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海华
山东省沂水县实验中学 276400
摘要:随着学科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在课堂教学中也有越来越多的创新实践。小组合作的模式已经成为课堂上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在课堂的积极性,培养团队合作的理念,能够让学生在团队中充分发挥个人才能,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能取长补短,实现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目标。本文将对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小组合作教学培养以及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要求相结合,为语文教学小组合作教学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小组合作
语文核心素养表现在语文的组织阐述、思维活动,文化底蕴、写作能力与拓展、阅读理解和逻辑表达方面。因此将核心素养的培养和语文课堂内容进行结合,是所有语文教师都在研究的课题。而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往往采用的是老师对学生的单向知识传递,在课堂中老师与学生的课堂互动比较少。小组合作形式的出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丰富了知识的传授。但在目前语文小组的合作教学中,仍然存在急需解决的问题。
1.语文小组合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课堂教学模式化 缺乏一定的灵活性
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中,小组合作比较模式化,往往只是形式上的小组,但是并没有真正的实行小组的功能,学生和老师对于语文教学的学习小组并不是很重视,在课堂上仍然是传统形式的单向授课。因此需要重视小组合作的作用,毕竟小组合作的意义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与讨论,再将答案反馈给老师,老师和其他同学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阐述和分析,丰富所得的答案,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拓展思维。
1.2分组不合理 质量参差不齐
学生的分组学习没有按照“优良差”来进行分组,导致学生的小组学习质量参差不齐而且学习的进度也不统一,在语文学习方面比较差的同学很难在小组合作中得到真正的提高,因此和语文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的局面。无论是一对一的帮扶政策,还是以多名学生为单位组成的学习小组,初衷都是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要尽可能让每个同学都得到提升和锻炼,实现共同进步和全面发展。
2.语文小组合作教学的策略
2.1做好备课 课堂分组
教师应该做好备课工作,准备好留给学生小组讨论的问题、重点说明、易错提醒和名词解释等内容,做好课堂的引入,揣摩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用生动有趣的知识点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课堂实践和小组讨论。在课堂开始之前,可以以成绩优异的学生为核心来进行分组。比如在《春》这一堂课中,老师先指定几名同学做小组的组长,然后再让同学们按照成绩梯度来进行自由组队,然后老师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同学们进入到十分钟自由讨论时间,在收集各组讨论出的答案进行整合,小组代表发言可以采用轮流的形式,让每个同学都有能够表现得机会,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和课堂的有机联系,形成积极健康的课堂氛围。
2.2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在组织高效课堂分组讨论的时候,教师应对有疑问的同学给予帮助,或者整合多个小组出现的共同问题,进行统一的解决。比如在讲授《孔乙己》的时候,分析作者在多次提出快活的气氛,表达了什么?对于孔乙己的人物形象是怎么表现的?作者是如何在短短的几百字里塑造鲜明的人物?在黑色帷幕落下的自然段,又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和态度?每个小组讨论的结果不同,得出的答案方向也不尽相同,难以避免会出现欠缺和遗漏,教师的职能就是帮助他们完善答案,拓展思维,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在语文答题的解题思路,引导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彰显老师在小组讨论课堂里的指导作用。
2.3明确语文小组合作的学习目标
在展开全面的合作学习课堂之前,教师应该深入了解课程内容,明确每一单元章节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围绕着学习目标展开深刻的讨论和自主学习,比如在朱自清的《背影》里,强调学习的是作者在描述父亲和父子感情的时候,行文选择运用的切入点和技巧。作者紧紧地围绕着橘子和背影来描述求学时严厉的父亲,用蹒跚的步伐来表现父亲的年迈,用简洁但有代表性的语言来进行描写和阐述,对课文的剖析和深刻理解,都是在引导学生学习优秀的记叙文散文。又比如在学习文言文《出师表》的时候,强调学习的是全文的翻译和实词解释,要求学生掌握文言句式、实词虚词的变化、断句和一词多义等等。授课老师把每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都下发给学生,积极提高高效课堂上小组讨论的课程效率和质量。
2.4引入评价评分机制
在语文的小组分组讨论学习中,可以采用以下的评价评分机制:倾听学生在课堂上的踊跃发言,根据阐述的条理性和主动性给予加分鼓励,做出及时的评价反馈,评价要注意站在学生的立场进行考虑,并且结合教师自身的生活经验,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深刻的感悟。对于不经常发言的同学也需要有加分激励政策,并且学生和老师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过程中,也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需要培养的重要能力。引入小组得分制,有利于激发同学对于小组讨论的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意识,争取集体荣誉感,引导进行良性竞争,能够让小组合作更高效地进行,与此同时,授课老师也要关注在课堂不积极主动的小组,根据具体情况来对小组进行调整,鼓励多发言、多思考、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评分机制的最终目的要回归到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上。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文的小组合作教学,离不开学生的踊跃发言和积极参与,也离不开教师为引导课程各环节所做出的充分准备。新课改下的语文学习,要求把培养语文的核心素养和小组的研究学习相结合,这要求教师应该为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努力,引导同学们在积极竞争的环境下,熟练掌握每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指标。在课堂里高效学习课程内容,并且把所学习到的内容熟练地运用在语文学科中。
参考文献:
[1]王金文.初中语文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探索[J].考试周刊,2020(82):43-44.
[2]刘美宇.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问题与优化策略探索[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16):25+27.
[3]强有成.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0(32):33.
[4]杨招弟.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语文课堂的构建[J].新课程,2020(32):57.
作者简介
姓名:郑海华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74.11
籍贯:山东省沂水县
职称:中学一级
最高学历 :本科
研究方向?:语文课堂教学
邮编?: 276400
单位:沂水县实验中学
联系电话:18669605020
邮寄地址:山东省沂水县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