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慧
乌鲁木齐市第八十小学 新疆 乌鲁木齐830002
摘要:小学数学学科的主要作用在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与辩证思维,符号化思想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主要科目,不仅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同时是提升小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关键。本文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符号思想培养的基本现状进行展开分析,并提出提升学生符号化思维的有效策略,在教材符号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建立联系,希望能够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品质,培养小学生的符号化感知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符号化思想;渗透策略
数学科目的学习与符号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数量关系、数量变化、数量推导演算等,都是以符号如图表、图形等为载体进行学习的,也可以说数学便是一个符号化的世界。处于新课改持续推进中,小学数学教学高度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符号化思想作为一种主要思想,理应受到数学教师的高度关注。故此,数学教学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都应该提升符号化思想的渗透,创建趣味性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符号化思维。
1.分析小学数学课堂中符号思想的培养情况
新课程改革的提出虽然助推了小学数学知识的变革,但是一些数学教师仍然对新课改理念认知不全面,无法有效结合课改目标开展教学计划与教学改革,导致小学数学的教学方式落后刻板,影响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此外,一些数学教师过分注重考试分数,“以成绩论英雄”的现象屡见不鲜,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忽略科学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符号化思维,导致学生的数学思维无法提高。而一些小学教师对于符号知识的理解不够全面,甚至存在局限于符号化知识教学中,单一化为学生传授符号关系、符号运算相关知识,并未将符号运算中存在的变化规律或数量关系完全传输给学生,导致学生对数学符号运行意义理解不够深入,无法在一些难题中有效应用符号思想解题。事实上,处于小学时期的学生思维方式尚未成熟,尤其是一二年级的小学生仍然以具象思维为主,对于数量关系、符号变化规律、符号知识等理解层面较浅,因此计算时即使借不出来答案仍然不会运用符号化思想。故此,在实际数学解题中,学生的思维限制较大,影响符号化思想习惯的形成。
2.探究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有效渗透符号化思想
2.1强化小学生的数学符号化意识
通过小学教学可以得知,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主要是遵循新课改思想要求进行的,重点在于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即新教材的应用是充分满足教学形势,并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开展的。故此,小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综合考虑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情况,创新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对教材中符号知识的体会与领悟,将符号化思维根植于小学生的头脑之中,进而提升小学生的符号化思维解题能力。举例来说,在小学数学知识《1~5的认识》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数一数文具盒中的文具的数量,并根据数出的文具的数量说出对应的数字,再给出数字让学生拿出相对应的小棒这样既能够强化学生对“数字1~5”的认知,又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理解数字符号。
其次,在学习《加法》这节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2+3=5含义,教师可以让学生左手先拿2根小棒,右手再拿3根小棒,然后合起来是5根。让学生体会到加号就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引导学生加深对运算符号加号理解与认识,进而提升学生的抽象性思维。
2.2在符号化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建立联系
通过数学教学提升学生的符号思维,能够引导学生按照生活经验理解符号中的数学知识,进而对生活中的符号进行规律运算,便于拓展数学知识范围。举例来说,在学习到《表内乘法》这节课时,如果单纯依赖于死记硬背的方法,不仅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同时难以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所以教师应该采取符号化教学法,如在记忆“6×3=18”时,学生理解难度大,不能机械式记忆,而应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在超市购物消费时,如果买6瓶饮料,一瓶三元钱,一共要付多少钱,这样6×3就代表6个3元相加,表示六瓶x3亓的含义。通过这种符号化教学模式,可以拓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进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合理运用,提升学生对生活中符号化知识的理解与感悟。
2.3增强学生的符号化思维品质
符号作为生活与学习中较为常见的元素,是一种具有一定的含义的表达形式,能够被人们合理应用在各种数量形式与数量应用中,使人们运用符号进行有效运算与解题。故此,数学教师应该挖掘生动形象的数学知识,增强符号化数学知识的有效应用。举例来说,在学习到小学数学《认识时间》时,教师可以鼓励小学生想象生活中的钟表形象,并运用纸卡进行制作,要粘贴好时针与分针,由教师指定时间,学生进行操作完成。这种动手操作的过程,便加深了学生对钟表知识的掌握,并可以简单识别钟表时间,完善学生的符号化思维体系。
2.4培养学生符号化知识感知能力
符号化思维的建立,有助于教师总结数学知识特征,并合理归纳出数学知识的共享,使数学抽象知识简易化,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举例来说,在学习到《克与千克》这节课时,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克与千克的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克”表示为△,“千克”表示为○,然后可以运用一些简单的物品进行估计重量,如一袋薯片是500△,一袋大米是25○,强化学生对符号思想的掌握,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学中,符号化思想覆盖范围较广,分布较为分散,对于同一个小学数学问题,可以采取不同的数学思想进行解答。故此,教师的概括与分析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总结数学知识,加强符号化知识教学,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而培养小学生的符号化思维,加强符号思维的渗透,挖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田园.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A].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教育理论研究(第七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1.
[2]冯知渊.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交际,2016(21):193.
[3]杨丽华.几种常见的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7,4(01):242-243+250.
[4]陈春生.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A]. 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四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