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琳
江西省上饶市德兴市银城第一小学,江西省 上饶市 334200
摘要:数学是一门逻辑性与严谨性较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必须做到认真、仔细。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很多学生在做数学题时习惯性犯错,而且不同学生所犯错误还存在一定的共性,教师们对此采取了很多办法却不能根除,这也成了很多教学工作者们头疼的难题,本文以小学高年级为例,就当前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进行了总结,并以案例形式做出论述,最后给出了建议,以期为相关教学工作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错题;策略
学生做错题的现象,无论是在平时的作业里还是在考试中都经常出现,做错的原因也很多,如知识掌握不牢固,或者粗心大意导致审题不清等等。小学生正处于知识积累的关键时期,及时纠正错误并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对于其今后的学习以及发展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做错题目并不可怕,怕的是经常因为同一个原因而犯错[1]。教师应当针对这种现象而深入研究,找出频繁导致学生犯错的原因,然后制定针对性措施帮其改正,这是提升学生数学成绩的关键,也是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的保证。
一 粗心大意类
案例:判断题 将一个苹果分成5份,那么每份是整体的1/5(√);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式平行线(√);周长相同的四边形的面积都相同(√)。上述三道题都是错误的,但是很多学生却选择了打对号,出现这种现象与学生的粗心大意有很大关系,只要学生定下心来认真思考,是非常容易避免错误的。
原因:第一个问题,学生没有注意到要想将苹果分成完全相等的5份,则需要在题目中加上“平均”二字,如果没有这个条件,那么题目也不会成立;第二个问题中学生没有认真思考形成平行直线的条件,那么就是两条直线必须在同一平面中;第三个问题中,学生没有认真思考“面积等于两个相邻边长的乘积”与之周长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题目缺乏深入的思考便急于选择,进而导致错误的出现。
措施: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当一方面让学生加大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反向推导”的意识[2]。例如,平行直线应当具备的首要条件是两条直线处于同一平面中,而题目中没有提到这一点,就应该判断为错;一个苹果可以被分成大小不同的58份,而题目中强调的是“完全相等的5份”,因此也是错误的……这种“反向推导”的做题方式是一种小心求证的过程,学生可以通过所学知识对题目中的描述进行验证,然后做出判断。如果学生能够做到这一点,而不是看到题目之后便根据字面理解就做出选择,会大大降低出错率。
二 运算顺序混乱类
案例:20+10*5-5=145,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对于加减乘除的运算顺序掌握不够牢固所致,很多学生习惯于从前往后进行计算,这种计算方式必然会导致结果的错误。
分析:这种现象属于一种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的现象。不过教师对这种现象也不能掉以轻心,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固对其接受新知识以及以后的学习成长都会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
措施:教师应当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出题花样有千百种,但无一都是围绕着课本教材中的基础知识而设定的[3],掌握了这些才是学生今后学好数学的关键。基础知识的掌握需要教师不断强调以及反复的联系,而为了能够不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就需要数学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通过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来实现。
三 数量关系不明确类
案例:某工程队在修建一条铁路,当期完成铁路的10%之后,发现距离中点还有20公里,那么请计算出整条铁路有多少公里?很多同学看到题目之后直接用20除以10%来进行计算,这种计算方式是错误的,学生没有搞清楚题目中的数量关系。20公里对应的并不是整条铁路的10%,而应当是40%,那么正确的解题思路应当是20/0.4=50公里。
原因:题目中出现几个数量参数,学生并没有真正理清其之间的关系。已完成的10%并不知道是多少公里,而题干中提到距离中点还有20公里,那么可以认为50%-10%=20公里,进而求出整条公路的长度。
措施:对于这种类型的题目,学生还是需要认真审题,筛选其中的有效信心并剔除干扰信息,理清楚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然后进行运算[4]。对此,教师应当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做到这一点,学生的做题准确率才能得到有效提升。
四 审题不清类
案例:某小学5月份共计用水30吨,由于学校大力开展节约用水,其6月份比5月节约的1/5,那么6月份的实际用水量是多少?很多学生看到题目之后直接就写30*1/5=6吨再比如,家里刚拉来1吨煤,第一周就用掉了30%,第二周又用掉了剩下的35%,请问那一周用煤量比较大,很多学生直接用30%与35%作比较,认为第二周的用煤量比较大。
原因: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出现这种错误的学生根本没有认真审题。审题是做题的关键步骤,如果不仔细审题,其计算思路可能完全出现错误。题目中有些关键信息点,如第一个题目中的“节约”以及第二个题目中的“剩下”都是非常关键的信息,但是很多同学直接将其忽略掉了,进而很容易就做错了题目。
措施: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这就跟为人处事一样,听清楚别人在说什么,然后再针对性地给出回答,否则就是答非所问[5]。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对于其今后的学习至关重要。
五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之一,其对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等有着很大的作用与意义。数学需要严谨,很多学生在做题中出现错误,无非就是基础知识不牢固、粗心大意已经审题不清楚等原因造成,而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学生自己,只要其能够听从老师的建议,不断改正自己身上的坏习惯,一些没有必要的错误还是非常容易被避免的。文中很多观点都是编者的个人浅见,有关小学高年级数学常见错题的总结还需要相关教学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去努力。
【引用文献】
[1] 罗华娣. 小学高年级数学常见错题分析研究[J]. 读写算, 2019, 000(018):97,99.
[2] 高志友. 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作业常见错题分析与研究[J]. 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 2018, 000(005):179.
[3] 黄润能. 小学数学高年级错题本的妙用[J]. 新课程(小学), 2019(8).
[4] 刘培培. 小学高年级数学易错题的管理与干预策略——以六年级知识点为例[J]. 小学教学参考, 2019, 893(08):51-52.
[5] 张颖. 对学生易错题提前干预的策略研究——以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为例[J]. 小学教学参考, 2019, 894(09):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