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娜
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第二实验小学
摘要:语文是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高校学习对其他学科也能产生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但从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看,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的阅读能力难以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相关方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能力
学生的语言知识技能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渐积累并形成的。在此过程中,语文阅读教学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新课程改革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强调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有效培养。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熏陶,感受到精神鼓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积极性,提升学生阅读水平和能力。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
首先,能够满足课程改革的阅读教学要求。当前的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阅读文章的感受理解,并发挥评价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体会到欣赏、理解、评价作用,阅读文章还应关注其表现形式。其次,学生阅读鉴赏水平的培养。在教学中要培养,并加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可以让学生对文章的语言表达方式,有更深刻的理解。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进而引导学生更好的鉴赏文章内容,加强学生阅读教学能力提升。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阅读文章赏析的过程中,有效地融入一些课外阅读内容,这样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可以了解更多的文章形式,学生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阅读题材,进而体会文章的情感表达方式、写作风格等。通过长期有效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因此,重视阅读教学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并欣赏文章,在此过程中,可以更好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文本鉴赏水平,有效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也有一定的作用。学生在阅读中,对文学作品的人物描写、词汇运用、写作方式等内容进行了解,这样学生可以在写作中有所借鉴,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提升自身写作能力。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阅读参与度不高
小学学生由于年龄因素等影响,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和注意力略显不足。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无法长时间保持注意力集中,他们只会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学习。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积极自主地参与阅读学习。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缺乏阅读兴趣。教学中教师所选择的教学内容显得比较单调,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学生在学习中无法长时间保持注意力集中。这些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并未受到教师的高度关注。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略显不足,许多时候照本宣科,严重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学生无法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影响整体教学效率。
(二)教学方式单一化学生缺乏理解能力
小学阶段学生理解能力有限,教学方式的运用成为教学效率提升的关键因素。在教学中,只有运用了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师才能将知识更好的传递给学生。教师教学方式的选择会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水平。从实际教学来看,语文教师依旧沿用传统阅读教学方式,教学过于刻板单一,许多时候学生的理解并不到位。
(三)缺乏课后巩固,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学生如果在学习完知识之后,不能够得到有效地巩固和复习,就会在很快的时间内遗忘,教师应重视学生的这一特征。在实际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课后复习巩固方面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教师并未坚持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能力,学生在学习完之后很容易遗忘,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三、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策略
(一)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需要对教学方式进行斟酌,以更好的方式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在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只能使用的教学方式多种多样。例如,比较常用的问题情境法、趣味教学法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更快的将学生引入到情境当中。通过这种方式,能更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更加积极自主的阅读文章。通过此类方式,也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的进行思考,学会分析问题,进而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采用阅读与写作相互联系的教学方式。这样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在当前的新课程改革理念影响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阅读与写作有效联系。鼓励学生在阅读完相关文学作品之后,可以从作品中进行借鉴,运用于自己的写作之中。这样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就能投入更多的精力更好的去了解文章的表达方式和写作风格,以此积累更丰富的写作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水平。
(二)重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运用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机械,学生只能被动地跟随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依赖教师,这并不利于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在教学中全面的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并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给学生提供更加自由轻松的阅读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阅读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文章深层次内涵。让学生更好地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表达出来,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效地运用学生这一特征,联系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有效设计阅读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科学合理的引导,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作品内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三)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拥有着丰富的教学素材。教师如果只是运用教材或辅助资料,进行阅读教学很难优化阅读教学内容,实现阅读教学多元化发展,也不能对学生的理论知识,以及综合应用能力有效挖掘和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阻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甚至影响阅读教学质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效地运用先进信息技术,发挥其教学优势,对文章的多种要素进行剖析,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体现出多元化阅读作用。
结语:总而言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关键的,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了解当前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以此选择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曾燕虹.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J]. 教育教学论坛, 2018, 000(026):266-267.
[2]苏宏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 课外语文, 2016(24):148-148.
[3]王丽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 考试周刊, 2019, 000(01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