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贤
辽宁省北票市特殊教育学校
【摘 要】智障儿童是未来社会的组成部分,为了他们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只有通过教育训练,来克服特殊儿童在学习、生活上的困难,学会最基本的生活劳动技能,以缩小他们与正常儿童的差别,为他们参与社会生活创造必要的条件。
【关键词】特殊教育;智障学生;适应能力
智障儿童是未来社会的组成部分,为了他们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只有通过教育训练,来克服特殊儿童在学习、生活上的困难,学会最基本的生活劳动技能,以缩小他们与正常儿童的差别,为他们参与社会生活创造必要的条件。让智障儿童通过一系列有计划有目的的训练,学会生活自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今后的生活中少依赖或不依赖他人,使之成为独立或半独立的社会成员,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我们特殊教育学校应有的贡献。笔者认为,要想培养智障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力分析。
一、帮助智障学生掌握生活技巧
生活技能的掌握需要与真实具体的生活场景相结合,而在学校教育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不可能把各种生活场景真实地再现出来,这是以往教学中最难突破的问题,也是培养学生生活适应能力所面临的重大困难。有了多媒体,这一问题便迎刃而解。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强大的综合分析与影像功能,将各种生活场景形象而直观地再现于学生眼前,这样更能够让学生如同置身其中,更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与技巧。如购物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为了让学生能够产生身临其间之感,我们便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动态效果来为学生营造一个超市购物的真实情景,让学生随同教师一起走进超市,一起来亲身体验购物。我将整个购物过程分解成几个片断,“走进超市——挑选商品——结账——走出超市完成购物”,将这些片断逐一展现给学生。清晰的画面、形象的人物与熟悉的场景,这样更具亲和力与吸引力,大大增强了教学的亲切感与熟悉度,学生自然会产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视频所展现的是真实的购物情景,这样更能唤起学生相关的生活阅历,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进而使学生真正地学会购物,逐渐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
二、培养智障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智障学生虽然在智力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他们极具模仿能力,尤其是与他们接触最多的教师,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正所谓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教。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采用示范教学,加强教师的亲身示范,让学生在不断的模仿中来更好地掌握生活技能。
如关于吃饭,我们先要让学生认识筷子、碗、勺子、盆、盘子等,并详细讲解各自的用途。对于筷子、碗、勺子的具体用法,我采用亲身示范,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如何使用,并让学生走上讲台,让学生现场进行碗筷的使用,评出做得好的学生,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这样更能强化学生的成就感,同时这对于其他学生来说也是一种鞭策与激励,可以使其他学生以此为榜样,进行不断地效仿,进而提高自身生活自理能力。同时要发挥教师的言传身教作用,不仅在课堂上要亲身示范,在现实生活中也要做好学生的表率。如教给学生碗筷的正确使用方法,那么教师在就餐时也要正确运用,这样知行同一,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反,如果教师在课上所讲与现实生活中所做不一致,就会对学生产生误导和错误的认识,不知道是要坚持教师所说的还是所做的,这样非常不利于学生基本生活技能的掌握。因此,我们要以现实生活中每一个细节来影响学生,带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从而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卫生习惯,能更好地进行自我生活。
三、在表扬中展开训练活动
针对智障儿童也如同常人一样喜爱听人表扬,厌恶批评的特点,我们在训练过程中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肯定。但由于智障儿童对语言的实际含义不是能很准确地理解,因此在表扬过程中,一味地用枯燥的语言表扬,所起到的作用不是很大。这些孩子对于食物的兴趣是最高的,可以利用食物作为奖励品适时给予孩子们奖励,有时也可以将奖品提升为红花,五角星,最终过度到简短语言表扬。在表扬时,我们从对某一步骤的表扬,过渡到几个步骤的肯定,最终到达完整步骤的奖励,使激励机制更贴近智障儿童的心理需求,服务于促进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这一根本目的。
四、验收竞赛,反复练习,巩固提高。
我根据本班学生特点设置了几个竞赛项目,如系鞋带、穿衣服等项目。通过比赛,增强了学生的荣誉感。学生为了取得好的名次,就会自觉地强化练习。而验收合格后,也就尝到了成功的喜悦。通过记录下来的情况,我们对学生进行横向比较,一看这个内容中哪个学生需要补课,一目了然。再进行纵向比较,这个学生的哪一方面比较弱,也非常清楚。我根据智障儿童遗忘快的特点,不断地反复训练,这是巩固和提高的有效方法。反复训练的途径主要有三条:即对能力差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个别强化;渗透各科反复交叉练习;要求把学到的本领运用于日常生活。
在一次活动课上,我们班进行了穿有拉链外套的比赛。比赛时同学们拿住衣服的领子,把两只手穿进袖子里,拉上拉链,拉好领子和袖子就算穿好了。评判时要让学生说说谁穿得最快,穿得最好,指出小朋友穿得不好的地方,让他们再穿一遍。我们分了几个小组和几次的比赛,先是男同学和男同学,女同学和女同学之间的比赛,再是差不多水平的同学之间的比赛。这样一来,每个人都进行了多次的比赛,练习了穿衣的方法,熟练了穿衣的过程。经过多次地比赛,有几个同学得了几次第一名,所以兴趣很高,表示还要和谁比一比。通过这样的竞赛,使学生得到了反复地练习,在反复中得到提高。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智障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强化教育与训练,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可以提高的,而且效果是极显著的。班里有个叫王晓宇同学在班里的系鞋带比赛中获得最快最熟练奖。就连连经常去男厕所的一位女同学也改掉了坏习惯,知道自己是女的,乖乖地上女厕所了。而现在吃饭时,大部分小朋友已不用老师的提醒,习惯性地在饭前饭后洗手,洗餐具,并且放好饭盒后马上整理桌子。
总之,智障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需要我们格外的关心与爱护,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与精力,我们要有足够的细心、耐心、恒心与爱心,要有长期的思想准备,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智障学生的生活能力,为学生的生活与生存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