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教学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1期   作者:佘武龙
[导读] 小学阶段作为学生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如果能够在个阶段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佘武龙
        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大幕乡金鸡山小学  437018
        摘要:小学阶段作为学生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如果能够在个阶段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会对他们之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在这个阶段的学生往往有着很强的自尊心,注意力容易被分散,兴趣也很广泛,这就需要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师要运用多样化的方法来提高教学的质量,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策略
        如何更好地提高教学的质量,也是教师们主要思考的问题之一。新课改要求教师进行素质教育,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关注学生数学素养培养的问题,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获得成长。因为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所以想要提高教学的质量,就需要教师积极地创新,运用多样化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一、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
        (一)研究教材
        作为教师必须要更加熟悉教材。教师不仅要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点,也要对整个教材体系有一个基础的认识,知道当前的知识点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地位和作用,从而构建起更加清晰和有逻辑的知识体系。熟悉教材的过程也是教师理解教学课程目标的过程,教师要认真地分析课标和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从而进行准确的教学。所以熟悉教材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基础。
        (二)研究学生
        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只有他们真正地掌握了教学的内容,教师的授课才算是成功的。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处于一个发展的阶段,这就需要教师运用更加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有效地进行教学。比如教师可以运用游戏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实现寓教于乐的效果。另外教师也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运用分层教学的方法来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从而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二、将生活实际和教学内容结合在一起
        数学来自于我们的实际生活,同时也服务于我们的生活。我们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解决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加入生活实践的内容,多列举一些生活实际的问题,从而将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引起学生的思考。
        例如,3个人去买东西,一共花了三十元,老板说今天做活动可以便宜五块钱,让服务员再给他们三元,服务员却收起2元钱,给了他们3元钱。这时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本来他们三个人一人要花十元钱,之后服务员又每人给了他们一元钱,也就是每个人花了9元钱,三个人就是27元,再加上服务员没给的那两元,就是29元,那还有一元到哪里去了呢?
        再给学生出示了题目之后,教师就要留出来一部分时间让学生思考,还可以适当地进行提问,最后再给出学生正确的答案,并做出详细的讲解。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参与到这个问题的解决中来,从而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提高他们学习效率。像这种生活中的小问题,往往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并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最终实现教学的目标。
         三、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抓住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好胜心比较强的特点,教师就可以安排一些比赛活动,比如看看谁的方法多、比比谁算得更快等等,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感。学生都是希望能够得到来自教师的表扬的,所以在比赛活动中,对于一些表现得比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地给他们一些表扬,增强学生进步的动力。总之教师在选用教学方法的时候要坚持灵活的原则,减少机械化的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四、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发其思考
        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因为每一个知识点都是有着内在的联系的,所以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这个过程中,所学的每个新知识都需要和之前的学过的知识联系在一起,这样才算是完全掌握。

这个过程也是增强学生逻辑思维、熟练掌握知识的过程。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一定要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知识,通过提问等方式确定学生之前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得更加熟练,也能够让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提高教学的质量。
        例如在教学“运算律”这一部分的时候,其中就包括了加法、乘法交换律,以及乘法的分配律,并且几个课时之间的内容都是有关联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利用它们之间的规律和联系来组织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在进行乘法分配律的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观察一下算式的特点,并根据自己的观察来举一些相关的例子。教师要让学生自己摸索出乘法分配律的特点,引导学生从原来学过的知识中进行规律的迁移,这也是增强学生独立思考和练习的一个好机会。教师要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五、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往往是通过教材进行知识学习,知识的来源比较得单一,很容易引起学生的疲劳,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等辅助工具来丰富教学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课程中会涉及到很多关于图形的内容,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来给学生展示图形,这样不仅更加直观,也会很有趣,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氛围。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分类”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各种不同的图形,学生因为之前的学习,往往可以了解图形具体的名称和特点,就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找出其中的三角形,引导学生探究三角形角和边的特点,给它们进行分类。通过学生的观察,就可以将三角形按角分成直角、钝角、锐角三种图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给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些图片,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归纳总结,这样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让他们在这种环境下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六、有效的课堂总结,巩固学习成果
        在一节课快要结束的时候,教师的总结往往能够让一节课的内容联系起来,浓缩成一个小的板块。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对这一部分的内容有整体上的认识,更好地进行记忆,还有利于他们的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知识,同时也能够让课堂更加地完整。
        首先要进行照应性的总结。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一个疑问,比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开始教学的时候一边给学生演示将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一边进行提问:这是变成了什么图形,它们的面积发生变化了吗?通过这样的铺垫,教师就可以在课程快要结束的时候进行总结,这样不仅能够解决学生的疑惑,也能够自然而然地完成课堂总结这个部分,实现了首尾对应。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感觉到疑惑得到解决的快乐,从而更喜欢数学学习。
        其次要进行检查性的总结。教师要在课程结束出示几道内容贴合这节课且答案简明的题目,引导学生在完成题目的过程中进行总结。如果发现学生有疑惑的地方就可以及时地补充,全面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得到来自学生的反馈,从而更好的安排下一步的教学工作。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想要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就需要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地进行数学学习,进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许仁榜.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教学对策研究[J].初等教育,2017(10) .
        [2]黎春修.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J].初等教育,2018(2) .
        [3]王安位.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J].初等教育,2013(7) .
        [4]邹智彦.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对策研究[J].初等教育, 201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