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芹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双沟镇中心小学 221212
摘要:课堂效率的提高是新课改的核心要求,没有科学、有效的具体教学措施,设计得再完整、再完美的教案和教科书也都只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没有实际效果。那么,何为“高效课堂”?就是教师有节奏、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学习,学生主动且乐于接受知识;教师能教、会教,学生乐学、会学。基于此,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现在的教育更加注重从学生的知识储备、道德素质、身体健康、逻辑思维等多方面综合培养学生,小学语文在道德素质方面的培养中为教育事业带来了显著的效果,加上语文课题的多样性和答案的不唯一性,学生可以在课堂上畅所欲言,表达各自的看法,并展开谈论。
一、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作用
在如今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虽然说素质教育已经逐渐趋于成熟化,但应试教育的影响还是非常深重,仍然有很多老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带着功利性,太过于看重结果,而忽略了过程,小学语文的意义也不能够发挥出来。老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去挖掘教学的深度,以此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认识不再只是简单的识字和阅读。这样可以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完善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促进小学语文的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思维过于传统,时代不断更近发展,任何事物都走上了创新的道路,教育事业也同样需要创新。很多教师没有及时跟紧时代的步伐,不愿多涉猎新鲜事物,秉承着老旧却熟练的教育方法,导致教学内容完全与早就更新换代的课本内容脱节,学生代入感不强,导致理解能力差的学生跟不上课堂进度,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方法过于老旧,当今时代,科技发展飞快,很多新兴教育工具和教育软件为当今教育事业带来了巨大便利,可这些“便利”却很少出现在实际课堂中。很多教师并不及时跟进教材的更新,教学手段也相对落后,学生在课堂上就会产生脱节的感觉,影响学生吸收知识的能力。
三、改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和方法
(一)课前充分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准备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前提[1]。首先,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认真书写教案,预估学生在课堂上可能会问到的一些问题,并想到合适的解答。其次,教师要留给学生课前准备的时间,给他们布置下节课前要完成的任务,让他们带着充分的准备和未解答的问题听课,大大提升课堂专注度。比如,教师在为《司马光》这篇课文备课时,不仅要想到课文的内容及所用的修辞手法、描写手法,而且要想到小学生的想象力,想好如何回答他们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问题,想办法加以正确的引导,而不是限制他们的想象力。教师可为学生布置课前任务,如用“如果你的好朋友掉进了水缸里,家长没有在家,你会怎么做呢?想不想知道我们下节课课文的主人公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听课和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这样,教师和学生都有了充分的课前准备,才能有之后高效的语文课堂。
(二)开展实践活动
语文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如今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也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构建与运用语言,以此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那么老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性格特点和心理特点,开展适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理解理论知识,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节内容时,老师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去开展实践活动。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果学校有条件,老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去北京圆明园遗址进行参观,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圆明园的景观,然后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果学校没有这个条件,老师就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课后任务,让学生自主调查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可以通过网络,也可以通过书籍,然后做一个简单的报告在课堂上汇报,完成教学。
(三)引导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
语文学习讲究的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而且很多东西是课本上所没有的,需要同学们通过课外阅读获取。目前还有很多适合小学生的读物,有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等等,教师可以给同学们介绍一些书籍,让学生自己去找来阅读。每天读一点点,一次不用读太多,但是得每天坚持。教师可以在教室的某个角落建立一个“图书角”,同学们把自己认为好看的书带来学校,在要求每个学生都爱护书籍的情况下让学生相互交换传阅自己的书。每周评选一个“读书小标兵”,并给予受表彰的同学一点奖励,这种方法可以更好地激励学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读书。
(四)定期阶段总结
阶段总结是系统学习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在大脑中构建大纲的重要途径,是语文学习整体性和完整性的重要体现。总结的形式可以是一次谈话分享会,也可以是一次写作考察课,无论哪种,都要以较高的学生参与度为先。学习不是分散的。教材在课文的选取上十分用心,围绕一个主题的不同方面选取了不同文本,一整个单元联合起来,就能让人体会到其中的主题。小学生可能没有整合体会的意识,需要教师定期进行阶段性总结。比如,教学了小学语文教材上的童趣这单元后,学生认识了几个书里的小伙伴,教师就可以让他们逐个分析每个小伙伴的性格和行为,再综合几篇课文和课后阅读的其他片段,说一说自己的感悟和认识。这是加深理解、深化认识的重要方式。每学习完一个单元,教师都要总结、归纳和提升,增进学生的认识,增加学生的文学素养,同时,查漏补缺,确保学生完全掌握相关知识,切实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学习效率。教师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生即便贪玩、爱走神,只要有教师正确的引导,就都是有超强求知欲和丰富想象力的小天才。每一个学生都潜力无限。教师只要用心耕耘,定能硕果累累。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如今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要真正意识到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性,并且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和制定适宜的教学方法,以此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语文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宁闽.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J].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19(12):17.
[2]梁彩霞.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提高策略研究[J].新智慧,2019(34):83.
[3]陈晓娟.实施多元化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上),2019(1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