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

发表时间:2020/10/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1期   作者:徐艳丹
[导读]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促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徐艳丹
        黑龙江省拜泉县星耀小学  164700
        摘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促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不断发展核心素养,教师需要从实际出发,制定教育教学活动,并面向全体,帮助他们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调动积极性,开展相关问题的探究,增强核心素养。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应注意对学生语文基本素养、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让学生真正内化知识、能力、情感等目标,使之上升到语文审美情趣与良好个性、健全人格构建的高度。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该如何落实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呢?本文以部编教材小学语文为例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实践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涯的初始阶段,同样也是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和语文素养的重要阶段。语文科目作为小学的基础课程,包含了文字积累、记忆背诵、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学习内容,是其他学科的基础,且实用性较强。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等综合语文能力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概述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与内容,自己进行思考,从而形成对语文学科的学习能力。这种学习能力对于学生在整个学习时期的语文学习中,都有着指导性的作用。语文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即“学习方法”“语言应用”“审美规律”“传承文化”。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较为复杂,且每个方面包含着许多内容。“学习方法”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养成的阅读、写作、背诵等习惯与科学合理的方法,从而为其他学习活动奠定基础。“语言应用”是指学生在掌握一定的知识后,逐渐发散自身的思维,从而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审美规律”指学生可以利用科学的方法,总结和发现事物艺术性的技能。这需要学生有一定的主观意识和审美情趣。“传承文化”则是指学生利用教材之中涉及到的文化知识,进行传承并发扬,让学生发自内心地产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从而保证我国传统文化能够流传下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能够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从而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促进作用。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
        (一)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往往占据着教学的主导地位,导致课堂的互动较弱。学生对语文的课堂的参与度和兴趣不高。要想改变这种状况,教师首先就要从思想和观念上进行转变。教学是教和学两个方面的活动,任何单独一方的付出,其效果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只有充分地理解了教学的这个本质,才能够更好地执行教学任务。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正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起到引导的作用。其次,教师要在互动交流上采取一定的措施,只有通过有效的互动交流,了解学生的知识吸收情况,才能对教学进度进行有效调整,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最后,教师要关注小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小学阶段,小学生已经具有了初步的认知思维,有着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在语文方面的想法进行及时地了解,并做到深入沟通,帮助学生解决疑惑,从而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小学生虽然在小学学习阶段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但这种认知能力还不够成熟。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最常遇到的一种现象便是学生进入课堂状态的速度较慢,且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基于这种现状,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学习情境,从而将学生更好地带入到课堂教学中来,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对培养小学生听说读写等核心素养也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能够促进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落实语文要素,提升阅读能力
        语文要素就是语文素养发展的目标要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等。语文要素要解决的是“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是单元教学的抓手。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落实了语文要素,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就能得到落实。从部编教材小学语文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来看,单元的语文要素包含很多内容,如语文基础知识、学习方法、核心能力、学习习惯等,除此之外,还有写作和口语的针对性训练。这些内容会被分至每篇课文中或课后的练习题内,训练层次由浅入深、由易至难,潜移默化地发展学生能力。每个阅读单元的语文要素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了着重训练。
        (四)深入挖掘语文教材,发散学生思维
        语文教材是学生首先接触到且接触频率最多的语文学习资料,在小学生的认知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之时,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并传授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研究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主旨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教学探索中提升小学生对文章的分析能力,从而发散学生的语文思维。
        (五)构建阅读体系,强化阅读意识
        部编版教材增添了“快乐读书吧”,为教材内容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它能帮助学生提高读书意识,促使学生感受读书的乐趣。然而,“快乐读书吧”推荐的阅读书目远远不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为学生构建阅读体系。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节课就能达成的,而需要教师长时间地关注、引导。强化学生的阅读意识,培养阅读习惯,关键在于教师的有效引导,在教学中的渗透。教师在每篇课文的教学中都应适当补充、拓展阅读内容。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可对比阅读;与课文同一个作者的,如《落花生》;课文的原文,如《少年中国说》;也可以引入电影,与文本对照阅读,如《圆明园的毁灭》。为学生构建阅读体系,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关注课内外阅读内容,调动他们的阅读积极性,最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结论
        语文核心素养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且语文核心素养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时期,在小学阶段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也就成为了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要对语文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帮助学生积累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达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李作芳.浅谈阅读教学对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14):60-61.
[2]胡晓燕.聚焦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实践[J].语文知识,2019(20):17-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