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

发表时间:2020/10/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1期   作者:张秀芝
[导读] 语文知识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可以说是随处可见,学生既可以从课本中学习知识
        张秀芝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边临镇中心小学 253501
        摘要:语文知识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可以说是随处可见,学生既可以从课本中学习知识,也可以在现实生活中获取知识、增进情感、感知人文,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应当及时回归生活实践,贴近生活大舞台,让小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和知识应用活动中感受语文课程的学习价值与魅力,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以及实现人文素质的有效培养和发展。语文教学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远古时期仓颉造字,便是将生活当中的事物形象化而产生了文字。因此,想要实施好语文教学,就必须将其与生活联系起来。在此过程中,需要教师针对学生具体问题对症下药。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实施策略
引言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合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有积极作用。教师在小学阶段开展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活动,可以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在生活中挖掘丰富的语文教学素材,进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一、生活化教学方式初探
        什么是生活化教学方式呢?顾名思义,就是将教学活动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在学生们觉得更为亲切的生活场景中进行教育教学。那么如何做到在语文学科中融入生活化教学方式呢?教师们其实已经探讨出了很多方法,如情境引入教学,在每堂课的开始,都先描述一段贴近学生们生活的小情境,从而引出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这个方法对学生们来说最初是新鲜的、吸引人的,但是久而久之,却变得像一个老师的教学套路,学生们对此的兴趣也会减少,让这个教学环节变得更像一种形式,这就违背了老师们当初设置教学环节的初衷。因此,如何在小学语文学科当中创新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是我们接下来要探讨与思考的问题。
二、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分析
        1.有利于丰富学生的作文内容
        小学生在写作文时都会遇到没有思路的情况,不知道该写什么,缺少阅历,大脑中没有足够的内容。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作文就会比较空洞,没有具体的情感和内容,质量自然不高。语文作文生活化的教学指导可以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际进行写作,从周围寻找写作素材用有效的方法提取写作内容,让学生可以更高效地练习写作。
        2.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新一轮课程改革政策强调: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重点教学目标。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式,能在课堂中融合一些生活元素,帮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个人品德,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
        (一)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基础是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发挥教学引导者、参与者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观察学生、理解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以人为是新时期课程改革教学理念中的重点内容。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将人本教育作为重要目标,结合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实际需求,开展多元化的教育活动。把生活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角度观察事物,结合学生对事物的理解,挖掘生活中的语文教学内容。同时,教师也应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空间,让学生能在生活中采取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


        (二)自主学习上安排生活化作业任务
        课外作业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环节,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对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和人文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但是在以往的语文课外作业安排上,语文教师主要是安排统一的课外作业,而且作业的形式也相对固定,有的学生认为只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所以对课外作业的学习比较随意,缺乏足够的重视。对此,建议语文课外作业的安排,要更多的对接学生的自主学习需求,对接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在课外生活实践中能够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拓宽语文学习视野,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课堂上所学知识巩固、应用,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让课外作业的安排更好体现学习价值和实践意义,所以语文教师要重视学生在自主学习环节课外作业的科学设计与合理安排。例如,在《桂林山水》这一课学习完后,教师给学生留的作业可以是让学生以“家乡美景”为主题,认真搜集自己家乡美丽的自然风光或人文景观,表达自己对家乡的喜爱之情,以此来写一篇作文,并在写作过程中尽可能解决桂林山水的表达技巧,通过这样的生活化、实践化的生活作业形式,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实践热情,帮助学生加强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在现实生活中加强对所学语文知识的反思与应用,进而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的同步发展。
        (三)教学方法生活化
        语文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观念,以应对生活中出现事物种种状况,可以说与生活是紧密相关的。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借助生活的情境来结合教学内容,进而掌握相关语文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语文教学需要学生理解透彻课本,而在小学接受教育的许多同学由于语文教学过于死板,在学习时不由觉得成绩见效慢、学习吃力。再加上小学生对于枯燥性的知识接受能力较差,甚至对语文学习产生厌恶情绪。想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激发起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创设语文学习情境,模拟真实情境或者联系生活实际,在不自觉中让学生对它产生兴趣。例如,在学习《陶罐与铁罐》时,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这样的教学环境会营造出积极轻松的学习氛围,在学习《两个铁球同时落地》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认证课文中的现象。学习《乌鸦喝水》时,请学生用课前准备的石头和水杯演示本课内容。除此之外,还可以举办一些朗诵比赛等等,教师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朋友。
        (四)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引导学生表达自身的情感
        在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的教学中,教师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就要重视其自身情感的有效表达,改变过去小学生作文情感空洞的情况,让学生更好地表达思想、情感。教师可以结合各种案例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写作中表达主旨,抒发自己的情感,明白为什么要写作文。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慈母情深》一文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析课文的主旨,围绕慈母情深的故事,让学生品读环境描写和人物细节描写的重点段落,了母亲工作的艰辛及母亲对“我”读书的支持。然后,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介绍各种包含美好情感的案例,如邱少云为了不暴露部队的埋伏点,忍受烈火烧身的痛苦,伏地不动,直到牺牲。教师要安排学生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进行情感的表达,提高作文生活化教学的效果。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当中,教师们在不脱离课本的情况下,让学生们越多的感受到生活越好。语文学习的本质不是能够掌握多少汉字与词汇,而是能够让学生们真正的在生活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这也是我们探索生活化教学方式如何创新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肖芳友.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施[J].科普童话,2019(46):83.
[2]李慧.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实施策略研究[D].合肥师范学院,2019.
[3]林丽梅.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实施策略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8(07):6.
[4]姚朝忠.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8(01):234-235.
[5]王洪枣.例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生活化的策略[J].才智,2018(18):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