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0/10/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1期   作者:孔红岩
[导读]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人文素养的培养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
        孔红岩
        河南省确山县博士学校    463200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人文素养的培养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初中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不仅体现在课堂上对于人文素养的渗透教学,还要注重将人文素养和生活联系起来,让人文素养渗透进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本文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渗透进行了探究,从初中语文教学渗透人文素养的必要性出发,总结出了几点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 初中语文;人文素养;必要性;策略
        引言:21世纪的今天,世界各国的竞争除了科学技术和经济实力的较量外,更重要的是国民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的较量。“人性化”、“人文素养”开始出现于各国的教育理念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不仅是新课改的要求,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变得迫不及待。
        1 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必要性
        1.1人文素养教育是我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石。为了更好的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研究一条确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人文素养教育正好符合了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求。对于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知识和能力方面的训练,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中学生的精神内涵,让学生领会到中华文化的精髓。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是时代的要求,同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之后所产生的效应,又会反过来作用于社会的发展,为社会储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1.2人文素养教育是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等新理念的全面实施,语文的活力又得以充分的体现,从而也为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搭建了一个崭新的舞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人类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古往今来大量的文学作品和文化典籍。在这座珍贵宝库中,蕴藏着我们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传统。
        1.3人文素养教育是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决定的。初中生属于整个人生当中比较叛逆的时期,意志相对比较薄弱,抗压能力差,而且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再加上之前应试教育留下的“隐患”,部分学生的自卑感较强,若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中学生进行很好的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格观念,促进中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


        2 初中語文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的策略
        2.1提高初中语文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初中生的阅历尚浅,对于教材的内容形式及所负载的人文精神、思想情感的深层次把握更多的依赖于教师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可以说教师的人文素养水平决定了初中语文渗透人文素养培养的成效,因此必须提高初中语文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提高,包括:人格修养、情感素养、知识素养、语言修养。初中语文教师只有在人格修养方面加以修炼,让自己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和高尚的人格修养,在教学的时候才会受到学生的尊敬和喜欢,才会由内而外的散发出人格魅力,学生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与感染。加上教师在自身的情感素养方面加以提升,用自己的满腔热情去对待学生,给学生以真诚和无私的爱,学生会在教学中感悟到语文世界的丰富多彩。教师通过提升自己的专业和其他学科的综合知识以及自然科学知识,学生会感觉到教师的博学多才,能够更加的适应语文学科内容的综合性与广泛性科。如果在此时教师具有较高的语言修养,通过幽默诙谐的方式去教育教学,注意语言的科学性、规范性、艺术性、启发性、激励性和道德性,这样更是有利于语文中任文教学的渗透。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教师要想在人文素养的培养上更上一层楼,必须先从自我抓起,提升自己的人格情感、知识语言等方面的修养,为学生树立好榜样,发挥好领头羊的作用。
        2.2注重与挖掘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人文教育素养。语文教材中的每个课题都是经过专家反复研究与推敲的,它的代表性是非常强的,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充分重视语文教材的作用,深度挖掘教材的人文意蕴。从汉字的书写和解读、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等方面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例如在识字与写字中领略中华汉字的文化底蕴,感受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它在音、形、义等方面具有其它任何文字都无法比拟的优势。特别是中华文字的书法艺术,更是与中华五千年文明同生同长,作为语文教育,应该在引导学生欣赏书法艺术的过程中,渗透人文素养进行培养,陶冶中学生的情操,让中学生感受到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感悟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髓。
        语文教育中更应注重文本的情感教育。文学之所以能激起读者的共鸣,产生巨大的艺术感染力,主要是它以情动人的结果。语文教学一定要凸显文本的情感因素和人文教养因素,帮组学生体察情感、生发情感、表达情感,体验语文文本的自身的人文教育素养,鼓励学生基于自己的经验和立场对文本的情感和人文教育素养进行评价。
        2.3有效的开展课外拓展,在实践中对初中生渗透人文教育。“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对于初中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离不开生活的实践,教师必须有效的开展课外拓展,在实践中对初中生进行人文教育。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内容的需要,带学生走出课堂,通过户外活动的形式加强对初中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提高初中生的感悟能力。例如在学习《钱塘湖春行》时,让学生在课前对本文进行学习,并为学生布置课前作业,让学生通过诗中的场景画一幅“西湖初春”图,在课堂上让学生相互交流,看谁画得更准确、生动,通过学生的交流和课堂的学习,让学生自发的阐述学习这首诗之后的感受和启发,通过这一系列的拓展,让学生更加深入的挖掘诗文的人文内涵,走进诗人的内心。
        3 结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的教师和初中生共同的努力。在初中语文人文素质教育渗透中,离不开我们老师、学生、学校和家长的共同付出,教师不仅要抓好学生的人文教育,还要抓好自己人文素养的提升,学校更应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人文素养环境,再加上家长的辅助,初中语文人文教育一定会取得阶段性的胜利。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