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洪桥
浙江省诸暨市学勉中学 311811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高中语文的教学需要不断创新和改革,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需要顺应语文新课改的标准。从新课改对语文学科提出的要求出发,进一步分析探讨高中语文教学模式该如何改变,并对高中语文教学创新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语文 创新
传统高中语文的教学含有弊端,学生学习兴致低,对新知识缺少探究的热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多的是照本宣科,以考试为准则,只教授必考知识点,并不深入探索其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与文章。长此以往,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会逐渐降低,在语文的理解方面也会有不好的影响。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没有将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结合,必然会使学生的学习效率下降。新课改的提出,使得高中语文教学课程必然会因此做出改变。
新课改背景下,对高中语文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懂得一些新的理论,例如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等,并能够熟练地运用到教学当中。高中语文教学要在教学方式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利用教学理念创新、学习方式创新、教学方式创新以及评价创新等方式,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凝聚力做出贡献。
一、创新教学理念
创新教学理念是适应新课改所做的第一步。高等教育学校,需要用心的理念去半血,要将传统的教学理念改变,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办学。在现今只注重高考成绩,万事以提高成绩为前提的环境下,学校和教师都以学生的成绩作为评判一个学生的标准,而忽略了学生的个人素质培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处在和谐的关系,教师没有权利“命令”学生,师生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学生也要对教师报以尊重。创新教学理念,也就是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拓宽学生发展面,培养学生的个性。在此理念基础上,教师需对自己的课程进行一定的改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创新学习方式
新课程改革是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改革,这明确地指出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课堂的主动性交给学生,而不是由教师来一味地领导。语文教学更多的是教师对学生在文学知识上的知识填充,新课改的提出并不是对全由教师教导的这种方式的抵制,而是要求教师能够“精讲”,将一节课的有效内容准确地传授给学生,摒弃闲杂的部分。我们要从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出发,研究出适合学生的科学“讲课”和能够调动学生思考的有效提问。教师在提出话题性问题,如对一篇文章或是一首诗的见解,要引导学生各抒已见,不要拘泥于一个想法,教师在听取学生的看法后,要给予精准适当的评价,从而将学生的思维推向更高一层,激发学生的活跃思维。给学生提供自主思考的空间,推动自主探究,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自己思考而获得的感悟,在教师的适当点评后,学生能将其中的脉络理得更加清晰,还能发现自己没有想到的那一层面,从而对此印象深刻,更能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自主学习是新课改要求的首要方式,其次,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小组合作也是一个可行的方式。小组合作能使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互相启发与帮助,将各类在智力、思维、认知上相差各异的学生分配到一个小组,有助于实现“互补”关系,形成一个整合的局面,在思想碰撞的过程中,实现共同提高。教师在小组活动时能够四处收集学生们的讨论情况,将自身融入到集体中,发现学生们的思维。但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的弊端也是十分明显的,这会造成合作效率低下的问题,与初衷大相径庭。
如有的小组会把小组活动简单地看做一个学习形式,而不是互动的过程,还未在其中投入学习状态,就草草收场;有的课堂气氛似乎很活 跃,但真正有关于问题的讨论却少之又少,小组成员间缺乏合作,不会倾听,将小组合作当做是聊天;有的忽略对合作结果的评价,没有对合作成果进行总结,相当于竹篮打水……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我们重视和避免的。
三、创新教学方式
现代学科教学在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下,必然会在课堂上使用新媒体技术。语文教师在摒弃单一的授课方式的同时,要善于利用新媒体。新媒体能提高学生的上课注意力,在使用ppt教授课程时,还可以用动画、视频等展现人物的生平或重要事迹,这会极大激发学生的上课热情,课堂内容不显得枯燥,也能丰富学生的知识。
新课改要求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要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在课堂中不要只将自己作为课堂学习的中心,这只会让教师自以为地将知识全数交与学生,而忽视了学生是否真正获得了这个知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不是让学生完全主导课堂,而是要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学生进行自我展现。比如在教授话本文章时,教师可以挑选一些学生进行表演或是让学生主动提出表演。在准备表演的过程中,学生能完全熟悉话本,在表演人物时能揣摩出角色的心境,从而理解作者想通过话本表达的意思。观赏的学生会更有兴趣观看,在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了解了故事,之后教师在深入教导时,学生会有代入感,对此抱有热情。
教师在课堂上所用的语言不应该晦涩难懂。语文学科应该是让大众在能接受、能听懂的情况下,进行文化熏陶。教师在课堂上要用幽默的语言,加以故事拓展知识内容,用生动的语言让学生身临其境。若课堂上讲的只有繁琐单一的考试内容,学生很快就会失去听课的兴趣,甚至对语文学科的兴致大大降低。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它注重的是对学生思维理解能力的开发。语文学科的考试没有固定的答案,它往往是多个方面的不同角度的答案。语文学科考试与数学学科考试不同,数学的每道题的最终答案都是相同,它是理性思维的固定内容,而语文学科考的是主观思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要答案合理,都是能给与相应的分数的,而不是固定答案。语文批卷组在面对千种答案时,是在共同讨论与思维碰撞下选择合适的最优解。因此,教师不能局限学生的思维发展,要将自己所知所学,融入到课程学习之中,在教授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将课本与课外有机结合,历史故事、人物的闲情逸致,都能在教师的巧妙联系中得到鲜活的再现,让学生对此有更深的印象,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新课改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于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热情,热爱生活。
四、创新评价
传统的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在学习成绩方面的评价,这只是片面评价,无法综合地评判一个学生的整体素质如何,这是对学生各方面发展的限制。教师在新课改的推动下,不应只看重学习成绩,学生的能力各不相同,在不同领域各有发展,如有的同学虽然整体语文成绩不是很突出,但是作文成绩优异,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在作文上进行更多的发展,鼓励他去发表文章,以得到提高;对古诗词、古文方面有突出天赋的学生,教师可以对其进行培养,让他在这方面有更好的发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综合考虑,才能不偏不倚,使每个学生都有信心去学习语文,怀有兴致去学习语文。
五、结语
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学科教学与传统语文教学有很大的差别。教师在融入新型教学思维时不要过于盲目。教学理念的创新让师生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学生在课堂的表现尤为重要,教师成了引导人,引领学生去了解知识的内容,而不是灌输型教育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创新与教师教导方式的创新,给传统教学方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在活跃课堂的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教师也会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有更好的思维发展,师生是互相交流的关系。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的责任是主要的,要好好学习改善教学关系,才能使语文学科的课堂学习能够有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