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侃君
(广州市番禺区东湖洲小学,广东 广州 511450)
摘要:小学语文是应试教育下的重点学科,其对于小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兴趣、语文学习能力均起着基础性作用。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对于培养小学生健全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均起着深远的影响。也基于此,本文主要阐述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内容的重要性,以及对其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字: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对于一名学生的道德素质起着启蒙作用,且随着新课标的改革,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也成为了教师教书育人的核心,其不仅要求当今时代的小学生要具备过硬的文化课成绩,还要求其要有着优秀的德育素质。在此基础上,核心素养下的传统文化教学也成为了语文教育的重要一部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内容,以此来增强其的责任感、使命感,以及民族自豪。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内容的重要性
一个民族得以长远存在的基础是其族民均具备高度的民族认同感,且民族认同感是每一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内容,加深小学生们对民族的了解,是重要且必要的。首先,其能够引领小学生深入体会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感受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经典的传统文学作品,这些作品通过语文老师的导读,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文章背后蕴藏的深厚情感,增强小学生的知识阅历。其次是能够促进小学生加深对我国传统文化魅力的了解。中华民族有着上下五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这些文化都是时代精神的结晶。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还没有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一个很深的了解,因此小学语文教师更应当在教学中多加渗透传统文化内容,并通过设立教学情景,利用新媒体设备播放历史纪录片等等,以此来加深小学生对我国灿烂文化的了解。最后是有助于强化学生的爱国情感,感染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小学阶段,历史课、地理课都还没有开设,因此小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学习主要来源于语文课程。在语文课上,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围绕教材内容,以优秀的人物事迹及历史事件举例,使小学生们感同身受的体会先祖、前辈面临的困难险阻及他们优秀的精神内涵,以此来加深小学生们的共情能力,引发学生们的共鸣。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内容的有效策略
(一)重视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材有很多关于我国传统文化的文章,譬如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Z中《人之初》、《难忘的泼水节》以及《祖先的摇篮》等等文章,其都体现了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以及辉煌灿烂的文明历史。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加深对这一部分内容的讲解,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的理解。譬如在课上进行提问,询问有没有去感受过“泼水节”氛围的同学,或是对傣族文化有一定理解的同学,以此来作为教学的切入点。
其次,由于语文教材上的知识都是相辅相成、融会贯通的,因此小语文教师也可以在讲授新知识前率领学生对前一章的知识进行温习,以此来促进良好的语文学习效果。语文教学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其不是生硬的理性知识,而是有着感性的、能够令人感同身受的内容。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渗透传统文化内容时一定要抛弃老旧的教学观念,加深对于道德情感的教学力度,在最大限度上加深传统文化教学的积极影响[1]。
(二)有效利用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新时代应当运用新方式、方法来进行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也可以利用一些新型技术方式来高效渗透传统文化内容。为此,小学语文教师首先可以运用新媒体技术来优化课堂教学方式。例如对于教材上的一些内容,教师可以事先将其录入进媒体设备中,然后再进行上课教学;还可以针对每章节的内容主题找出适合该章节的延伸内容——譬如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司马光》这篇文章,教师可以利用幻灯片来向小学生播放有关“司马光”故事的动画片,在吸引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加深其对于课堂知识的印象。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带领小学生们写作文的形式来达到教学目的。譬如在讲解介绍祖国山川河水的教材文章后,教师可以让小学生以描述自己的家乡为主题写一篇作文,并在其中对家乡的历史文化进行探究,通过对家乡一丘一壑的深入了解,促使小学生深刻感受到家乡景色的魅力,加深其对于家乡的理解及认知。
(三)开展传统文化语文教学实践活动
小学生对于祖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应当是感性的,对于民族的情感应当是深厚的,但仅凭单纯的理论性授课很难促成高效的教学效果,为此,小学语文教师也应当在教学中切实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来高效渗透传统文化内容[2]。新课标下,国家教育部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小学生将语文知识应用于生活中的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通过有效利用语文实践活动,也能够切实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后的业余时间,组织小学生集体去参观当地的博物馆、纪念馆,给予小学生最直观的关于古老历史的感受,使得小学生在丰富自身语文知识的同时,强化民族自豪感的感受。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来培养小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语言组织水平也是衡量一个人语文能力的一部分,小学语文教师通过在实践活动中鼓励小学生多与他人进行交流沟通,锻炼了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丰富了其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视角,促成了一石二鸟的教学效果。
结束语:
小学生是初升的太阳、民族的希望,因此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更应当注重对其综合能力的培养。传统文化教学有助于沉淀其的性格、丰富其的内涵,为此,小学语文教师也应当加深对于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视程度,采用适当的方式方法来提升小学生的民族情感,从而促成良好的语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徐帅.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8):265.
[2]孟艳.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品位经典,2020,(09):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