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巧用现代信息技术

发表时间:2020/10/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1期   作者: 莫晓萍
[导读] 目前,我国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莫晓萍
         广西省南宁市横县横州镇第一初级中学    530300
         摘要:目前,我国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现代信息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优化各科课堂教学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集视听于一体的优势辅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灵活性,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就信息化视野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进行探究,以期对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水平有所收益。
         关键词:信息化;数学教学;教学模式
         引言
         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成为每位教师探究的重点内容,教师从改变传统课堂入手,减轻学生的数学学习压力,在轻松氛围下自由、快乐地学习知识。在有些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讲台上谈天说地,学生却在下面交头接耳不认真听讲,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缺乏数学学习的兴趣,无法投入到数学探究中。想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必须以高效课堂为目标,采取有效策略吸引学生注意,增强学生数学学习效率。
         1.巧借信息技术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情境
         初中数学教材里面,很多数学概念都较为抽象,其中复杂程度及知识点间的关联性,都是学生学习时所需掌握的知识难点。因此,数学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时,需要转换自身传统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地位来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通过巧用信息技术创设轻松愉快的数学学习情境,将知识点以动态形式展现于课堂,引导学生能自主归纳综合知识点。当前,数学教师在课堂中应用最多的信息技术功能,应是几何画板这一工具,如图形的运动变化可利用画板功能来进行展现,之后引入图形变化单元内容来进行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走入建设情境来领悟数学变化规律,既能提升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又能激发起想象思维。如,课堂教学内容为“轴对称图形”,教学进行教学设计时,就可巧用信息技术中的几何画板功能,并基于学生生活基础上搜集与知识点概念相符的物品来进行展示。如蝴蝶、剪刀、五角星等,调动起学生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在展示图片过程中,可利用就可将此类图片运动、重合、运动的过程利用几何画板来进行展示,轴对称图形概念及特征就能更形象生动的呈现于学生课堂中。接着在教师引导下,结合轴对称概念来进行物品举例,最后,教师再结合轴对称概念,利用几何画板出示等腰三角形、圆形等图形,此时学生已经能有效掌握本次课堂教学内容,并对知识点概念有了一个深刻的理解。
         2.锻炼学生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不仅对学生掌握数学思想,领悟数学知识有重要促进作用,更对整个自然学科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体系虽然很庞大,但是知识层次涉及较浅,因此初中是锻炼学生逻辑思维的最佳时机。所以,教师要在这一阶段重点培养学生以不变应万变的发散思维。具体来说,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思维严谨性,鼓励学生按照严谨的逻辑顺序思考问题,保证清晰的解题思路。其次,教师要锻炼学生的思维深刻性,杜绝采用题海战术,而尝试使用举一反三的习题讲解方法,鼓励学生深入挖掘习题信息。最后,教师不能忽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应适当引入一题多解理念,避免学生在长期练习中丧失思维活性,产生惰性。唯有发散性思维得到锻炼,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会真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自然水到渠成。
         3.以信息技术辅助呈现知识原理,优化教学效果
         传统课堂上的“满堂灌”和“填鸭式”教学的最大不足在于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抑制。

借助信息技术,教师可对教学重难点进行生动解析与呈现,并通过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体会到认知、掌握、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整个思维过程,促使学生将“学”与“思”有效地结合起来。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教师单向传授知识的方式,而优化为师生间双向感应式的知识传输和学习反馈的一系列过程,促进了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强大的交互性特点,编写具有启发性的教学课件,可以有效增进学生的感性认识及在这个基础上的理性感悟。例如,在“轴对称图形与等腰三角形”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可针对这一知识,借助PowerPoint2003软件,制作包含生动轴对称图形的课件,如蝴蝶图片,进行形象分解,引导学生根据图片找到这些图形的对称性,推导出轴对称图形的定义,优化学生的逻辑思维,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变得感性而生动。
         4.加强生活实际,理论联系实践
         数学来源于生活,总结于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大部分初中生在面对数学课的时候,通常会产生自己为什么要学习数学,生活中并用不到数学的这种疑惑。但从数学教材可以看到,数学课本中的很多知识都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象,但如果仅仅依靠教师上课讲解相关内容,学生无法从干巴巴的讲述中体会到生活实际或者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将理论知识同生活联系起来,以生活化的素材来展现相关的教学内容,可谓是信息技术为教师带来了一定的进步。同时学生也可以在变化中更多地去感受数学的意义以及数学在生活中的美妙。例如,在学习“对称性”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从网络上下载一些相关的图片来进行对称性的辅助教学。生活中常见的蝴蝶、枫叶甚至是五角星等,都是来自生活中的图片。学生可以激动地进行相关的讨论。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利用和引导,从而使得学生再度回到学习之中,寻找生活中存在的更多的轴对称图形。直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实践既浪费时间又花费了过多的精力,而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网上实践,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各种小实验的结果,从而加强学生知识同生活实践的联系。当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感悟颇深时,自然而然也会对数学另眼相看,从而更加积极地学习数学。
         5.构建和谐关系,发挥指导作用
         教师在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中具有引导作用,能保证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向,组织和管理学生开展数学活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与学生互动,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真正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有效构建高效课堂。例如在《生活中的不等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出示牛奶袋上的营养成分表,让学生说说表中“≥”、“≤”的含义,再举几个生活中有关不等式的例子。接着出示几个例题,让学生将不等号填入其中,加深学生对不等式的理解。之后教师可以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发挥自身的引导指导作用,纠正学生的数学问题,促进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结语
         综上所述,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在人工智能、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只能适应不可拒绝。但是,信息技术又是一把“双刃剑”,运用恰当则事半功倍,如虎添翼,能够优化教学,提高效率,运用不当则事倍功半,华而不实,影响教学效果。要让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深度相融合,巧用信息技术解决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诸多积弊,使学生在直观形象、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明确目标、精准把握重点,巧妙突破难点,提高学习效率,提升数学素养,将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
         参考文献
         [1]祁胜林.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4):239.
         [2]张海军.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名师在线,2019(35):91-92.
         [3]徐朝晖.初中数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具体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1):88.
         [4]殷志义.提升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3):1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