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策略

发表时间:2020/10/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1期   作者:李文静
[导读] 对于初中生来说,数学是他们必修的基础学科

         李文静  
         山东省德州市同济中学  253000
         摘要:对于初中生来说,数学是他们必修的基础学科,但是很多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足以支撑他们消化吸收全部数学知识,再加上部分教师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死板,很大一部分中学学生认为数学学科枯燥无聊,随着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开展,倘若学生的这一认知依旧根深蒂固,那么课堂效率就会始终滞留在瓶颈。基于此,本文章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策略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效率;提升策略
引言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方面在于学校老师的教育方法,学校教师是学生前进道路上的指引者,教师的教学模式会直接对学生的学习成效产生影响。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也有榜样的作用,不管是在形象还是在行为上,都会对学生有所影响。所以我们来探究课堂教学有效性和教学的提高策略,就要从老师的传输和学生的接受这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提出有效建议。
一、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在目前全国各地中学中,一些老师存在被学生成绩、家长压力等因素影响,教学就仅牢牢抓住了书面课本内容的情况,这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课堂教学的单调无聊,四十分钟的课堂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制力,才能避免课堂走神,而学习内容的难懂,课堂的单调,这些都会导致一些学生因此出现抵触情绪,影响之后的学习生涯,许多学生对数学的畏难情绪就是从中学阶段开始。数学作为许多学生学业中的一大难关,学科内容体系繁多,知识点较为深奥,这本就已经令很多学生“望而却步”,而传统的老师输出,学生被动输入知识的教学方式,让老师陷入了教学改革经验不足,学生对数学课堂没有兴趣,教学效果不如意的循环,长此已久,教学模式的弊端暴露,课堂过于低效,学生的成绩也不够理想。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策略
         (一)合理划分重难点内容
         部分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认为初中数学学科复杂抽象,这种现象在所难免。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根据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合理划分重难点教学内容,进而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具体来说,重难点内容主要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可能会存在学习困难的内容,明确了划分这些内容,教师就能够有的放矢地开展高效率的教学,确保学生能够明细学习侧重点,强化教学效果。
         (二)创新教学方法,打破传统教学观念
         当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一些老师被传统的教学思维方式所限制。一味地认为只要自己多讲、反复讲,然后让学生记在心中就可以了。殊不知,这样只能让学生一知半解,不能从根源上了解和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问题看似解决了,实则不然。学生并没有从这个问题中得到所传输出来的知识和意义。比如我们在学习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三章“图形的旋转”中的中心对称图形时候,有些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弱,可能不能很好地在脑海中把这些图形构建出来。这个时候我们老师就应该暂时放下课本,让学生们多想想在我们现实的生活当中有哪些中心对称的图形。学生们就会很容易想到一些物品,比如课桌的面、黑板、镜子等。想到这些就很快能够想到这些物品在数学上的特性。

这样就能掌握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把一个图形旋转180°能够与原来的图形重合的都成为中心对称的定义,既记住了这个知识点,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引导学生从生活情境出发,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
         在新课程标准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是否能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积极探究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判断一节数学课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做好课堂的组织者和引领者,在课堂上,教师要恰当地向学生抛出一些合适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掌握所学的知识点。新学的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比较新颖,教师要学会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着手去引导学生探究该节课学习的问题。
         (四)合作竞争,引导共同探究
         数学学科非常考验学生的能力,教师要将能力培养结合到实际课堂中来,可以把学生分组,班级内以组为单位进行活动,使其潜移默化地产生竞争意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在合作过程中加强主动学习意识。教师可以根据中学数学课本内容,选择灵活度较大的知识点,在课堂中增加游戏环节,让学生被活动所吸引,凭借兴趣去感受到数学的魅力。通过这种模式,在让学生们扎实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中学生数学能力,检测了其数学相应能力的强弱,这也有利于教师在之后针对性教学,突破弱点。
         (五)以信息技术辅助呈现知识原理,优化教学效果
         传统课堂上的“满堂灌”和“填鸭式”教学的最大不足在于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抑制。借助信息技术,教师可对教学重难点进行生动解析与呈现,并通过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体会到认知、掌握、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整个思维过程,促使学生将学与思有效结合起来。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教师单向传授知识的方式,而优化为师生间双向感应式的知识传输和学习反馈的一系列过程,促进了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强大的交互性特点,编写具有启发性的教学课件,可以有效增进学生的感性认识及在这个基础上的理性感悟。例如,在“轴对称图形与等腰三角形”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可针对这一知识,借助PowerPoint2003软件,制作包含生动轴对称图形的课件,如蝴蝶图片,进行形象分解,引导学生根据图片找到这些图形的对称性,推导出轴对称图形的定义,优化学生的逻辑思维,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变得感性而生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课堂效率的提升需要数学教师在新时期课程改革的道路上持之以恒地探索。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紧紧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手段、教学理念方面做出改进,着重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构建高效率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祁胜林.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4):239.
[2]郭瑞.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策略研究[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27-28.
[3]宋荣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策略[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321-3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