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渗透德育教育探索和实践

发表时间:2020/10/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1期   作者:庞清
[导读] 在初中阶段,由于学生生理上、心理上的特点
        庞清  
        太原市外国语学校  山西省太原市  030027
        摘要:在初中阶段,由于学生生理上、心理上的特点,对这一阶段学生品德的树立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对于同学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着很大的影响。物理这门学科的特点,是充满逻辑,充满哲学的辩证主义学科。所以,在教授物理学科时,应用哲学中两点论,重点论的方法,让同学们在分析物理问题时能够一分为二的用辩证法的关系看待和解决问题。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德育的渗透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因此,我认为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的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接下来,将会用自己的拙见来和大家一起学习和探讨如何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的研究。
        关键词:初中;物理;德育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物理教学中,教师不能只重视知识的教学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还应重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课程目标。相应地,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应该设计这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其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就要求教师针对教学内容,挖掘其中蕴含的德育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我在物理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进行了有益尝试。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路径
        2.1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自然科学与哲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它的发展促进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诞生。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物质的结构、相互作用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物质及其运动。无论是对物质的研究,还是对运动规律的研究,其中都蕴含着许许多多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因此,物理学科体系中包含大量的唯物主义思想。
        首先,对学生进行世界物质性观点的教育。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世界是物质的观点。所有物体,大到天体,小到微观粒子,都是由物质构成。物质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具体的实物,也有看不见的各种场,如电场、磁场。同一种物质的不同形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如水的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转化。在“电与磁”“物态变化”等章节的教学时,向学生渗透世界是物质的观点,可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的世界,从而使学生正确地认识世界,养成实事求是、正确对待客观事物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其次,对学生进行认识来源于实践观点的教育。物理学中许多的原理、定律,都是科学家在观察、实验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事实进行分析归纳、概括总结得出的,其中蕴含着认识来源于实践的哲学观点。在教学中,应结合相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认识来源于实践的观点的教育。牛顿第一定律、阿基米德原理、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等,都蕴含着认识来源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中可进行渗透。如在进行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中,阐述牛顿第一定律发现的过程。

通过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过程,使学生认识到:认识来源于实践,又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对事物的认识要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复过程,从而使学生养成注重实践的意识和行动。在学习中,科学规范地做实验,把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学以致用,提高学习质量。
        2.2培养学生团结意识与科学观念
        在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教学策略。利用实验教学的开展,不仅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等良好的道德观念,还可以帮助学生产生团队协作、爱护公物的意识。在物理课堂中,教师需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才可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精神。比如在实验教学方面,教师需要严于律己,按照实验要求进行严格的操作,并且要尊重实验事实。此外,实验教学完成后还需教师及时表扬学生,鼓励学生完成相关独立实验操作,使学生敢于质疑,并且能够进行独立思考与实践探究。在融入了德育“元素”的物理实验课堂中,发现学生不仅对物理知识有了全面的认知,还初步养成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讲解物理教材时我们可以发现不少科学家为追求物理真理而将自己献身于科学。由此可见,物理教材中德育“元素”的发掘是学生学习如何寻求真理的重要途径之一。例如,教师在对伽利略以及亚里士多德进行介绍的时候便可以顺势提出两者之间的区别:亚里士多德借助自己人生经验下结论而伽利略却是通过实验事实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并且下结论。如此一来,发掘出物理教材中相关历史人物所具备的德育“元素”可以使学生们更加了解到实事求是、追求真理、明辨是非的重要性。如今的课堂教育是一类集体性质的教育,在物理课堂中,教师们需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们团队协作的能力以及集体主义意识。例如,在对“光的折射”进行实验教学时,教师可采用分组合作实验的模式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引导学生在实验课程中养成团结合作的精神。
        2.3依据教材内容培养学生正确生命观
        在当今社会,对人才要求不仅仅局限于高学历与高能力还需要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与生命观。这就需要物理教师要立足教材善于将德育融入教学中。例如,在对“惯性”这一节进行教学时,为了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的观念,教师可在讲述完相关基础概念后创设“汽车刹车”的教学情境:可先为学生播放与交通事故有关的安全教育视频,使学生看到虽然司机进行了刹车的动作但仍旧造成了交通事故。随后可让学生就此现象展开讨论。最终学生得出结论:小车由于惯性所以不能立刻停车。进而教师对学生适时讲解尊重生命的道理,这样一来不仅使学生对知识理解深刻还树立起正确的生命观。
        三、结束语
        在物理教学中,还有许多其他的德育教育方面的内容,如对学生进行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精神的培养。教师要有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意识,勤于钻研,深入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将知识传授与德育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岩.初中物理学科德育的实施策略[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20,36(01):27-28.
        [2]张宏伟.浅议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传播力研究,2018,2(16):196-197.
作者简介:庞清(1970年4月)女、山西省寿阳县,太原市外国语学校、本科、中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