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雯
福州市湖滨小学 福建福州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发展,小学教学也在不断改革。小学数学教学是学生思维养成的重要课程,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和发现世界。数学作业布置能够帮助学生很好吸收课堂知识,然而在传统教学方式下,数学作业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将对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策略
新课程改革着重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要求,注重关注学生个体的学习、成长与发展[1],传统教学方式存在弊端,分层教学提出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促进学生更好发展。
一、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作业面临的问题
虽然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在教学活动和教学验收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影响小学生数学作业完成情况,降低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1.1教学方式刻板
教师在传统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课本内容,通过板书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课堂笔记,方便学生之后的作业和复习。教师讲课内容局限于课本教材,没有进行课外辅助教学,知识点也是比较死板,每一年都不变的重复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没有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学校的人才培养要求不符。
1.2作业目标误区
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的时候,过于注重作业最终的结果,数学题目的在正确率,而忽视了学生是否学会数学知识,是否需要进行再度讲解。对于作业的后续工作没有完善,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没有进行巩固联练习。教师预留的课后作业,都是一成不变的题目,年年如此,并没有讲问题应用与实际生活,学生也只是泛泛地完成作业,没有达到理论应用于实际的作用,所以教学效果较差。
1.3教学对象模糊
教师在教学过程和作业布置中,没有能够正视教学对象,认清自己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业的设计不够合理,作业同样化,难度一致。这样对于题目难度理解较好的学生,没有得到充分锻炼;对于做题能力差的学生,又会因为题目太难而丧失学习的兴趣。因此,出现数学教学效果差的情况。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策略
在核心素养的要求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需要教师了解学生,更加合理科学地进行教学。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个性的发展。
2.1对学生进行分层
在素质教育前提下,教学应该更加科学合理,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教学,分层教学就是很好的办法。对于学生进行分层教学非常关键,有助于各个学习阶段的学生都获得发展。小学教学阶段,教师要对学生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情况以及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根据对学生的了解,进行学生分层教学。在具体分层时,教师要具体考虑到学生对于基础知识、思维水平、个性发展等因素,有目的性和方向性的进行分层,可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三个层次[2]。比如,将学生分为a、b、c三层,a层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强,对于知识的接受和理解能力好,能够自己完成作业。b层的学生学习能力还行,但是比较懒散,平时需要教师督促完成作业,比较情绪化,学习成绩不稳定,具有较大发展潜力。c层学生学习能力差,不能够正确的认识题目,经常容易走神分心,心思不在学习上,所以完成作业也比较困难。
教师在分层过程中,要更加讲究方式方法,在分层中要考虑到学生和家长的情绪,要给予他们最公正的态度,安抚家长和学生的焦虑心理,有的放矢的进行计划和工作。对于分层的控制也要合理,a层和c层属于特殊人群,分类占比较少,班级大多数学生属于b层,所以比例最好控制在1:2:1。并且分层之后的学生?一成不变的,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和可能达到b层标准,甚至a层的优秀。所以,分层教学要定期进行评价,是一个动态可调控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兴趣。
2.2对作业进行分层
分层教学应该实施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作业布置是最关键的环节。作业合理布置,能够让学生充分掌握课堂知识,并且实现自我发展,所以在布置作业时,也要结合上面提到的学生分层。对于a、b、c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a层学生,学习能力强,能够很快的接受新鲜事物,并且正确认识数学题目。对于a层学生布置作业,应该难度稍微高一点,在完成基础巩固之后,可以进行课外的延伸拓展学习,布置一些课外的、实践性较高或者思维较发散的作业,在学习课内知识之外,拓展学生课外学习能力,有利于a层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b层学生学习能力不错,但是学生学习不稳定,所以在布置作业时要考虑这个情况。对于b层学生布置作业,应该稍微增加作业难度,以课堂基础为中心,进行思维延伸,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集中注意力,让学生稳定下来,在提升学生数学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注意力集中。c层学生心思不集中在学习上,学习能力较差,所以在作业布置中应该以夯实基础为重点。对于c层学生布置作业,作业难度不要太高,多以基础学习为主,夸奖认可学生的每一点进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同时感受到被肯定的快乐,从而慢慢将心思放在学习上,提高自己的思维逻辑能力。比如,关于圆半径的面积计算问题,就可以进行分层作业布置。
(1)a层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大教学难度,增加教学要求。在作业布置中,要求学生运用辅助线解题,学生在仔细阅题后,进行解答。所以在提问中增减条件,“运用辅助线,计算图中阴影部分面积。”
(2)b层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思维培养,将图一分为二进行解答。在问题设置中可以直接进行提问,“上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让学生进行解答。
(3)c层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认识图形以及图形间的关系,让学生发现重合部分,进而算出阴影面积。所以作业布置可以分步骤提问,将问题简易化,引导学生解答。比如:(1)等腰三角形的直角边长度?(2)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一步步引导学生解答问题,从而完成作业,掌握本章节知识。
2.3对评价进行分层
在完成作业分层布置之后,对于学生的评价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必须要进行真实的评价,教师对a、b、c三个层次学生进行不同评价。a层学生,进行竞争性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更加努力,稳步前行并且突破自己。b层学生,进行激励性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努力,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从而促进学生发展。c层学生,进行表扬性的评价方式,肯定学生的进步,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喜欢数学学习。通过不同方式进行学生评价,有效促进学生全体发展,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小结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作业布置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作业分层设计的作用,学着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数学教学,多与学生沟通,充分了解学生,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文献综述
[1]谢华娟.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校本作业设计探究[J].年轻人,2019,(22):176,193.
[2]卢小华.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中高年级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策略分析[J].魅力中国,2020,(29).
[3]史晓晨. 核心素养引导下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设计研究[J]. 赤子, 2018, 000(016):220.
[4]胡菲.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J]. 知识文库, 20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