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元晋
兰州新亚中学 甘肃 兰州市 730000
【摘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出现对教师在数学课堂高效性方面又是一次崭新的挑战。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特点和教学风格,怎么样利用新型媒体技术将数学核心素养贯穿在课堂教学中是以后每位教师所必备的一项技能。本文主要探究新型媒体技术对于数学教学的课堂高效性的影响,并且在新型媒体技术的应用上给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新型媒体技术;课堂高效性;数学教学
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这些核心素养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1]高效课堂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在课堂上形成一种“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的现象。
一、运用新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精心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石
学习兴趣的主题是学生,客体是教师,教师怎样导入一节课的内容是很关键
的,对于学生学习的兴趣起到一种学习外驱力的作用。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从而,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应当寻求一种生动形象的课程导入方式去引起学生的注意,并让学生对于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感兴趣。
1.游戏导入,自觉学习
有一次我去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以“新媒体技术对于教学的重要性”为主题的学术会议,在会议之前听了一堂数学观摩课,那堂课是我现在都记忆犹新。上课的内容是小学课程《可能性》这节课,教师用媒体软件设计出游戏“连连看”让同学们以做游戏的方式感受了可能性,并通过软件“班级优化大师”和“手机助手”为学生们展示了学生的答案,使得这节课轻松地让学生们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我听完这节课感触很深,没想到课程导入能够这么完美,充分地利用了媒体软件的优越性,以游戏的方式导入课程内容,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刺激了学生最近发展区。
2.创设情境课堂,激发学生积极学习
激发学生的情感是情境教学的核心所在,教师需要对社会现象和生活情境进行精细加工之后展现于学生,通过媒体技术创设情境会使得一堂课事半功倍,才能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新知。在组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媒体来创设、优化教学场景,通过演示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例如在七年级数学教材第一章2节《展开与折叠》这一课时,教师利用媒体软件flash动画展示立体图形的展开与折叠,引导学生感知展开与折叠的含义。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利用适当的媒体软件把学生从课前拉入课中是非常有必要的,好的情境对于一堂课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感兴趣的情况下会积极主动配合教师完成教学活动,使得课堂气氛活跃,学有所获。
(二)鼓励创新,发展学生个性,培养信息素养
1.学生个性的展现得到最大发挥
新媒体技术在教学上的引入使得学生在思考问题和感知教材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角色由知识灌输的对象转化为知识的探究者,新媒体会使得学习的社交空间、资源空间、物理空间发生改变,学生会通过学习去探究属于自身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大的发挥。
2.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学进行的保证
因为在使用有些媒体技术教学时会链接网络,教师除了给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外,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素养。尤其在网络发展迅速的今天,更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计算机使用的道德规范教育,告诉学生计算机是学习对象,也是学习工具,不能仅仅把它当作一台高档的游戏机。如教育学生规范使用计算机;倡导学生使用正版软件等等,教育学生不浏览不良信息,不进网吧,不沉溺于虚拟空间等。
二、新型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媒体技术的引入加速了教师在教学方面角色转变的速度,由以前的主宰者、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将媒体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地融合了起来。新媒体技术成为了辅助教师的“教”和促进学生的“学”的工具。教师在利用媒体技术时应该有“创客”思维:(1)强调创新、创造,破旧立新;(2)鼓励冒险尝试、勇于探究;(3)注意知识的整合性应用;(4)倡导问题意识和批判性反思。
(二)转变了学生的地位,促进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形成真真意义上“以学生主体”的局面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学生消极被动地听讲,始终处于接受灌输的被动地位。而现代教育媒体走进课堂,以其特有的功能和优势,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和丰富的学习资源,也为学习提供了多种参与机会,这样,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从而使学生的全面素质得到提高。
(三)“互联网+”是促进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路径
新媒体教育技术应用到教学领域后,运用“互联网+数学教育[1]”的思路破解数学课堂模式化培养与个性化学习之间的矛盾,在教学中落实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互联网+教育”的关键因素之一是用好在线教育平台,改善教师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线上线下(O2O)融合学习,使得教学的精准化和个性化得以实现,这是教育领域内一次重大的变革。
三、新媒体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新媒体技术是把“双刃剑”,在教学中的优势显而易见,但在优势突出的局面之下还存在一些问题,使用媒体技术得当会促进教学,使用不当反而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一)出现信息量大,教学针对性不明显的现象
虽然新媒体技术对于教学帮助很大,但是一旦过多地应用新媒体教育技术,将造成课堂节奏过快,课程内容增多,学生难以跟上教学进程,从而出现面对大量新知识而出现不知所措的“迷航现象”,这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因此,作为教师应当在每一个教学阶段中,切实遵循教学计划,不能随意地过多进行增加教学内容。
(二)存在脱离教学目标的问题
虽然新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一部分教师在运用新媒体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时,为了课件能够引人入目,标新立异,侧重点不在课堂内容上,只注重了课件的视觉效果和听觉效果等,忽略了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虽然上课的环节完整,但实质性的内容没有凸显出来,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抓不住重点。因此,教师在利用媒体技术授课时应该注重知识的传授,尤其是数学这门学科,课件最好简洁,重点突出,内容不宜太多,逻辑性强,而不是去注重课件的视觉效果和听觉效果。在教学中应当选择实用性强,有助于学生提高实际能力的多媒体课件,从而对教学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四、结束语
新型媒体技术在教学上的引用对于教学的帮助很大,但是由于媒体具有一定的发散性,只有做到正确的认识与规范的使用,将其放在辅助教学的位置上,才是实施教育现代化的正确之道。新媒体教育技术是师生间传播各类信息的中介与桥梁,使其发挥作用的大小取决于师生是否能够正确地发挥其积极作用与解决相应问题,从而在最大限度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得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更具有广阔性和丰富性。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1
[2]莫弘,《高中数学概念教学过程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与对策》[J],数学教学通讯,2017,6(下旬):64-65
[3]李生忠,《关于高中教学中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J],教学动态,2018,3(8):109-110
[4]徐东超,《初中数学课堂提问高效性的策略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