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俊红
长垣市张三寨镇张三寨中心小学 453400
摘要:在我国上千年的发展历史中,我国传统文化经过时间的洗礼后,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优秀文化,深刻的影响着我国文化的发展。近几十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综合实力显著提高,教育事业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展现出蓬勃生机。教育改革要求小学语文课堂,强化优秀传统文化在课堂中的应用,但对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而言存在较大的难度。农村因其经济发展落后、交通闭塞等弊端,小学语文课堂中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应用能力较弱,无法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将探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中引入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方式,希望能为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小学语文;农村教育
引言: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少年文化的重要精髓,对推动我国的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学教育正处于启蒙教育阶段,将优秀传统文化运用到小学语文的实际教学中,才能有效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应有的作用。优秀传统文化能在潜移默化中滋养小学生的心田、培育学生良好的秉性和品格。农村小学教育水平较为落后,如何使农村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是值得每位农村语文教师深思的问题。下文将对农村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论述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应用的积极作用,并为针对相关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一、农村小学语文教育现状分析
虽然我国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在不断提高,但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还较为落后,经济发展水平深刻影响了农村教育水平。随着城镇不断发展,农村人口劳动力人口大多留入城市,这一人口变化带来了许多教育问题。劳动力人口大量流入城市,使得农村留守儿童数量急剧增加,父母精力完全放在工作中,无心关心孩子的教育问题,农村孩子家庭教育水平极其低下。此外,农村人口知识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无法凭借自身力量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教育。在学校的学习中,由于教育资源的匮乏,学生不能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了解,无法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
农村教育中,教师和家长更注重学生的应试教育成绩,优秀传统文化没有受到重视,在农村小学教育中发挥不出其应有的积极作用。而在农村语文课堂中,由于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限制,语文教师的教育理念无法及时更新,不能与现代教育进行接轨,只能继续受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在这种教育条件下,小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仅停留在较浅的层面。
二、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增长知识,滋养心灵
书籍可以滋养人的心灵,优秀传统文化的书籍作为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有利于滋养学生的心灵。在日常生活中,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如: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教会学生要尊重他人,并保持虚心学习的态度;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让学生体悟到了思乡之情;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中,感受母爱的伟大等等,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了小学生的心灵,培养了小学生的想象力,对小学生有重要的启蒙作用。
(二)培养良好的品格
中华民族历经了几千年的发展,有自己的风骨气节,有着顽强不息的精神,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中都涵盖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上述优秀的精神品质,对于塑造小学生人生品格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优秀传统文化中,学生能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学会尊重他人、换位思考;在“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中,学生学会了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感受热烈的家国情怀,在优秀传统文化中,还有数不胜数的优秀品质等待学生们的学习。
(三)利于素养的提高和陶冶情操
优秀传统文化经受了几千年的洗礼,是如今中华文化的瑰宝,是无数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在浩瀚的古典书籍中,学生能够深切地感受传统文化独特的魅力,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学生的个人情操受到传统文化的陶冶,有利于个人文化素养的提高。
三、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强化传统文化应用的措施
(一)更新教育观念
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中强化优秀传统文化的应用,要求教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壁垒,更新教育理念,对语文课堂教学进行大胆的创新。在思想认识上,教师深刻认识到语文的人类文明必不可少的成分,我国文化经受了几千年历史的洗礼,要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体会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语文教育是优秀传统文化向学生传播的重要载体,小学语文教师应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优化教学方案,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学习优秀传统文化。
(二)结合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来源相当广泛,各个地区都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不同的农村地区有各种各样的人文风俗。农村语文教师应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积极探寻语文教学与当地传统文化的结合点,让学生们在熟悉的日常生活环境下,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同时也让学生们知晓:生活孕育文化,文化又在生活中传承。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感受日常事务,研究源自身边的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如在山河壮丽的地区,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山水诗、田园诗;在节日气氛浓厚的地区,可以引导学生探究传统节日的来源以及其他相关知识,使得学生在日常生活的实践中,深入了解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三)教学形式多元化
农村学生因受其生活环境的影响,对周遭世界有更强烈的好奇心,由于教育条件的限制,对于知识学习有较热切的渴望。农村小学教师应基于这一特点,丰富教学形式,采取多元的教学方式,不应将学习局限在课本中。如在教学设计中,设计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游戏,使得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了解小学生认知的特点,安排合适的传统书籍进行阅读,培养学生自主了解传统文化的习惯,相关书籍的选择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层次、领悟能力进行调整。总而言之,农村小学语文教育应根据实际情况,整合教育资源,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教师可以加强与其他地区教师的交流,汲取优秀的教学经验,探寻新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强化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应用。
(四)完善教育资源
农村教育资源极其匮乏,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仅依靠学校自身,很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学校应积极与企业、政府部门寻求帮助,争取教育资源的倾斜,尤其是基础教育设施,例如多媒体教室建设等,现代化的教育设备,能够为农村小学学习打开一个新的“窗口”。
结束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深厚的文化土壤,语文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扎根在我国文化土壤中,这有利于学生扩大知识面、养成崇高的品质、陶冶自身情操等。农村的教育水平较为落后,教育资源较为匮乏,为了达到农村小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农村语文教师需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壁垒,积极与外界进行联系沟通,更新自身教育理念,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等,在小学语文学习课堂中强化优秀传统文化的应用,使小学课堂成为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小学教育中展示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刘飞.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知识结构优化研究以宁夏为例[D]银川:宁夏大学,2014.
[2]张卉。小学语文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式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开发[D].合肥:合肥师范学院,2018.
[3]徐明华.小学古诗词教学研究以邹城市农村小学教学为例[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5.
[4]范翠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研究[J].亚太教育,2019(03):65.
[5]邹谊玉.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传统文化诵读式教育模式的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31):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