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琼仙
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下庄镇赵营村幼儿园
摘要:幼儿学前教育是开展幼儿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幼儿学前教育的开展能够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水平,还能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为他们进入小学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幼儿;学前教育;教育方法
学前教育对未成年人的三观形成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还会很大程度地影响幼儿的道德观。好的学前教育可以开发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学习和生活的良好习惯,对于幼儿接下来的人生有极大的影响。同时,还能使幼儿形成初步的非观念,保证幼儿在生活中能够及早明事理、懂是非。幼儿学前教育的开展有多种多样的方法,我们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有很多种措施,但是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措施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水准,因为幼儿的生活环境不一样,所以,他们接触的范围也是不同的,在进行幼儿学前教育的时候,我们可以先了解幼儿的心理特征。通过对幼儿的充分了解,加强幼儿智力方面的开发力度,培养幼儿的艺术欣赏力、独立意识、自理能力等,还能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加强幼儿智力开发
智力的开发要对外部环境进行充分的应用,人的智力受到的先天影响是非常大的,但是如果采用科学的训练方式,后天的发展对于人的智力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在进行训练的时候要对幼儿的智力进行开发。
1、加强幼儿的观察能力。让幼儿多做一些可以进行识别的小玩具练习,这样可以培养幼儿的细节观察能力。比如,狮子和老虎都是大型动物,我们可以通过特别的辨别方式让他们有不一样的记忆。幼儿在进行辨别的时候,可能会通过花纹或者通过头上的标志来进行记忆,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做出引导,还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或者游戏来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我们要通过反复的练习,加强幼儿的印象,以后期的回想来开展记忆。
2、加强幼儿的语言能力。教师可以让幼儿通过简单的儿歌或短文来加强幼儿的语言能力,我们还可以在进行语言课教学的时候对感情色彩进行融入。通过开展主题演讲的形式来教学,让幼儿以“我爱爸爸妈妈”来进行一些简单的语言叙述,培养幼儿的情感,同时也对幼儿的语言能力有一定的发展。对于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也要进行加强,每天带领幼儿做一些有趣的活动,以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3、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小的手工制作来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二、对幼儿的艺术欣赏力进行启发教育
艺术的发展是没有年龄限制的,幼龄时期的艺术欣赏力的开发,对于成年后的艺术才能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幼儿都活泼好奇,我们在进行教学时要抓住这一特点来进行。要培养学生对于颜色的识别度,因为颜色的识别是进行艺术创设的一个重要条件。我们可以让幼儿自由地进行填色训练,打破传统的填图方式,要求孩子们自由发挥,不一定照图例上的颜色填涂,这样幼儿在进行艺术创设的时候就能够不拘泥于一种形式。比如,很多儿歌对天空的形容是“蓝蓝的”,图例中也是“蓝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有个孩子在填色游戏时把天空填涂成了灰色的,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填涂,孩子说:因为是阴天。学生能把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用于填涂游戏中,这就是一个好现象,教师要对这个现象进行及时的鼓励,肯定孩子们的艺术创造力,并告诉孩子们,艺术来源于生活但也可以高于生活。
三、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家长的配合。进入小学以后,幼儿的行为不能像在幼儿园那样自由了,他们会有严格的作息时间,这样幼儿会有一段时间是不适应的,所以必须在学前教育中加以训练,让他们迅速地适应小学阶段的生活和学习。幼儿知识体系的培养本就不容易,对他们素质的培养就更加困难,因为素质的培养可以贯穿于人的一生,幼教和学前教学在这个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家长也是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家长在家不能对幼儿过分溺爱,要对他们的错误行为要及时的纠正,这样幼儿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通过家长讲座,让家长学习对幼儿进行正确教育的方法,这样幼儿就可以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还有,父母要给幼儿提供一个和睦的家庭环境,让幼儿在充满爱心的家庭下成长,这样的幼儿才能健康地发展。家长和老师对幼儿的表扬是对幼儿行为的肯定,教师要充分抓住幼儿的满足心理,对于那些行为习惯良好的幼儿要进行表扬和奖励。教师和家长还要处处、事事以身作则,给幼儿树立好的榜样。
四、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学校的学习生活与幼儿园生活的差距是非常大的,幼儿园老师对孩子的生活护理很精细,孩子的学习也是在游戏中进行的,一天的生活是宽松型的。而上小学以后,孩子的模式成为课堂教学,课间休息时要自己整理书本,自己喝水,自己上厕所等,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遇到问题和困难要自己想办法解决。因此,要让孩子知道,自己长大了,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了,生活、学习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老师,要慢慢学会生存、生活、学习和劳动。那么入学前老师就应该多创造让孩子独立完成任务的机会,如减少提醒孩子喝水、上厕所的次数,让孩子知道这是自己的事,自己口渴了就喝水,有排便的感觉就入厕,总是让老师提醒就加重了自己的依赖性。
五、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和简单劳动的能力
在学前教育时期,要特别注意培养孩子在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等方面的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逐渐减少对成人的依赖,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学会生存。比如,在日常生活中,老师不要再帮忙,而是让他们学会自己铺床叠被,自己起床,穿脱衣服、鞋、袜,学会洗脸、洗脚、漱口、刷牙,自己大小便,学会摆放、洗刷碗筷,端菜盛饭、收拾饭桌等。要求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学点简单的劳动技能,会开、关门窗,扫地、擦桌椅,会自己取放玩具、图书及其他用品等。
六、培养孩子学习方面的自我管理能力
经常听到小学的老师说:孩子不会整理书包,书包里乱得像“纸篓”,家长只好每天帮他们整理。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就是因为在上学前家长、幼儿园老师包办一切,未能培养起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所以,在学前教育时期,家长、幼儿园老师要“懒”一些,让孩子自己学习整理图书、玩具,收拾书包和生活用品等,以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并且了解有关学校生活的常规知识,要求孩子爱护和整理书包、课本、画册、文具;学会削铅笔,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和其他工具,并能按老师的要求制作简单的玩教具等。
总之,开展良好的幼儿学前教育对幼儿心理健康以及智力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我们在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道德建设的时候,要采用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这就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幼儿的教育不但要依靠平时的课堂教育,还要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进行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渗透,这样才能让幼儿有一个良好的素质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满清;;幼小衔接中家园合作教育不一致问题初探[J];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2、钱玲玲;;宏观视角下的幼小衔接工作浅述[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3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