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中高年级语文中高年级习作教学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0/10/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1期   作者:张华
[导读] 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对学生运用所学语文知识的一种体现,
        张华
        山东省齐河县第一实验小学   251100
        摘要: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对学生运用所学语文知识的一种体现,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对习作教学的要求也在不断更新与提高。核心素养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综合培养与提升学生的能力,在小学中年级写作教学中,教师应紧随教学改革,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开展新常态习作教学。本文结合相关教学经验,探究小学中高年级语文中高年级习作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关键词:小学中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
前言:
        随着教育事业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重点与难点的习作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与关键写作能力,其中培养与提升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更是开展习作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网络文化的冲击,学生接触到的都是短篇、肤浅的自媒体文章,在写作过程中逐渐对写作缠上厌倦的心理,而且这些文章内容无法引导学生深度思考,致使学生无法通过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一、注重情感注入,实现借物喻人
        情感是文章的灵魂,没有注入情感的文章在阅读的过程中必定味如嚼蜡,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在写作时注入情感,赋予文章灵魂。借物喻人这种表现手法,以某一事物的特点,描绘某一个人的品格,多被作者用来在文章中表现、突出中心思想,通过这种手法的应用可以促使文章的立意更加深远,更加含蓄的实现表情达意,提升文章的感染力与表现力。在实际写作中,应用借物喻人手法要注重描述事物的特点要与人的品格有一定的相似处,从而促使读者能够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例如:《搭石》这篇课文就是通过乡亲摆搭石、走搭石表现出乡亲淳朴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在这篇课文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平时注重观察身边的生活,记录身边发生的小事,然后通过小事的写作表现出对文章中主人公的喜爱与敬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身边清洁工、社区安保人员的实际生活,然后结合身边某一件小事讴歌这些人具备的高尚品质与勤恳做事的人生态度。习作需要积累,知识都源于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掘美、挖掘美,从而从小事中增加感悟,实现个人感悟的丰富,以及习作素材的积累,为以后的习作奠定基础。


二、改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开展习作教学课堂的目的是为了在学生心理特点、能力水平的基础上,为学生构建良好的自由表达的平台,如果教学平台无法激发学生兴趣,就会致使学生对习作教学产生厌倦的心理,从而厌烦习作。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合理改变与优化习作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会通过智能手机接触到一些有趣的新闻或者事件,教师可以从网络上选取一些适合学生发展与认知的热点,引导学生依据相关事件实施习作[1]。
        例如:随着网络时代的兴起与繁荣,在网络上经常会有教师曝光小学生作业或者作文,其中一些小学生习作的童诗有很多优秀的作品,教师可以结合这些素材,合理教导学生童诗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参照优秀的作品,展开习作。小学中年级学生对于网络上的优秀作品会有一种好奇心理,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学生会乐于、主动参与相关习作教学,在潜移默化中习作能力会不断提升。
三、注重分层评价,实现因材施教
        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真正重视写作评价,将写作评价落实到教学中[2]。另外,要摈弃应试化的评价观念,在评价中将关注重点有成绩和分数转移到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学习态度方面。针对学生的写作和学习态度进行评价,并进行合理的指导和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写作习惯,通过合理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积极性。评价时,教师不能将写作评价当作自己的工作去应付,应将承担教书育人的责任,在此基础上给予学生合理、正确的评价。
        例如:小学生在语文素养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不同的学生具备不同的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在针对学生写作进行评价时,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开展合理的评价,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个性化的评价。对于学习态度良好但写作水平不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在评语中给予一定的鼓励和激励,树立写作信心;对于学习态度不好写作水平不错的学生,教师要合理的批判和引导,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在评语方面,教师也不能应用几乎一样的评价标准,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合理的评价,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注重评语的多元化,用丰富的评语评价学生。
总结:
        总而言之,网络时代的洪流终将冲击传统教学,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教师要尽自己的义务,成为一位优秀的园丁,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发展尽职尽责。教师要紧随时代发展,不断革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和理念,探究和优化更加良好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合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为学生补充相应的写作素材,让学生有东西可写,激发学生进行写作兴趣,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为小学生以后的健康发展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马忠平. 生活化的小学语文中年级习作教学探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19(42):99.
[2]吕文瑞. 关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提升路径的思考[J]. 学周刊,2020(08):47-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