松快乐的阅读氛围
“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 课堂阅读教学,让学生在没有任何“学习目标”负担的情况下去畅饮语文美酒,让其醉在其中,乐在其中。
阅读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去实现教学目标?新的课堂教学观认为教师不要在一开始就“示标”。因为教学一开始就“示标”,会在一定程度上“框定”学生阅读的思维视野,不利于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样来说,这一堂课阅读文本要学到或者学会哪些东西,学生是“醉”着的,因而他们各个维度的思维都是积极的开放的。然而不“示标”,也决不是语文的课堂教学就“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的目标意识必须是明确的。如此,教师是“醒”着的。
当学生兴味盎然士气激昂地在语文的河流中漂流搏击时,学生或许不知道他们究竟驰向哪里,泊到何处,然而教师是清楚的。教师就像一位高明又高超的梢工,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关键时刻只需轻轻一篙,就将学生的思维之舟拨上了“正道”!
3、创设开放情境:阅读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口头读的活动,而是来自心灵的活动。为此,我们根据内容的不同,让学生画一画,说一说,唱一唱,如在阅读何其芳的《秋天》一诗时,我们采用了让学生根据诗的意境绘出一幅自己想像的图,结果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都发挥自己的想像,勾勒出了自己意念中的图画,有的学生表现了农家的丰收,有的学生表现了霜晨的凄冷,少女的思念……使其身临其境,迫不及待地想说,其个性感受,在不自然状态下迸发出来,且带着真实、带着自我,带着个性。
二、教给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1. 引导学生掌握各种阅读的方法 阅读有范读、领读、讲读、朗读、默读、背诵等。范读是给学生阅读做示范,激发学生的摹仿兴趣。我读好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喜欢读了,就会读了。背诵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背诵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感受和理解,积累语言材料,提高读写能力和发展记忆力。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文章的长短可以采用整体背诵(如诗歌、短文)和分步背诵(长的课文),调动学生背书的积极性。通过教给阅读方法,运用阅读比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强化了学生良好的范文背诵习惯,锻炼了他们的记忆力,并逐步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水平。
2. 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技巧 要指导学生变换方法阅读,并从阅读中不仅养成眼到、口到、心到的基本方法,还要培养学生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点、画、记的习惯。要求学生从小形成认真读书的习惯,做到在读中求知,在读中求解,逐渐养成初读-细读-深读-熟读的好习惯。让他们在阅读中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新词,理解作者的思路、写作方法和课文中心,借鉴写作技巧,还可以指导学生速读-回读-精读-背诵。如文章较长,可采用先“速读”,大概了解主要人物和事件,再根据课后的作业或老师的提问进行“回读”,反复阅读疑难部分,从中找出答案。文章中写得精彩的段落,让学生仔细阅读,反复地“精读”,并从中读出味道,读出自己的感受。
3. 准确掌握精读课的教学方法 集中识字后的阅读教材是按单元分组的形式编写的。教学时要抓住本单元本组的训练重点,以精读带略读,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有重点地、有计划地训练学生,逐步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因此,要用主要精力上好精读课,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 善用阅读评价,培养阅读能力
完善阅读能力的评价机制。学校要建立有效的阅读评价体系,让学生的阅读活动一直处于积极快乐的状态。让学生在阅读方面时时感受到老师的表扬。并且要积极引导,适时激励把小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调动起来。
1. 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以学校或班级为单位,开展“古诗朗诵会”、“课本外的故事比赛”、“童话化装表演会”、文艺节目会演”、“小小读书讨论会”、“课本剧比赛”、“名人的读书格言接力赛”、“我的读书方法”及出墙报、展览读书笔记等课外阅读扩展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给阅读方法,总结读书成果,交流读书心得和经验。
2. 家校配合引导学生坚持读书 广大教师和家长应互相配合,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使学生善读书,增强课外阅读积累。在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他们做到:一是定书。要阅读的书一旦选定,就一定要读完,千万不可半途而废。二是定时。针对学生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选择读书的时间,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是要定量。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制定出一个读书计划,并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课外阅读关键在于坚持,教师及家长要经常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执行情况,督促学生完成阅读任务。
总之,阅读是一扇窗,透过它就能看见整个世界;阅读是一盏灯,点亮它就能照亮心灵;阅读还是一根接力棒,它让人类香火绵延,永世传承。只要感悟到阅读其实是心灵的体验,那么阅读教学就会开辟出新天地,在语文教学这片神奇的园地中也会结出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