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琼兰
(平昌县信义小学,四川 平昌 636400)
摘 要:小学语文是对学生未来学习打下基础的重要科目,学好语文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而在语文教学当中,自主阅读能力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核心,是帮助学生融会贯通所学知识、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技能。但从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情况来看,教师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工作不到位,学生的自主阅读和学习能力较差。所以,如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是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对此,本文提出了四条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路径,并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探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方式,旨在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自主阅读能力
引言
在语文教学当中,自主阅读能力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核心,是帮助学生融会贯通所学知识、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技能。教师要让学生主动地探索、学习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探索和发现问题,从而更好地吸收所学知识。因此如何做好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对于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师都至关重要。下文将对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方式展开探究。
一、创造教学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实际的文章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创造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融入到轻松、真实、有趣的教学环境当中,从而对阅读充满兴趣。在教学当中教师要起到引导的重要作用,用环境因素引导学生阅读和思考,从而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举例来说,对低年级学生常识性课文的教学,教师可以多用生活中常见的自然因素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学习。
比如,在学习《要下雨了》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发现自然中蜻蜓低飞等情况,将生活与阅读联系起来。还有《找春天》一课,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在校园的花草树木中寻找文章中所提到的内容,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进行学习和思考。除此之外,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对于描述动物或者人物的文章部分,教师还应当通过生动形象的描述,或是图片、视频等道具,为学生创造一个仿佛置身其中的学习环境,勾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充分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渗透学法指导,掌握阅读方法
有了阅读兴趣之后,采用好的阅读方法是自主阅读的重要过程,是学生领悟和理解文章知识的重要途径。小学生的阅读经验较少,因此需要教师扮演引导人的角色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而不是刻板地教育学生如何进行阅读。因此,实际教学当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渗透学法指导的方式,让学生知道如何进行阅读。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相应教学情境的同时让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举例来说,《师生情》文章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文章中的学生们会想尽快见到王老师呢?”,然后让学生自主阅读并找到文章中表达师生情感的语句或词汇,并让学生探究这些语句和词汇是如何体现师生情感的。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上下文问题,找出描述王老师和蔼可亲的词汇,以及描述王老师冒雨的语句,从而回答之前的问题,并理解文章中教师和学生的情感。通过渗透学法指导,学生能够很快找到文章的主旨,领悟文章所表达的内容与核心情感,从而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和思维能力,让学生可以举一反三,掌握联系上下文进行思考、理解文章情感内容的阅读方法,进而提升自主阅读能力。
三、抓住文章点睛,领悟文章内涵
文章的点睛语句或词汇是理解文章内容和情感的关键,也是让学生发现并掌握文章中心思想的钥匙,能够促进学生自主阅读文章。
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运用这些点睛词汇和语句,让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举例来说,在《草原》一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文章中有关草原景色和作者情感的语句,让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理解草原的特别之处,以及作者初次见到草原的情感。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向学生提问:“草原景色如何?”、“草原的特点是什么?”“作者见到草原的情感怎么样?”等等,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寻找课文的点睛词汇和语句,从而解答疑惑,理解文章的思想情感。学生通过有目的性的阅读,能够很快找出文章中对草原特点的点睛词汇。如“清新”、“一碧千里”等等,此时教师可以再进一步讲解学生们找到的点睛词汇和语句,让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领略草原风光,深刻理解作者的愉悦之情,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再举例来说,在《一夜的工作》文章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到描写周总理办公环境简朴的点睛词汇,如“一张桌子”、“两把椅子”、“一盏灯”等,再与文章中“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一句进行对比,让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周总理的朴素。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找出体现周总理工作繁重和辛苦的点睛之词,并与总理生活条件的简朴进行对比理解,从而让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对周总理敬佩万分,也提高了自身的阅读技能。
四、设问激起思考,引领深层阅读
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体作用,而不是一味地被动学习,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激起学生的阅读欲望,激起学生的思考。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设问的方式,激起学生对文章的好奇心,再引导学生进行深层阅读,从而深层掌握文章表达的内容。学生通过阅读前对问题的思考、阅读中对问题的探究、以及阅读后对答案的理解,是学生彻底掌握文章主旨、提高学习和自主思考能力、提升阅读能力的重要步骤。举例来说,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教学单中,通过第一遍浅层次的阅读,学生普遍都会对小女孩的凄惨生活产生怜惜之情,但还缺乏对文章更深层次的理解。此时语文教师可以设问:“为什么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么凄苦,结局却用了‘微笑’和‘幸福’这样的词汇呢”。深层次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对文章中凄苦描述和结尾美好词汇的矛盾充满了好奇心,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文,从深层次上理解课文情感,带领学生寻找问题的答案。通过进一步阅读和教师的讲解,学生能够很好理解看似美好的词汇实则是通过矛盾对比突出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痛苦和心酸,表达了作者对小女孩的同情和对无情社会的控诉。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对文章内容和情感充分理解,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阅读能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自主阅读能力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核心,对于学生领悟文章所表达的内容与核心情感十分重要,同时也是为学生未来学习打下基础的重要技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自己起到引导的作用,通过创造教学情境,激发阅读兴趣;渗透学法指导,掌握阅读方法;抓住文章点睛,领悟文章内涵;设问激起思考,引领深层阅读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对学习充满积极性,主动探究并解决问题,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深入掌握文章内容、领略文章情感。不仅如此,教师还应当充分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增加学生的阅读经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能够热爱阅读、享受阅读,从而促进未来学习和生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苗苗.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9,2123:199.
[2].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9,3312:89-129.
[3]焦新祥.自主阅读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培养[J].才智,2020,05:138.
[4]李晶.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具体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12:42-44.
[5]张万泉.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