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10/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1期   作者:钟贵荣
[导读] 由于社会对人才创新能力方面的要求,人们已经开始注重在教育对学生创新意识培养中发挥的作用
        钟贵荣
        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悦乐镇大坪村完小    657400
        摘要:由于社会对人才创新能力方面的要求,人们已经开始注重在教育对学生创新意识培养中发挥的作用。而作为小学低段数学教师,更应该认识到创新意识对学生人生的重要影响,在掌握培养小学低段学生创新意识原则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培养策略,进而让学生能够逐渐养成创新意识、形成创新能力,成为社会做需要的人才。基于此,对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低段;数学教学;创新意识;培养策略
引言
        小学生比较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在这一时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数学课堂要在教学生教材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不断探究更好的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形成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分析
        首先,要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够使得学生有了学习的内在动力,也就为学生的创新提供了前提条件。其次,注意课堂上提问环节的设置。课堂提问环节可以促使学生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会得到有效的锻炼。最后,注重引导学生展开全方位思考。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养成全方位思考的习惯,因为全方位思考是创新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意义
        随着我国当下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学的模式正在逐步推进,然而由于受到我国传统应试教育体制的限制以及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使得我国当下教学的方式方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当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多数教师仅仅是注重自己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多数教师只是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在学习数学上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当下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应试教学观念以及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探寻与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着重培养小学生在数学上的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其养成积极自主学习与探寻数学奥妙的良好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其自身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效率。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
        (一)关注兴趣提升
        兴趣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在创新意识培养中也是如此。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从兴趣出发,结合教学实际,关注学生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可以感受到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的时候,他们就很容易走进课堂,全身心地分析课堂中的问题。之后,教师再针对性地引导,就很容易达到良好的效果,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在这一阶段得到显著提升。例如,在讲解与三角形相关的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喜好,在教学中融入手工课程,通过布置有趣的手工作业,让学生开动脑筋,制作一个自己眼中的三角形。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结合自己对三角形概念的理解,开始主动探索,动手接触三角形,并制作三角形。

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师的引导和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选择更适合的课堂教学模式
        为了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与改革。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更有助于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发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还可以通过设计各种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深入情境中获取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应用题时,由于应用题都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问题,更偏重于实际应用能力,而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少、逻辑思维与理解能力还未完全形成,所以学生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难以真正做到全部理解。这是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情境,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
        (三)发扬团队精神,学会与人合作
        当前的家庭大多数只有一个孩子,导致部分孩子不善于与他人交流、合作,现在的教育都是开放式教育,教师在讲课时应该脱离传统的讲课方式,不能靠死记硬背,按照每位同学自身的情况分成多组合作上课,每位同学之间取长补短,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的精神。希望每位老师秉持着“终于梦想,勇于实践,勤于思考,止于至善”的教学理念,认真对每位学生负责。上课时,分组教学可以把成绩不同的学方分为一组,切不可按成绩高低进行分配,否则会引起学生的厌学心理。优等生和成绩落后的学生放在一起,大家互帮互助,优等生可以主动位成绩略差的学生补习,同学们在不断的交流与合作中,相互帮助和支持,感受同学之间的友谊,为学生长久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鼓励学生表达
        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才能够更加确切地了解学生的实际状态,继而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的表达,通过表达引导他们,帮助他们形成不同的看法。当学生结合课堂实际表达自己的看法之后,教师不要忙于肯定或者否定,而是要以引导的态度询问学生产生这一看法的真实想法,并结合教材的实际情况加以引导。通过这样的模式,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认知与其他同学一同讨论,在讨论和表达中,学生的思维意识得到拓宽,创新意识也在这一阶段得以萌芽。例如,在讲解涉及到实际生活的应用题目的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认识,选择多样化的模式解答数学问题。之后,教师再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解答方法让学生上台讲一讲。通过引导,教师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表现机会,也让学生更具积极性地探索数学知识的深刻内涵,在表达和引导表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结束语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上的创新意识对于其在今后学习数学的道路上有着重要的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主动探索与创新教学方式,从而使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道路上能够潜移默化地养成学习数学的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张铎.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8):57-58.
[2]袁娟平.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与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2):75.
[3]张容.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途径[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9,9(11):71-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