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岷晶
福州教育学院附中 (福建省福州市350002)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教育体制的不断更新改革,全面提倡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语文教育是我们必不可缺少的及其重要的一部分,作为我国传统的教学学科,语文教学贯穿我们每个民族生的受教育生涯。而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民族生正确的语文素养及正确的道德认知,此学科不仅仅教授的是语文知识,同时还培养民族生更加全面的发展,养成个性化人格和全面素质的人才。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通过艺术教育的有机渗透,教会民族生知识的同时促进民族生的德育发展。针对于民族生来说,他们具有超强的艺术素养,但由于视野有限,使得艺术素养提升较慢。而且民族生的语言能力较为薄弱,在学习语文学科时具有一定的难度。本文通过自身教师经验,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通过艺术教育促进民族生德育成长提一些研究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艺术教育;德育成长;教学策略
语文的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的科目特点中人文性是基本特点之一,在语文教学中充分渗透艺术教育,在学习基本的课本知识之余让民族生提高自身的艺术审美和水平,通过不同的教学形式去提高民族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让他们通过多彩多样学习方式来不断促进自身的个性发展[1]。教师充分的贯彻当代素质教育体制下面向全体民族生,充分全面的发展民族生让民族生成为独立的个体,利用艺术教育充分的挖掘教学内容的潜力,从传统的教学内容中提炼不一样的教学内容,因势而利的引导着来促进德育成长。
一、从语文中提高音乐素养,养成较好的艺术细胞
针对于民族生来说,本身的特点是能歌善舞。但由于只在本土生长,造成了眼界的局限性。对其他民族的艺术特点熟悉较少,而且由于自己语言能力的局限性,在学习语文学科时,会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语文时,可以针对民族生的具体特点来创新教学方法。教师通过网络上搜集一些音源影像等动态的资料,让民族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文章的感情,通过配乐和朗读声去把握文章的主旨和情感走向,让民族生更为容易理解,加深影响。还可以寻找与本文相匹配的视频或者文章背景介绍或者教师以身作则来演绎文章,这样激发民族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让民族生通过眼睛耳朵来去了解,又让民族生更好的在语文教学中学到不同的艺术知识,让民族生通过主观意识来接收知识从而更好地内化于心,从而创设较好的学习环境。
比如说,教师在教授七年级《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先让民族生们进行课前预习,简单通读,教师可以找一些背景音乐,让民族生感受文章的情感走向。等民族生们熟读课文后,教师可以播放本篇文章的音乐版本。这样一来,民族生们跟着优美的音乐旋律不自主的就会跟着哼唱,逐渐的将课本内容熟记于心,最后达到熟背掌握。这样一种通过音乐的学习形式,很轻松的将语文古诗和音乐结合起来,让语文充满律动,让音乐充满诗意。
极大的提高民族生的参与度,调动民族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与艺术的结合极大地帮助民族生们将语文重难点知识简易化,现代音乐和传统诗词两者相结合创造出一种新的艺术,引导民族生对古代诗集产生兴趣,从而促进民族生德育成长。
二、生活实际是艺术渗入语文教学的桥梁
语文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门基础学科,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与语文密不可分。而艺术同样来源于生活,生活给予艺术灵感来源。初中生的思维比较活跃,个体思维形成的不够完善,所以面对枯燥的课文可能民族生无法全身心的投入进去,因此,教师在教授一些课文时可以尽可能的和生活联系起来,让民族生产生知识的亲近,会很好的将民族生的语文兴趣提高。教师还可以在联系生活实际时让民族生们积极地参与进来,从而提高一定程度民族生的拓展知识,让民族生全面发展。
例如,在学习八年级的语文课本中《云南的歌会》这一节课文时,教师就可以给民族生普及更多的民族文化,让民族生掌握更多的传统知识,拓展民族生的知识范围。教师可以先让民族生们进行预习,对文章中的歌会进行提前了解,让民族生去搜集一些关于云南的的一些传统节日及文化进行整理,教师利用课上的环节请同学进行展示。然后,教师进行展示,整理出课文中云南歌会与我们平时接触地歌会有什么不同点,然后教室寻找一些歌会的歌曲和现场视频来进行播放,让民族生们更为直观的感受到云南歌会的壮观和震撼,从而让民族生在这些传统节日中加深对少数民族的尊敬与敬仰,促进民族团结从而推进民族生的德育成长。
三、运用特定的艺术形式,让艺术教育更好深入到语文教学
语文不仅仅只是局限于课本知识中的古今通史,而是包括很多的艺术形式。我们可以通过引入摄影技术来去更加深刻的了解语文,可以通过绘画艺术去探索民族生心中的角色想象,还可以通过戏剧表演形势来去了解课文人物角色的特点,这样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来让语文充满活力。
例如,在学习《安塞腰鼓》时,它来源于延安安塞县,它的粗犷、雄浑、动力十足的风格与当地自然环境、地理风貌、民风民情等浑然一体,不可分离。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表演,来让民族生感受安塞腰鼓的别样风格。而且,教师可以以《观舞记》作为补充。《观舞记》是一首印度风格的舞蹈,需要民族生对印度文化有一定的了解。那么,教师就可以通过演绎的方式,让民族生对这篇文章有一个细致的理解。这些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以语文知识为依托,更好的拉近了民族生与艺术的关系,可以培养民族生更多的艺术细胞,为民族生埋下艺术的种子,让艺术教育在语文教学中长久存在。
总而言之,无论古今教有教法但无定法,教师教授的知识都是互通。在目前的素质教育大前提下,教师们在注重传统学科知识的同时更应该通过艺术等其他的教育去丰富民族生的学习生活,让民族生在战功学科知识的同时更好的去了解这个充满艺术的生活乃至世界。民族生通过艺术教育更好的培养民族生的个性,达到民族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了解到更好的艺术知识,培养更好的艺术情操,让民族生的身心得到发展,从而促进更好的德育成长。
参考文献:
[1]实施新课程精要读本(初中语文).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5
[2]王庆梅.新课改下初中语文德育的思考与实践[D].上海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