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美
淇县一中 河南省鹤壁市 456750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是我国宝贵的文化瑰宝,不仅思想深邃圆融,而且内容广阔,为我国人民提供了立身处世的行为规范。在我国文化教育的教学中,语文是最能体现传统文化教学的学科。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让同学们掌握语言文字的表达和知识的运用,同时也更重要的是让同学们从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传统文化的渗透,提升自身文化底蕴。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资源、教学应用
如今,我国教育部门正在进行全面深化改革,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的代表,同时也是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指标,必须大力弘扬和发展。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国重要的文化宝库。我国也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继承,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各大学校也逐渐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中学生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为基本原则。这其中强调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将核心素养根植与传统文化历史土壤,更加突出了社会责任和国家认同。事实证明,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综合素质。因此,在现阶段的语文教学中结合传统文化进行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本篇文章就结合我自己的一些教学实践,探讨传统文化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相关运用。
一、深入了解语文教材,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
近些年来,尤其是千禧这一代人,由于互联网时代高速发展,他们的思想受到外部各种各样文化的冲击,以至于对本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概念不清晰,也没有深厚的爱国情感。高中是一个重要的教学阶段,该阶段的学生接受能力和程度都得到了提升,这时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是很重要的。高中语文教学是基于课本教材展开的,如果老师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那么老师首先就要深入了解教材内容和知识框架,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认真备课。教材是教学的载体,在渗透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基础的课本教学。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及时把握文章中与传统文化知识相关的要点,让学生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内心的爱国情怀,自发传承和发展国家优秀传统文化。例如:老师可以从节选的文章出发,对整篇文章或者著作进行拓展;也可以引入同类型的文章,让学生们拜读;还可以阅读优秀作者的其他文章,感知传统文化风采。通过《论语》语录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进一步延伸整本著作;通过屈原写的《离骚》古诗词,了解当时战国时期各国的历史;通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去拜读他的《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饮酒》等著作。
二、找寻高中语文与传统文化的相似点,渗透和继承传统文化
找寻高中语文与传统文化的相似点,能为高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提供帮助。教学中灌输传统文化的元素,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启发,进而产生浓厚兴趣,自发学习传统文化,发扬和传承优秀文化。例如: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滕王阁序》、《岳阳楼记》等文章,里面有大量描绘古代建筑风采的语言,老师可以巧妙将古代建筑的相关知识引入课堂,让同学们学习优秀的古建筑文化,进而激发同学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以文章内容为基点,既渗透了优秀传统文化,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本文章的印象,拓宽了知识面。
三、经典诵读,开展传统文化教学课外活动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的教学是一大重要部分。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安排的紧凑程度,在课后布置一些家庭作业,例如:摘抄课外古诗词、经典美句等,同时鼓励学生进行适当背诵,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在课前利用3分钟的时间,举行诵读分享活动,每日安排一位同学分享自己喜爱、摘抄的句子,可以通过大声朗读或者背诵的形式进行表达,激励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我相信在高中三年的时间里,如果学生能够坚持这一习惯,一定会得到很大的帮助,语文水平也会得到提高。每一本必修语文教材的最后几页都会为学生指定一到两本经典名人名著,要求其阅读,老师可以从课本中的选段带领学生进行学习,提高学生自主阅读兴趣,学习传统文化知识。让学生从完整的作品中理清、明白文章写作思路,时代赋予人物的灵魂,感知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思想和博大胸襟。例如:开展读懂原著的讲座,让同学们自行分组讨论,派代表表述观点,老师进行总结,对他们进行相关指导。通过阅读开拓学生视野,陶冶情操,培养学生“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质。
四、多元融合,丰富传统文化教学方法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也可以在课堂外或者其他时间。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传统节日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在清明时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的烈士公园参观,学习烈士先辈们英勇无畏的精神和不怕难、不怕苦的爱国主义;在端午节的时候,举办学习屈原主题活动,鼓励学生诗歌朗诵纪念屈原,缅怀先烈。学校可以在文艺晚会时组织学生观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以及爱国影片,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举办“家乡故事”征文,让同学们参观家乡的名胜古迹、考察历史名人和英雄人物,了解家乡历史文化、饮食文化和服饰文化,感受传统文化,做好记录。此外,学校还可以在校园网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借助现有全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基于“精准选、透彻读、深切悟”的原则,建设校园传统文化数据库,发挥好网络的作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的传播和推广。定期更换学校报纸厅、公告栏的内容,联合学校广播部门、学生会、绘画社团等,开展各种各样的传统文化活动,弘扬和践行中华传统美德,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播。
五、结束语
我国的传统文化丰富多彩且内容深刻,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传统文化在我国的发展中都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高中生是国家发展的未来,一个国家要想繁荣昌盛,一定离不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总而言之,语文老师要以自己的工作热情带动、引领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承担起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历史使命,无愧于心,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重要的是让其领悟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大千世界,如何将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渗透到教育教学中,还值得我们进一步进行教学研讨。
参考文献
[1]王丽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在高中《文化生活》教学中的开发和利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20.
[2]柴兆科.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J].教育革新,2019(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