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娟
(河南省新密市特殊教育学校)
摘要:语文是一门使用性学科,在各科的学习过程中处于工具性的地位,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练的能力,但是面对聋校的学生,由于他们的听觉障碍,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就会产生很多问题,例如不愿与他人进行交流,不能够理解身边的人或事物,情绪容易偏执。所以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如何让这些学生敞开心扉,融入语文课堂,就需要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升他们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聋校;初中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聋校的学生由于心理比较脆弱,面对自己身体上的残疾他们不愿意谈及自己的缺陷,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聋哑学生语文学习存在着很大的阻碍,所以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帮助这些学生重拾信心,让他们认识到他们的能力并不比别人差,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身体是有代偿功能的,他们其他感觉器官的发育会强于常人。
一、聋校初中语文渗透心理教育的意义
聋校的学生,虽然他们的身体上有残缺,但是社会上却给予了他们很大的关注,面对这些关注的目光,会让许多学生觉得有莫大的压力,或者是更增加了他们的自卑感。所以,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中,对他们在心理进行疏导是非常有必要的。聋校的学生是身残志坚的,他们面对自己身体上的残疾,却努力的生活,努力的学习,面对这些坚强的孩子,我们鼓励他们认真学习,面对自己心里的问题,要与教师进行沟通,通过手语的表达来抒发自己内心的郁结,这对聋校的孩子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
其次,初中生他们的心里会有很大的变化,不同学校的学生在进入初中以后,对自己的认识会有了很大的改观,聋校的学生面对诸多关切的目光,他们对自己的定位会有些自卑,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帮助他们树立起对生活的信心。这才是我们进行语文教学的意义。语文教学中海伦凯勒的故事对聋生来说是一种激励,所以我们要通过这样的故事来树立他们对生活的希望。
二、聋校初中语文渗透心理教育的策略
(1)结合语文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我们就要分析蕴含在文章内部的情感,如果这些情感能够打动学生,能够化解他们内心存在的问题。那么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就是成功的,有效的。对受教育者来说,我们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他们掌握知识,并且能够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应对来自人生的发展中的困扰。在教学的过程中,作为教师要发挥学生的潜能,保障他们的心理健康状态。
例如: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的一段导入语来导入《新衬衫》一课的教学。同学之间因为一点儿小事儿而伤了同学之间的和气,这是不划算的,如果我不小心碰了你一下,你一个温柔的眼神儿,我一句轻声的对不起就会化解这场矛盾。那我们今天就来翻开课文学习《新衬衫》这一课,看一看面对新衬衫被弄脏这件不愉快的事,文中的小主人是怎样处理的?
(2)挖掘课文中的心理教育素材
文学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学科,对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发展是非常注重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就要挖掘课文内容,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让学生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渗透这些内容,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爱并不是对他们的歧视,而是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在讲解《再塑生命》这一节内容的时候,我们要让他们了解到海伦凯勒一生的遭遇是怎样的。但是在这样的遭遇中,海伦凯勒又是以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生活的,帮助学生树立对生活的信心。
(3)丰富学生的情感
如果一个人没有了情感,就像一片森林没有了树木,那是寂寞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朋友的关怀,父母的关爱,师长的关心。《背影》这一篇课文是体现父爱的文章,要让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感受到来自父亲的浓浓的爱,然后开始进行情感迁移,转移到每一个学生的身上,聋生虽然听不见,但他们能够看到,能够感受到来自父母亲的关爱。他们的内心有爱的滋润,对他们正确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是有很大帮助的。所以在讲解课文的时候,我们要注重丰富学生的情感,同学情,教师情,家长情。每一种情感,我们都要对他扩大开来,让他们感受到来自世间的温暖。无论多么坚硬的冰在阳光的照耀下也会融化,所以,无论孩子内心的压力,或者是内心有多么的自卑,如果能够感受到来自世间的爱,世间的温暖,他们也会放下芥蒂,融入人群。
结束语:聋校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一线教师思考的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以语文的人文情感来丰富学生内心的情感,让他们感受到温暖无处不在,化解他们内心的压力与自卑情绪。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要注意到每一个学生的情感变化。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针对性,而且也有助于他们语文学习水平的逐步提升。面对这些特殊儿童,我们一定要耐心,而且在他们出现问题以后,要分析问题的原因,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这样,我们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才能为学生切实服务,更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1]王成立,张佳琪,贾明凯.特殊学校文化课教学方法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中小学教师教育教研版)2019(09):109-110.
[2]韩永刚,范红曼,张玉林.特殊学校开展线上教学教学的注意事项探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与社会科学版)2020(01):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