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
云南省宣威市海岱镇初级中学 655409
摘要:初中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语文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最为重要的一门学科。学校通过语文课堂教学,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而且更加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的品质更加高尚,思想更加丰富,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发展。德育教育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进行学习,进而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基于立德树人的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立德树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
引言
随着新课标的改革发展,其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语文作为一个文学类的学科,在进行立德树人教育上存在着一定的相通性。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时,学生的学习素材中也会出现有关德育教育相关的理念,这在很大程度上为教师开展立德树人教育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教师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进行德育理念的不断渗透,让学生在长时期的熏陶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而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健康地成长发展。
一、立德树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和发展,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加强立德树人的德育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身心发展不成熟阶段,进行德育教育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立德树人的思想观念在初中语文德育教学过程中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关于德育的知识,这对于德育教育的顺利开展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非常重要的,立德树人影响下的初中语文德育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二、基于立德树人的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明确“立德树人”的具体内容
初中学生“立德树人”,最主要的就是要关心国家大事,有理想,有道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关心国家大事是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只有关心国家大事的人,才能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前途结合在一起,并且为她的兴盛尽责任。崇高的理想抱负、良好的道德情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的精神支柱,是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力量源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引导青年走向光辉的人生之路,并且是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而奋斗的可靠保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既是具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科学观点和具有忧患意识的表现,更是激发青年学生兢兢业业搞好当前学习和将来工作,为社会尽职尽责的驱动力
(二)从教材文本入手落实立德树人理念
初中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深入研究教材、分析文本,探究文本内容与立德树人理念的契合点,了解教材文本的静态特征,挖掘出最善良的人文知识,尽可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激励学生大胆想象,给学生点亮精神世界的导航灯。
例如,《皇帝的新装》这篇文章,故事中对于各个人物的诸种表演,作者有浓墨重彩、绘声绘色的描述,却不见声嘶力竭、痛心疾首的诅咒;他的讽刺,并不是揭露性、批判性、带有明显痛感的讽刺,而是诙谐、幽默意义上轻松的讽刺。他嘲笑皇帝的愚蠢、大臣的馅媚、看客的人云亦云,但是,这种嘲笑不含敌意和轻蔑,却饱含善意和温情。教师不仅要对文章进行讲述,还要让学生领会其中的寓意。学生可以从文章中领悟到要做一个诚实的人,而虚伪往往会蒙蔽人们的双眼。
(三)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思想教育性,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根据《教育规划纲要》中所明确指出的,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主体内容,要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因此,初中的语文教师应该响应新课标的改革要求,承担起立德树人教育的使命,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德育思想,结合语文学科思想教育性,在语文课堂上渗透进德育方面的相关思想。因此,教师首先需要做的是,缩短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感,走进学生真正的内心世界,得到学生对教师的真正认同。当学生在语文学习上遇到困难,产生一些消极的情绪时,教师不可以一味地埋怨学生不努力,而是要究其根本,弄明白学生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心理,然后再对症下药帮助学生解决所面对的问题,从而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对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树立有着很大的帮助。
(四)进行德育小故事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
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德育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按照教材上的知识点进行德育教育,这种枯燥单一的教学方式慢慢地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甚至会使其产生反感的心理,渐渐地也就失去了学习语文的热情。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不利于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所以,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短小的德育小故事讲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参与热情。
(五)利用语文资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对于德育教育来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结是进行德育教育的必要环节。教师除了要传递给学生“小爱”,还要引导学生去感受家国情怀的“大爱”精神。国家是一切发展的基础,因为有国才会有家。而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只有我们大家携起手来,国家才会富强。语文资源中有大量的爱国主义题材的内容,向我们讲述了祖国的壮丽山河,也向我们介绍了为国家奉献牺牲的英雄们。在进行学习时,教师要把爱国主义精神落实到我们的日常学习中来,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和正确的文学观点。
结束语
总而言之,立德树人教育观念已经逐渐深入到教育教学中。随着德育理念的出现,其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是一个重大的挑战,语文教师需要把立德树人教学理念更好地运用到语文教学之中,来有效地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同时,培养中学生的正确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认知,使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人格。学生在提升语文水平的同时,对应的文学情操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甘金元.立德树人理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华夏教师,2019(32):29-30.
[2]安小会.九年级语文教科书落实“立德树人”的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9.
[3]韩丹.基于“立德树人”的初中语文教材作业系统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