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熙智
重庆万州区鸡公岭小学 404000
摘要: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学生语文学科的学习是是整个教学任务开展的重点,它除了是我们的母语课程,能够有效提升自身文学素养以及思维拓展能力以外,如果学生不进行语文学科相关知识的学习,那么势必也会对其其他学科的学习造成影响。在小学语文实际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强的话,则很难实现相关知识自主探索以及自主学习,尤其是针对于小学中高段的学生,他们已经在识字认字以及文章理解上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能力,通过相关学习,可以进一步增强自身独立思考、探究的水平,在潜移默化中有效提高自身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小习作
学生通过阅读教学的相关训练,可以逐步建立自身文本感知、生活感悟的能力,在拓宽思维、拓宽视野的同时,还可以不断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其能够更好地投入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去。阅读往往和写作是紧密联系的,教师需要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将“阅读”转变为引导式阅读、拓展性阅读、活动式阅读,促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有效提高自身写作水平、实践能力等方面。下文主要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体现“小习作”练习的重要性展开分析,希望对相关工作者可以有所帮助。
一、小学中高段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1.教师的重视程度不足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可以对自身学习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但是在当前教育背景下,部分教师由于受应试教育根深蒂固般的影响,导致他们并没有意识到阅读教学对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实际教学中,也仅仅凸显出了相关基础知识的灌输,不但学生无法有效提高自身相关知识学习的成效,而且学生也难以从课堂学习中感受到应有的“乐趣”。因此,教师需要积极适应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在教学中凸显阅读教学的重要地位,并以此为基础不断优化和创新自身阅读教学的模式,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去构建高效的语文阅读课堂。
2.学生阅读兴趣尚有欠缺
在当前教育背景下,针对于中高段的学生,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时候,其教学方式的呈现过于单一和固态化,长此以往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会起到阻碍作用,虽然这种方式短期可能会展现一定程度的教学成效,但是从长远角度分析,学生如果在阅读学习中,无法体现出过高的学习兴趣,那么对学生后续的学习成长都会造成影响。此外,伴随着学生学习阶段的不断提升,学生学习知识的难度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转变,多数学生过于注重相关知识的记忆以及相关问题的解决,而渐渐忽视了对阅读能力的培养。
二、中高段语文阅读教学中,“小习作”练习实施的优势所在
1.激发学生创写兴趣
在小学中高段的语文教学中,关于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练习多数是通过叙事以及人物描写来进行体现,这类创写题材在教学中经常使用,长此以往,学生会出现语言累积程度不断缺失的状况,导致学生在创作中出现的题材以及内容等方面都大致相同,这不仅会对学生思维拓展的水平发展造成阻碍,还会逐步影响到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需要通过“小习作”活动的开展,有效激发学生创写兴趣,让学生更为主动、更为积极的置身于创写过程之中。“小习作”活动的开展,其优势就在于更加贴切学生的生活状态、内容较为简洁精炼、题材比较单一,对于学生思维发展的训练可以体现巨大的作用,学生可以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小习作”练习,在不断燃起自身阅读写作兴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自身语文综合素养。
2.对学生审美能力进行有效培养
在当前教育背景下,随着教育领域的稳步发展,社会对于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发生着转变,其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也是教师教学中需要重视的一个部分。“小习作”训练主要内容就是让学生依照教师给出的创作方向或者创作题目,在限定时间内完成相关练习。学生在进行“小习作”联系的时候,为了更为迅速地完成任务,除了需要对相关文章进行有效整合、处理意外,还需要对教师提出的题目或方向进行深层次的探究与思考,学生只有将所学内容更加熟练准确的应用到创写过程之中,才能更好的完成“小习作”的写作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对学生思维探索能力进行有效训练,进一步增强学生思维拓展的水平,而且学生在探究以及创写完进行讨论分享的过程,还可以对自身合作交流水平以及反省习惯的培养起到积极作用。
因此,教师在开展“小习作”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以学生为主体面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学习兴趣进行充分的考察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更为科学合理的去进行相关创写环节的设立,让学生通过阅读学习,在不断提升自身阅读能力的同时,对自身写作水平进行更好的训练和提升。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小习作”活动实施的优化路径
1.图文结合,有效引导
在教学中,图像不单单是对相关文字的补充说明,它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无限想象力的有效“工具”。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也同样受用,教师在相关文章的阅读教学中,需要通过对学生展示文章内容、背景环境、拓展资料等方面的图片,进而可以更好地去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以及中心思想感情进行理解和把控。通过这样图文并茂的方式,学生可以更为直观具体的感悟教材内容,可有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培养学生逐步形成发散性思维的同时,进一步对学生写作能力进行增强。
譬如,教师在《北京的春节》这一课的教学中,如果想要更好的开展“小习作”练习,则需要在授课中配以相关内容的图片去开展教学,如当前北京春节体现年味儿的小吃、习俗、热闹景象等等,让学生在理解文章具体内容的同时,还能通过相关图片的直观观察,对“年”的由来产生疑问,并以此为依据,针对自身经验阅历开展春节主题的“小习作”练习。
2.对文章题材的变更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包括散文、诗歌、古诗、记叙文等多种文学载体,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多样的文章载体去开展教学。
譬如,教师在讲解古诗文的时候,可以将其文学载体变更为记叙文去开展阅读教学。如在《从军行》的教学中,待学生对教材整体内容以及背景资料等信息都能够基本了解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体会诗文思乡、念家感情的基础上,由教材内容出发进行记叙文载体的“小习作”训练,让学生通过这样的练习有效提高自身写作能力以及阅读学习兴趣。
3.读写结合,凸显创写、改写、续写等练习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需要多去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和思考,在对教材内容进行学习和理解的过程中,要勇于大胆的提出疑问,要从小就灌输给学生一个道理:“世间万物,没有绝对的对与错,知识是不断更新的,努力探索和钻研才是最为重要的”。对于教师而言,也要正确看待学生提出的疑问,需要将学生的问题当成提高自身能力的一种助燃剂,力求做到,同教同学,共同进步。
譬如,教师在《祖父的园子》的教学中,需要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童年记忆中那段美好记忆的同时,让班级学生将教材内容的情景带入到自己的生活之中,在经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以后,在充分参考自身实际生活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进行改写或者续写,最后与班级同学进行分享,看看谁写的最好。
学生通过这样的练习,不仅可以有效地联系到自己的生活,加深阅读和写作的兴趣,而且在学生谈论分析的过程中,还也以逐步提高学生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学生可以在自己想象的海洋尽情地遨游。
综上所述,“小习作”练习活动的开展对于小学中高段学生写作与阅读兴趣的培养可以起到巨大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进一步重视“小习作”相关活动的开展,需要在阅读教学中不断增强学生的创写能力以及思维拓展能力,这些能力的提升都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可以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晓英. 对小学语文中高段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C]. 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三).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187-189.
[2]冯惠洋.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优化小习作的策略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13):72-73.
[3]冯惠洋.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优化小习作的策略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10):65-66.
[4]杨敏. 小学语文课堂读写结合教学的问题分析与教学策略[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