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珊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马吉完小 673406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采取恰当的方法进行情感教育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热情,而且能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得到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现阶段有很多一线教师在对学生开展情感教育时缺乏相应的方法。教师应该把加强情感教育作为自己教学的重点,让学生能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充分掌握语文知识,最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情感教育;
引言
情感教育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灵魂,渗透情感教育也是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小学语文教材中精选的作品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感情,凝聚着爱憎之情。本文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策略。
一、情感教育渗透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现实意义及必要性
(一)迎合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的需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和有效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逐渐成为教学的主流发展趋势及目标任务。国家相关教育部门明确对情感教育进行了明确,即在小学语文实践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高尚的道德品质,并且养成良好的三观,切实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最终为社会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而针对情感教育,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明确其情感体验,从真正意义上深刻分析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任务,帮助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以此高效完成目标任务,同时升华情感。
(二)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情感教学的有效渗透融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思维模式,提高其思维能力,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根据双方的实际教学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小学生虽然较为敏感,但也极容易满足,教师的鼓励、小红花的奖赏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小学生的需求。由此可见,通过情感教育,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及个性特征,对其某些优势进行肯定,同时鼓励其战胜自身缺陷。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对周围事物始终保持求知欲和新鲜感,锻炼其思维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及措施
(一)提高情感素养,高效开展课堂教学
俗话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的情感素养对学生情感素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教师要从自身做起,具备积极的职业道德素养,不断学习情感素养方面的知识。这样,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才能在教师的带领下得到提高。同时,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投入自己的真情实感来影响学生。这样,学生的情感修养才能变得积极、乐观。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上可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情感教学,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学生在教师的教学中不断受到感染,自己的情感素养就会慢慢提升。
(二)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丰富情感教学手段
情感教学应该与课本内容息息相关,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联系生活实际对教材量体裁衣,寻找有效进行情感教育的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果能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能激活学习的主体,使他们的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以最佳的姿态接收教学信息。当然,情感教学的手段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情感教育手段,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新课教学之前,要重视新课导入语的设计,让学生尽快地进入教学情境。
(三)有效运用课堂语言艺术,感染并熏陶学生
根据相关的实践调查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的表达仅仅是教学在某一层面上的体现,为了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还应当运用多元化的、具有一定艺术性质的教学语言,带给学生以全新的感受。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仅仅将课本知识进行宣读,没有融入丝毫情感进行深刻讲解,不管文中所描述出的场景多么优美,情感多么丰富,学生根本无法体会到这样的意境。针对语文教学,国家明确提出阅读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有情感的阅读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更是对教师的一种指示。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必须深入分析课文的思想情感、作者当时所处的政治文化环境,同时分析学生的个性特征及兴趣爱好,有感情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展示出自身对于文章的理解和认知。
(四)通过朗读感受情感,提高学生情感素养
在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必然要学到朗读的相关知识和技巧。学生能在朗读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深入了解课文的内容。大声朗读课文能帮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所表达的情感。因此,教师要重视在课堂上采取朗读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情感教育的热情。
(五)搭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与学生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对象,二者的互动交流直接影响着教学整体质量及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是否能够高效完成教学目标任务。在此基础上,如何搭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当前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基于此,教师应当正确认识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发展需求,站在平等的角度上尊重其个性特征。与此同时,教师可以运用自身的言行举止、思想理念、道德品质去影响学生,以身作则,与学生成为朋友,尊重学生自然也会被学生所尊重。一旦建立起和谐的关系,学生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开展课程教学活动,情感教育的渗透发展也更为高效便捷。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从旁协助领导,充分凸显出学生的价值及作用。
结束语
在对小学生的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效果。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应从多个方面提高自身情感教育的素质,加强自身情感的体验,采取更有效的方法对学生开展情感教育,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小学语文知识。这样,学生的情感素养就能在教师的带领下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黄小燕.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小学语文如何做好情感教学[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9):243.
[2]农美萍.探究基于情感教育的小学语文教育改革要点[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贵阳会场)论文集,2020:193-195.
[3]蒲芳.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及其实施对策分析[J].中国农村教育,2019(33):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